花15萬做月薪4000的公務員,真值

去年11月份,幫親戚家一個孩子參謀找工作,趁週末來我這討論了幾次,一直也沒見他找到滿意的。財會專業的一本生,在青島也只能拿到5000左右的月薪。

幫不上忙,一時也沒辦法,其實現在的本科生,即便在一線也少有過萬的。

年底,家庭條件還不錯的他花了15萬,找人安排了一個國營的保險公司,在財務部負責收款業務。

我把這件事講給了身邊的銀行,會計公司的朋友,大家的反映出我所料:

  • 有什麼想不開的,為何要去幹這個,又不是做什麼吃香的業務;

  • 年輕人一定要經歷過現實打擊,才能清醒的看待工作;

  • 是不是小說看多了,還是聽辦事的人忽悠了,怎麼會花錢進國企幹這種崗位;

花15萬做月薪4000的公務員,真值

我很好奇的問道:

這類國企不是像銀行一樣嗎?朝九晚五,調休,雙休,年底福利還不錯。

看來我太天真了,實際這群朋友道出了現實:

  • 保險這種公司,早已不是當年。國企,民企競爭異常激烈,你看人家政府服務結構,雙休,隨時以網絡故障為由關門休息。而我們,像銀行一樣苦逼,為了拉客戶,所有相關人員跟著早晨七點就到,週末還得加班,趕上忙時還沒調休;

  • 像這種財務的崗位,數錢,存錢,查賬,沒什麼活了,每天重複忙的一逼;

  • 掙得還不如拉保險的多,圖啥?15萬不如付個首付,多買幾套房。

呵呵,收到這些吐槽,我也挺納悶的,當國企員工,當公務員,就真的那麼糟糕?既然這麼糟,為什麼你們不離職?

為此,嵐小老師也仔細研究了一番。

其實,公務員和國企那些看似穩定的崗位,實際分兩種。

第一種:掌握足夠權勢資源的崗位。

實際上,擠得頭破血流的是這類工作。

有錢的人,想買權未必那麼容易。

有權的人,想要錢卻非常容易。

你處在任何一個審批流程的節點,都算是有權勢的人。這些人經常接觸地方的小企業家,酒肉相交,也算混個上流的圈。

那些在國企混的不錯的人,基本上圈子也都很油。

對此,我也沒法反駁不值。

第二種:混到退休最多是個處長。

我的這個親戚,實際就是花錢去了第二類崗位。

這種崗位本身不去拉業務,不創造直接的市場價值。比如物流的登記員,銀行的櫃員,保險公司的內勤。

這些崗位,所謂的穩定,就是不承擔什麼風險,自然升職機會和薪水也沒什麼大的浮動。很多機構這類崗位都是官二代繼承,何必花錢去爭。最後那個處長,科長估計也輪不到你。

花了15萬,我倒是覺得走這麼個崗位確實不值了。再仔細想想,能花錢買的崗位,基本都是上層不怎麼關心的閒雜活。

懂了這個,我終於明白我的那些朋友為何吐槽,同是體制內,實際他們是有點看不起這類工作。

像我的這位親戚,他所謂的值,背後是追求的不同,類似的人並不在乎這些崗位到底能帶來什麼收穫,每個月4000元的薪資,照樣開車幾十萬的車,每年出國遊,朋友圈曬一曬週末健身的照片,一切看起來都是富人的生活。

花15萬做月薪4000的公務員,真值

職瓣

從作者的文章中,我也聯想到了身邊發生類似的事。

花錢找到的工作,這些人也覺得很值。

十年前,在老家滿18週歲的孩子只要拿8萬元就可以去一汽大眾做工人。那時的一汽,不可一世的薪資福利,儘管籤的是外服,但每個月到手薪資不會低於5000。

我在11年本科畢業時,稅前工資才2200元。

面對如此的誘惑,很多沒讀大學的人,即便家庭環境一般,也擠得頭破血流要去。在他們眼裡,這筆買賣太值了。如果是我,我可能也這麼認為。

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實際2016年前後,一汽大眾爆發的薪資賠償風波徹底揭露了醜陋的一面,但更可憐的是:那些覺得很值的人,都成了受害者。

這些從農村走出來的中專學歷的孩子,根本都不知道自己花了十幾萬籤的工作並不是正式合同。十幾年下來,很多人被中介坑了近60萬。儘管一汽大眾被起訴的新聞鬧到了微博頭條,但至今仍然被有關部門壓著難以見世。

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更沒有基本的法律常識,就會被設置遊戲的人套路。

可是,我的初中同學卻一直認為,雖然被騙了,但這幾年也算值了,否則也不知道中專畢業能去做什麼,那些年掙的錢也買了套80平的房子。

在這些官二代,沒讀書從農村走出來的人眼裡,難道不值得嗎?

Gavin出品

花15萬做月薪4000的公務員,真值

職瓣

In colorful life,someone was born rich、born poor,快樂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