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發誓:如「背叛」師弟,將萬箭穿心而死,不料結果句句應驗!

說起龐涓我們應該都不陌生,流傳最廣的就是他與孫臏之間的戰爭,龐涓是戰國時期的名將,他曾經為了魏國立下過汗馬功勞,他圍殲過定陽,也討伐過邯鄲,每次戰爭可以說都是一馬當先,他的戰鬥力是極強的,在後來人眼中對於他的評價大多數用的都是彪悍勇猛等詞更多,魏國能夠從眾多的諸侯國之中脫穎而出,可以說是離不開龐涓的貢獻,無論是對抗小國還是大國龐涓都能夠精確的分析戰局做出最正確的部署,所以可以說各個國家都在他的手中吃過虧。

此人發誓:如“背叛”師弟,將萬箭穿心而死,不料結果句句應驗!

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因戰功而聞名的就是“戰國四大名將”,但是在戰功上來說,這個龐涓可以說是一點都不會比他們少,可以說龐涓征戰沙場多年,戰功卓絕,但是卻又一件事讓他身敗名裂,哪怕是到了如今,人們在提起時,對他的漫罵一點都不會減少,我們從史料的記載中可以知道,龐涓的性格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他的嫉妒心太強,心胸特別的狹窄,虛榮心,功利心太重了,他心胸狹窄的令他容不下身邊的任何的有才華的人,只要讓他能夠感覺的到對他的仕途構成威脅的人,他都會想盡一切辦法除掉,哪怕是他曾經最為親近的人,也同樣會慘遭他的毒手。

此人發誓:如“背叛”師弟,將萬箭穿心而死,不料結果句句應驗!

一個人的性格的定型肯定是跟他的從小的生活環境跟經歷有很大的關係的,龐涓身為大將,可以說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說起使他心理上產生這麼大的極端思想的原因。我們就還是要從他的出身來說起。龐涓的家庭條件很不好,但是,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年幼清貧的龐涓從小就是個十分獨立的孩子,他跟其他的小孩相比,雖說出身不好,但是他卻更早的成熟,有著其他的小孩所無法比擬的堅強的意志,他從小就知道,要想闖出一片天就只能夠靠自己,所以他從小就立志,要長大之後為國效力,建功立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此人發誓:如“背叛”師弟,將萬箭穿心而死,不料結果句句應驗!

但是要想出人頭地就要自己有才華,畢竟,“腹空,黃金都不算是金”,但是在當時是沒有單獨的學堂的,你想要出名,想要學習知識,就要自己去想盡一切辦法拜訪名師,說起龐涓能夠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他是非常的幸運的,因為他最後的尋到的老師就是奇人鬼谷子。

此人發誓:如“背叛”師弟,將萬箭穿心而死,不料結果句句應驗!

我們現在對於鬼谷子的處事之道都是非常的佩服的,但是在當時,鬼谷子的名號可以說是更為響亮,他在當時是非常厲害的縱橫家,精通各種技能,是位學術大家,並且他還是一個為人非常的低調謙遜的人,絲毫不會給人居高臨下的感覺,我們都知道奇人都有些自己的做事獨特的地方,雖說鬼谷子才華橫溢,性格還格外的溫和,但是他收徒地點非常的特殊,平常的人根本就找不到,哪怕是碰巧找到了鬼谷子,但是能不能堅持下來就另說了。

此人發誓:如“背叛”師弟,將萬箭穿心而死,不料結果句句應驗!

也許對於別人,堅持下來很困難,但是對於從小就沒有享過福的龐涓來說,他不會讓這樣的機會在他的眼皮之下溜走,所以,可以說不論遭受什麼樣的罪,他都會堅持下去的。在當時一起前來學藝的人之中還有一個人,也就是他的“宿敵”,他就是孫臏,按輩分來講,這個孫臏其實是比龐涓的入門更早一些的,他是個為人非常低調的人,因為他是孫武的後人,但是卻從來不會像別人炫耀,我們說起孫臏這個名字的由來,其實還是因為龐涓的“幫助”之下產生的。

此人發誓:如“背叛”師弟,將萬箭穿心而死,不料結果句句應驗!

他們二人的出生可以說是非常的懸殊的,但他們的友誼卻沒有因為的他們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受到任何的影響,他們兩個人在學習之中很快就成了很好的朋友,甚至是知己,於是他們就決定讓彼此的關係更進一步,所以他們就乾脆拜把子成了彼此的兄弟,所以,之後龐涓就是孫臏的弟弟,跟孫臏相比,龐涓可以說就比較的愚鈍了,因為孫臏可以說是天賦異稟,學東西時候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就能夠掌握的很好,可以說,龐涓的付出是比孫臏多很多的,在自己學習的很多時候,孫臏都還在睡覺,在潛移默化的變化下,孫臏的心裡逐漸的感覺到了不平衡。

此人發誓:如“背叛”師弟,將萬箭穿心而死,不料結果句句應驗!

也剛巧就是在這個時候,魏國來人招攬賢士,只要能夠為國盡忠的人都是能夠參加的,龐涓當然也覺得自己的機會來到了,只要自己能夠表現的好,可以說以後的前前途就不可限量了,他想要的地位、金錢、名聲就都會擁有,於是他為了自己的前途就義無反顧的決定走了,當時孫臏當然也會知道這個信息,但是當時的沒有著急去報效國家,他覺得自己的學藝還未精,不能夠半途而廢,所以他選擇了跟龐涓不同的路,他決定繼續的跟著老師學習深造,掌握更多的知識,作為拜把子的兄弟,說一點的感情沒有是不可能的,龐涓的當時的心裡也是很糾結的,但是,他因為從小的窮苦的日子過得太多了,所以他急切的想要改變,他太渴望出人頭地了,在臨走的時候他找到了孫臏,當著他的面發下了毒誓說:“如果我能出人頭地。我會接你一同享福,如果違背意願,甘心被亂箭射死。”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多年之後的分別,竟然真的讓這毒誓變成了現實。

此人發誓:如“背叛”師弟,將萬箭穿心而死,不料結果句句應驗!

多年的學習令他直接從眾人之中脫穎而出,最後面對魏王時候,針對魏王提出的眾多問題,龐涓可以說是回答的遊刃有餘,句句都能夠說道魏王的心坎之中去,尤其是魏王最後問他如果得到大將軍的之位之後會有怎麼樣的想法時,龐涓就直接表明自己的衷心,說自己的最大理想就是為國效力,幫魏國統一等等,說完這些話之後,龐涓從此就踏上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龐涓很快就展現出了自己的才華,在他的幫助下,魏國很快就另各國臣服,每次出征都會凱旋歸來,在當時,魏國百姓不光把龐涓當做一個大將軍,甚至把他當做魏國的守護神,這種名利地位的到來,讓他更加的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此人發誓:如“背叛”師弟,將萬箭穿心而死,不料結果句句應驗!

在自己擁有了如此高的成就之後,他肯定是希望能夠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然孫臏來看看自己今天的成就,可是就在他剛要去找孫臏的時候,孫臏就直接出現在了自己的面前,原來孫臏是別人推薦給魏王的,於是魏王就派人將孫臏請過來了,孫臏到了魏國之後就直接去找到了自己的兄弟,想要跟他敘舊,龐涓看到了孫臏之後,心裡只有惶恐,因為他自己知道跟孫臏之間是有差距的,學習時候孫臏就不用怎麼學習就能夠超過他,而自己還是中途就離開了,差距只可能越來越大,此時的心中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無論如何都要把孫臏趕走,但是當時魏王見到孫臏之後還是非常的熱情的,魏王要把孫臏留在龐涓身邊作為副手,讓二人共同掌管兵權,這讓龐涓震驚的同時又感到非常的害怕,於是,他說:“以我大哥的才華,我甘願當他的副手,不過大哥初來乍到,無法得到眾人的信服,不如從客卿坐騎,建立功業之後我甘願退位讓賢”。龐涓這番話可以說是非常的漂亮,沒有得罪任何人,還把孫臏放到了最底層,自己也可以有足夠多的時間想辦法趕走他。雖說讓的話非常的有心計,但是又不得不承認非常的有道理。

此人發誓:如“背叛”師弟,將萬箭穿心而死,不料結果句句應驗!

後來不久,魏王讓他們二人比試一下,但是也就是這次比試,讓龐涓徹底的起了殺心,因為比試時,孫臏完全的佔了上風,龐涓的陣法盡數被破,而孫臏的陣法讓龐涓苦不堪言,雖說最後龐涓同時誇讚了兩人,但是輸贏早就可以判斷出來,這次之後龐涓危機感更加強烈,他知道這樣下去終究會被孫臏取代。

於是龐涓讓人偽造了一封家書,內容是希望能夠返回齊國,為自己的家族做點事情,但是孫臏給回絕了,但是這封信被龐涓給找到別且做了更改,內容變為:“自己雖然是魏國的官員,但是心中一直想著齊國”,最後被魏王看到之後,對孫臏用了酷刑。孫臏雖然殘疾但是絲毫沒有然龐涓心中的殺人有所減少,孫臏在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之後,於是就開始裝瘋賣傻,然後才僥倖能夠躲過一劫,最後他逃回了齊國,並且得到了齊王的賞識,做了齊國的軍師,而之後孫臏與龐涓的對弈中,被萬箭穿心而死,當初他發的毒誓也得到了應驗。

此人發誓:如“背叛”師弟,將萬箭穿心而死,不料結果句句應驗!

孫臏在到了晚年之後,齊王遇到大事之後還是會來請教他,並且在他的住處修建了一座驛站,讓往來的官員休息,而且在孫臏去世之後仍然有數不勝數的百姓過來祭拜他,慢慢的這座驛站變的繁華,最後發展為一座城市,在這之後因為佛教的興起,最後在這裡修了譯城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