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七旬老人20年修成「終極家譜」 不顧病痛咬牙堅持

故事|七旬老人20年修成“終極家譜” 不顧病痛咬牙堅持


故事|七旬老人20年修成“終極家譜” 不顧病痛咬牙堅持

彭氏後人彭忠東多年來編纂家譜、人物誌嘔心瀝血。


故事|七旬老人20年修成“終極家譜” 不顧病痛咬牙堅持

彭家聚會。

前人不修譜,後人不知古。《史記》曰:譜乃家之史,史乃國之譜也。在中國,修家譜、撰方誌,是一直以來的文化傳統。一本家譜,可窺歷史風貌。

成都彭氏後人彭忠東,是一位74歲的老人,多年來在編纂家譜、人物誌方面,投注大量心血,成果甚豐。彭忠東耗時20餘年編寫的《彭祖與彭家著名人物誌》,收錄了世界範圍內三萬餘彭姓人士信息,時間跨度近5000年。全書1400萬字、編纂條目7256人、正文頁碼7172頁……

9月12日,在成都錦江區一茶樓內,彭忠東和該書同姓彭的幾位顧問、編委商量著出版一事。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共計8卷、淨重 17.7 公 斤 的《2018版彭祖與彭家著名人物誌》樣書。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到彭忠東,聽他講述修人物誌的心路歷程。

修繕族譜

開啟了修志之路

彭忠東原籍廣安。他回憶,自己8歲的時候,有天看到家裡有一本粉紅暗花緞子硬殼裝裱的小冊子,但不知道是幹嘛的。“後來瞭解到這是父親手抄的《彭氏族譜》。”上世紀90年代,彭忠東調到成都工作。1994年,他的父親從廣安帶來了兩本家族族譜。

看到族譜保存完好,彭忠東很意外,同時萌生了一個想法:用電腦打出來。憑藉在單位學習的電腦技術,彭忠東將兩本家譜打印成24頁紙。在族譜的序言裡,彭祖等彭氏名人和彭家耕讀傳家的理念第一次進入了他的視線。

1996年,年歲已高的父親給彭忠東提了一個請求,“能不能專門收集彭家的名人?”為了完成父親的心願,彭忠東先後去了四川省圖書館、成都市圖書館等地查閱彭氏名人,“我和哥哥抄了幾本回來,然後再錄入電腦打印出來。”就此,彭忠東的第一本人物誌誕生——《彭氏人物文錄》。

出於幫助族人深入瞭解本支家族,體味祖先奮鬥的歷程,彭忠東萌生了編著“彭氏人物誌”的想法。

彭忠東決定擴大範圍,“不止是收錄名人,還要包括士、農、工、商等階層。”彭忠東四處走訪參加彭氏文化研討會,儘可能多結識彭姓人士。2003年,彭忠東在成都牽頭成立了彭祖文化研究會籌委會,共同收集整理彭氏人物誌。

編寫叢書

不顧病痛咬牙堅持

2008年,《彭祖與彭家著名人物誌》三卷本出版,彭忠東透露,身邊很多彭姓人找他買書。“我自己手上的一套也送給別人了,”彭忠東笑道。

每天在電腦前10多個小時錄入信息,讓彭忠東的身體逐漸吃不消,“雙腳腫得厲害,很難堅持。”除了雙腿腫脹外,雙眼時常乾澀、流淚。彭忠東本打算暫時罷手。上海一位宗人朋友建議他,一定要堅持編到第5卷。

編寫完第5卷後,彭忠東的手裡還握有6000頁的原始件。但他並沒有停止編寫叢書的行動。“這都是宗人提供的資料,我實在不甘心把這些資料扔了。”

力求證明

彭祖文化有依據可尋

三年前,華西都市報曾刊登報道《四川百萬彭姓人始祖是彭祖》提到,在絕大多數四川彭姓人看來,彭祖是祖先。四川的彭山和彭州,因彭祖而得名。這個觀點也被彭氏後人彭忠東認可。

因此,在編寫《彭祖與彭家著名人物誌》時,除了收錄彭姓人士外,彭忠東還特別花了一卷的內容著重描述彭祖與彭祖文化,從歷史考證的角度,力求證明彭祖文化有依據可尋。

故事|七旬老人20年修成“終極家譜” 不顧病痛咬牙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