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袁世凱傳出緋聞的朝鮮王妃最終的結局

1863年,朝鮮哲宗去世,因膝下無子,王位出空。身為王室宗族的興宣君李昰應四處活動,拉關係,走門道,最終使自己的二兒子李熙被順利選入宮中繼承王位,成為朝鮮王朝第26代王高宗。因只有十二歲,不能親理政務,李昰應自然而然地入朝攝政,號興宣大院君。在朝鮮,所謂大院君,就是對以旁系入承大統的國王之生父的一個封號,因此前他已有興宣君名號,故歷史上稱之為興宣大院君。

3年後,15歲的高宗在父母親的力主下,迎娶了16歲的民女閔茲映(一說閔紫英),即朝鮮近代著名政治家,被後韓國尊稱為國母、有世界第一美女之稱的閔妃。閔妃1851年11月17日生於朝鮮京畿道驪州郡。據傳,她出生的那個夜晚“紅光照耀,異香滿室”。閔茲映出身朝鮮王朝的名門望族——驪興閔氏。該家族曾先後出過兩位王后,但到閔茲映這一代時,家道已經中落。閔茲映八歲時,曾擔任過地方小吏和短暫京官的父親閔致祿,在貧病交加中撒手人寰。迫於生計,她不得不隨母親搬到原閔氏家族在首都漢城的故宅居住。在這裡她得到了許多親戚和遠房族人的幫助。雖然家境十分窘迫,但她自那時起就開始接觸詩書,為以後的從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經過艱難成長經歷的磨礪,也養成了她自強不息,百折不撓,機巧多思、從容處事的本領。

與袁世凱傳出緋聞的朝鮮王妃最終的結局

1873年,在閔妃策劃下,大院君黯然下臺,高宗親政。由於高宗天性懦弱,大權盡歸閔妃。

1882年春季,朝鮮發生大旱,已經連續13個月沒有領到軍餉的軍人,由於反感由日本教官訓練的新式軍隊別技軍處處特殊化,不滿當局貪汙腐敗盛行,在大院君的暗中煽動和密謀下,於當年7月23日發生譁變。數千名軍人揭竿而起,搗毀閔氏權貴的宅邸,攻打別技軍軍營和日本公使館,並進攻王宮昌德宮,矛頭直指閔妃。其間大量漢城市民自發參與,迅速轉化為一場大規模的民變,史稱“壬午兵變”。在壬午兵變中,十多名日本人被起義士兵和民眾殺死,閔妃集團的一些高官也在兵變中被打死,由於起義的來勢兇猛以及大院君暗中指揮,一天之後起義士兵和民眾竟然衝進宮廷,四處追殺閔妃。猝不及防的閔妃被迫化裝成宮女,在宮廷侍衛洪啟薰的拼死保護下,逃出昌德宮,躲到了自己的老家驪州。

躲藏在家的閔妃利用各種途徑向清廷乞援,幫助自己恢復政權。為加強對朝鮮的控制,清廷立刻派吳長慶,丁汝昌率領3000名淮軍進入朝鮮,並搶先日軍入駐漢城。1882年8月26日,趁大院君拜訪清軍大營之機,將其扣押,強制送往中國天津受審。9月8日,在袁世凱帶領的100名清兵護衛下,閔妃重回王宮,再次上臺執政。對在危難時刻給予了自己鼎力支持的袁世凱,閔妃自是感恩戴德。野史傳,閔妃為感大恩,也看上袁世凱的年輕勇武和膽識,自願以身相許。那一年她雖然已經31歲,但仍然風姿綽約,美麗無比。他雖然只有23歲,但也已有6年的婚齡。一位日本史學家更是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曾寫了一本關於袁世凱和閔妃桃色緋聞的書,此書寫得十分香豔露骨,尺度之大令人臉紅心跳。後來袁世凱看到這本書時非常緊張,在與別人談及此事時,大有對閔妃不屑一顧之意。期間的真假難以妄測。

與袁世凱傳出緋聞的朝鮮王妃最終的結局

甲午戰爭以清朝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而告終,其中的條款放棄了對朝鮮的宗主權,承認朝鮮獨立,事實上等於承認了日本在朝鮮的非法權益。在失去大清靠山後,閔妃把目光投向了有實力牽制日本的俄國。面對閔妃的一意孤行,日本人逐漸動起了謀殺閔妃的心思,於是一個罪惡的陰謀在精心策劃下化為了一場血腥殘暴的行動。

1895年10月8日凌晨,在日本駐朝公使三浦梧樓的策劃下,日本陸軍中佐楠瀨幸彥、公使館武官岡本柳之助等率領數十名日本浪人、400多名日軍守備隊和800名親日的朝鮮訓練隊衝進景福宮,遭遇閔妃親信洪啟薰指揮的朝鮮侍衛隊的頑強抵抗。但侍衛隊只有200人,且沒有配發到新式武器,於是很快被日軍擊敗,洪啟薰戰死。攻佔景福宮的日本人一路闖入高宗和閔妃的居所乾清宮,他們闖入長安堂,挾持高宗,逼迫他在事先擬好的《王后廢位詔敕》上簽字,被高宗拒絕;一路則由安達謙藏、岡本柳之助率領,攻進閔妃的住所坤寧閣,四處搜尋閔妃。日本浪人在搜尋閔妃的過程中殘忍地殺死了不少宮女和宦官,甚至殺死了前來勸阻的宮內府大臣李耕稙。閔妃倉促間化裝成宮女躲起來。很快,一名叫中村楯雄的日本浪人在坤寧閣的內室裡發現了躲藏的閔妃。他兇狠地扯著閔妃的頭髮,將她拖出來,順手就是一刀,閔妃試圖反抗,逃到院子裡,另一名浪人藤勝顯又一刀砍下去,閔妃倒在血泊之中,嘴裡喃喃喊著她兒子的名字。暴徒們將奄奄一息的閔妃放在木板上,讓宮女來確認。證實閔妃的身份後他們就輪姦閔妃,並最終將她亂刀砍死。史稱“乙未事變”。根據日本作家角田房子所著《明成皇后——最後的黎明》記載:明成皇后被殺事件是史上少有的殘忍、野蠻事件,暴徒們高喊著“閔妃在哪裡”衝進宮中,在一群被嚇呆的宮中女官中,他們選出兩名美貌者殘忍殺害,其中一人在太陽穴處留有出過天花的痕跡,他們認出就是閔妃。殺人者中的一人後來承認那是非常殘暴的行為,殺害明成皇后之後又對她的屍體施以了用言語無法形容的暴行。

為了銷燬罪證,日本人殺害了閔妃以後,還在當天清晨將她的屍體在景福宮東側鹿園的松林中澆上汽油焚燒,並把骨灰丟進了池塘裡。所以現今閔妃的陵墓內沒有她的遺體,而是殘存的一點骨灰和生前所用的衣履而已。

事後,日本極力掩蓋事實真相,造成是大院君僱傭日本浪人殺害閔妃的假象,與日本無關。誰料日軍令人髮指暴行的全過程被兩個西洋人目擊,一個是當時在宮中的美國軍事教官,另一個是俄羅斯技師。兩人向外通報了整個事件的真相,世界為之譁然。日本也不得不承認了自己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這起惡性事件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本在朝鮮的擴張野心,推遲了日本對朝鮮實行殖民統治的時間。

1897年,高宗改國號為“大韓帝國”,自稱皇帝,將閔妃追諡為“明成皇后”,11月21日為她舉行了盛大的國葬,厚葬於漢城東郊清涼裡仿朱元璋馬皇后陵寢規制的洪陵(後遷往金谷洞)。

與袁世凱傳出緋聞的朝鮮王妃最終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