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影視公司: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超五成

上市影視公司: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超五成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賈國強|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39期)

今年年中以來,影視行業存在的一些亂象成為大眾關注焦點,不少影視股也因此走上風口浪尖,開啟了跌跌不休模式。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對13家影視股(注:申銀萬國劃分標準,主營業務為影視製作)2018年半年報梳理發現,這13家公司總營收119.99億元,同比增長16.2%;淨利潤之和為34.23億元,同比增長50.99%;淨利潤率為28.53%,同比提高近7個百分點。

儘管營收淨利雙增長,這並不能改變影視行業從業者兩極分化狀態——一線明星們靠片酬或代言費動輒千萬元甚至上億元,而普通從業者薪酬並不算高。

光線傳媒:淨利潤佔13家企業總額的61.55%

從營收上看,這13家公司的規模並不大,華策影視(300133.SZ)最高,為21.87億元;北京文化(000802.SZ)最低,僅3.04億元。前者是後者的7.19倍,行業差距並不算太大。

華策影視半年報顯示,營收同比增長24.89%,主要是本期銷售規模擴大所致。分產品看,全網劇銷售同比增長29.6%,經紀業務同比增長179.25%,廣告業務同比增長114.68%。不過,其電影業務不太理想,電影銷售同比下降16.39%。

從淨利潤方面來看,這13家公司集中度較高,差距較大,光線傳媒(300251.SZ)最高,為21.07億元,佔13家淨利潤之和的61.55%;華誼兄弟(300027.SZ)、華策影視、橫店影視(603103.SZ)和慈文傳媒(002343.SZ)等4家淨利潤也超過1億元;其餘8家淨利潤較少,華錄百納(300291.SZ)還虧損了2.68億元。

光線傳媒半年報顯示,其淨利潤同比增長426.05%,主因是3月份與林芝騰訊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以33.17億元的對價將持有的新麗傳媒27.642%股份全部出售,並收到全部股權轉讓款。這次交易使其獲得了很好的投資收益,也增加了公司現金流。具體到業務,光線傳媒電視劇(含網劇)營業同比增長477.32%,主要是《愛國者》《新笑傲江湖》等確認收入。

華錄百納半年報顯示,其淨利潤同比減少513.51%。一是營收同比減少62.77%,綜藝欄目《小鎮故事》招商收入低於預期,導致當期大幅經營虧損,按照相關會計政策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二是對客戶明星衣櫥項下對應的3家公司全額計提壞賬準備,影響當期利潤總額3288.1萬元。

從淨利潤率來看,這13家公司整體為28.53%,其中光線傳媒為292.2%;華錄百納因為淨利潤虧損,淨利潤率呈現負數;文投控股(600715.SH)淨利潤率為0.75%,位居倒數第二位。

文投控股半年報顯示,淨利潤同比減少97.94%,一是報告期內主控的電影項目及主要參投的電視項目均尚處於投拍或製作開發期,部分影視劇正處於暑期檔尚未下線,無法確認收入;二是新建影城尚處於培育期,2017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共計新開業48家影城,接近公司總體影城數量的50%,使得前期營收低,而運營人工成本、租金等相對較大,以致短期內未能實現盈利。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總稅費負擔為8.57%,在17個行業中位列第12位

業內人士分析,影視股整體淨利潤率較高的背後,或許與影視行業稅費負擔以及員工薪酬較低有關。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梳理發現,這13家公司今年上半年應繳稅費為11.74億元,同比增長89.05%,但其稅費負擔率(應繳稅費/營收)僅為9.79%。

海通證券研究所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17個行業(證監會口徑劃分)的稅費負擔中,有11個超過10%,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含傳媒股)總稅費負擔為8.57%,位居第12位。

對於影視股整體稅費負擔率,京師事務所律師王輝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介紹說:“包含影視行業在內的文化產業兼具文化屬性和經濟屬性,我國已逐漸認識到文化產業的重要地位,但基於尚處於起步階段的客觀現實,近年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如《關於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關於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電影產業促進法》等予以扶持,使影視行業企業的整體性稅收標準低於其他行業。”

他還補充說,由於影視文化產業的高人力資本、少汙染等特徵,北京、上海、浙江橫店等很多地區近年來紛紛出臺包括稅收優惠在內的政策吸引該類企業入駐,從而使該行業的稅務負擔進一步降低。

具體到個股,橫店影視稅費負擔率最低,僅為1.93%。半年報顯示,橫店影視上半年應繳稅費0.28億元,同比增長12%。橫店影視稱,根據相關規定,轉讓版權取得的收入、電影發行企業取得的電影發行收入、電影放映企業在農村的電影放映收入,暫時免徵增值稅。此外,橫店影視還有部分子公司、分公司在企業所得稅方面享受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

上市影視公司: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超五成

13家公司上半年人均薪酬近6萬元,普通員工與明星、企業高管差距不小

在員工薪酬總額方面,這13家公司“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一項共12.86億元,最高者橫店影視2.3億元,最低者慈文傳媒為2147萬元。

在員工人數方面,這13家公司共有員工21477人,同比增長8.45%,最多的是橫店影視6846人,最少的是慈文傳媒216人。

在人均薪酬(注:關於上市公司員工薪酬計算方式不一,本文采用“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職工人數”,供參考)方面,這13家公司上半年人均薪酬5.99萬元,最高者華策影視為18.28萬元,最低者金逸影視(002905.SZ)僅為2.63萬元,不同公司間差距較大。

記者查閱幾家上市公司半年報,並沒有對員工薪酬情況作出解釋。

相比員工薪酬,公司高管薪酬並不低。華誼兄弟2017年年報顯示,董事長王忠軍年薪115.42萬元,總經理王忠磊215.52萬元,並且兩人還持有公司大量股份。

王輝律師分析說,影視行業員工薪酬是該行業勞資雙方博弈和選擇的結果。“由於自帶光環和粉絲,明星直接影響收視率和票房,但有影響力的明星數量偏少,導致了供需間矛盾,通過提高片酬等方式招攬明星自然成為製片方的必然選擇。影視公司高管需較高的管理才能,所以人力成本自然也較高。”

同時他認為,如果這種待遇鴻溝是建立在破壞影視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上,則應綜合利用市場、政府、法制等多方力量對此問題進行規制,如堅決糾正高價邀請明星、競逐明星的不良現象,對通過哄抬價格破壞市場秩序方式購買影視節目行為進行堅決打擊,也要豐富對偷逃稅行為的監管形式,加大懲戒力度。


記者觀察

唐德影視股價3個月跌幅過半

范冰冰所持股票縮水超5000萬元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賈國強|北京報道

此前,知名影星范冰冰捲入“陰陽合同”案。因范冰冰位列唐德影視(300426.SZ)前十大股東,這家公司也受到一定影響。

唐德影視6月1日的收盤價為16.45元/股,6月4日以跌停收盤,此後開啟一路陰跌模式,9月11日盤中價最低為7.77元/股。這意味著,短短3個月內,該公司股價跌幅達52.77%。

唐德影視半年報顯示,范冰冰目前持有644.9605萬股,持股比例為1.61%,位列第九大股東。如果按照上述跌幅計算,范冰冰6月1日的持股市值為1.06億元,9月11日低點時的持股市值為0.5億元,縮水5600萬元。

范冰冰是唐德影視上市時的原始股東,其股份經歷了3年的限售期,在今年2月17日獲得解禁。范冰冰於2011年4月22日唐德影視增加註冊資本時出資85.6萬元,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截至9月26日午間收盤,其持股市值為5817.54萬元,依舊獲利5731.94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企查查顯示,2016年3月,唐德影視還與范冰冰共同發起成立了無錫唐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唐德文化),范冰冰任唐德文化董事長兼總經理,唐德影視董事長吳宏亮任唐德文化董事,註冊資本3000萬元。2016年11月,唐德文化法定代表人由吳宏亮變更為范冰冰。

對此,唐德影視在半年報中解釋稱,公司建立了唐德特色的創意人才合作機制,具有良好的資源聚合能力,與知名演員范冰冰等演藝人才的長期合作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了信任和默契,並引入該等演藝人員作為公司的直接或間接股東,使其與公司利益趨於一致,引導產業鏈上下游的重要資源在上市公司平臺上與公司業務進行有效結合。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