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可閱讀丨走進半島1919,飽覽紗廠「萬國」建築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建築可閱讀

建築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凝固的音樂、富有哲理的文章。“建築可閱讀”讓人們走進城市的歷史,觸摸城市的文化印記。“建築可閱讀”既讓昨天的建築,成為今天可以閱讀的歷史;也讓今天的建築,成為明天可讀的歷史。不同時期的建築,如展開的書頁,當人們行走其間,就像在歷史的畫卷中徜徉。

半島1919

地址:淞興西路258號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半島1919的故事起始於1919年創建的大中華紗廠,該廠由滬上鉅商聶氏兄弟招股興辦,股本為白銀100萬兩,是當時上海紗廠中生產能力最大的一家。 1920年,大中華紗廠東首新建華豐紗廠。1958年,兩廠合併後改稱上海第八棉紡織廠,也就是半島1919的前身。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作為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園區之一,半島1919文創園於2008年正式開園,廠區內至今仍較完整地保存了原廠1919-1932年間不同歷史時期建造的各式建築,集合中式、日式和歐式風格於一體,採取修舊如舊的手法,並注入現代元素,既保留了老廠房、老建築的歷史特色,又使老廠房煥發出了新生命。

特色建築閱讀:1號樓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1號樓建造於1929年,建廠時曾作為大中華紗廠職員醫務樓使用。這座兩層建築採用磚木結構,具有裝飾派藝術風格特點,並且加入了中國傳統建築元素。建築中部有塔樓突起,建築立面開窗較多,窗洞高寬比較大,門窗比例修長,排列有韻律,窗洞周圍裝飾圖案豐富,建築外立面為清水磚牆,色彩穩重和諧。

特色建築閱讀:3號樓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3號樓建造於1930年,樓高2層,採用日式風格、磚木結構,前房後花園,建築面積1083平方米。建造初期為大中華紗廠高級職員“拿摩溫”(NO.1的諧音,指工頭、監工)的居住及休息場所。一·二八淞滬抗戰時期,曾作為國民黨軍隊的臨時通訊站。解放後改造成為上海第八棉紡織廠職工療養所。

特色建築閱讀:5號樓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5號樓建於1929年,曾是當時遠東地區長度最長的廠房,建廠後一直作為紡紗車間使用。這幢2層建築,屋頂裝飾帶有巴洛克建築藝術風格特點,牆柱外露,局部有高起的塔樓,房屋建築面積21875.32平方米。5號樓底層三個大廳,分別作為工廠歷史沿革的展示館,將創始人及第八棉紡廠的傳奇故事呈現給觀眾。

特色建築閱讀:6號樓

6號樓建於1924年,曾為永安第二紗廠辦公大樓。建築為四層磚木結構,具有裝飾派藝術風格特點,並且加入了中國傳統建築元素。建築中部設有塔樓,塔樓四面設有圓形開窗,建築採用坡屋頂形式,外立面窗洞高寬比接近4,塔樓窗洞採用弧形裝飾形式,建築外立面採用水平裝飾線,富有韻律感。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一·二八淞滬抗戰時期,這座大樓為臨時抗戰警備司令部,遭日本飛機轟炸受損嚴重,後經修復。上海被日軍佔領後,這座大樓由日本人改為東亞航空公司駐地,生產飛機配件(房頂最高處有日本航空駐地標記)。解放後該大樓繼續作為厂部行政樓使用。現入駐商戶主營。

特色建築閱讀:10號樓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10號樓建於1933年,該建築為鋼混結構,東面部分兩層,西面四層。具有近代產業建築特點,建築立面開窗較大,弧形窗洞上方帶有巴羅克建築藝術風格特點,建築外立面為清水磚牆,有牆柱。

建築總面積4051.6平方米,主樓高20米,建築材料全是青磚,框架結構,現保留了原發電廠20噸鍋爐基座及出渣口。同時大樓西側廣場保留了一條大型運煤輸送帶及原煤堆場防塌牆。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大中華紗廠創始人聶雲臺像

為了紀念大中華紗廠的創始的創始人聶其傑先生(字雲臺),2016年,在號樓西側廣場樹立了聶雲臺塑像,並將廣場命名為雲臺廣場。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建筑可阅读丨走进半岛1919,饱览纱厂“万国”建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