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正式落地!一場創歷史的會議後,中國未來被悄然下注

大灣區正式落地!一場創歷史的會議後,中國未來被悄然下注

大灣區正式落地!一場創歷史的會議後,中國未來被悄然下注

在很長一段時間,粵港澳大灣區都被市場所矚目。

它龐大的規模體量,可觀的發展前景,一度被看作是“全球經濟體量最大的灣區”“全球第一灣區”等等。但在長達8年輿論矚目下,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宏圖一直停留在規劃階段。

直到昨天,它才邁出決定性的一步。昨天上午十點,中新社旗下的“國事直通車“在其微博發佈消息:

8月15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及澳門特首崔世安擔任小組成員。這是首次有港澳特殊被納入中央決策組織。

大灣區正式落地!一場創歷史的會議後,中國未來被悄然下注

從規格上來看,由國務院副總理來擔任小組組長,兩個經濟特區區首擔任小組成員,並被納入中央決策組織,這是建國以來的從未有過的事,可以說是開創了先河。

這同時也意味著,在蹣跚前行8年後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終於步入了落地實施階段。

自此,繼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之後,中國也即將出現一個世界級的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與前輩們不同的是,後來者粵港澳大灣區規模更大,輻射範圍也更廣。

大灣區正式落地!一場創歷史的會議後,中國未來被悄然下注

從三角洲時代邁向灣區時代

大灣區正式落地!一場創歷史的會議後,中國未來被悄然下注

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前景,很多研究機構和分析師都持肯定態度,但真正能將其發展前景一言以概括之的,還是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的那句頗具分量的預言:粵港澳大灣區一定會成為新經濟增長極。

這種論斷的來源,首先在於該地區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它意味著珠三角攜港澳地區由三角洲經濟轉變為了灣區經濟。一直以來,珠三角以三角洲經濟著稱,三角洲經濟是一種在農耕時代便已存在的經濟形態,它的立足點是農業;而灣區經濟是經濟全球化後才能產生的經濟發展模式,它的立足點在於工業。

另外,珠三角地區依靠三角洲狀的地理位置,通過江河入口與內地相連,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珠三角地區沿江經濟帶的產生,但也決定了該地區的經濟基因是以內向型經濟為主,其經濟的縱向發展是以廣闊內陸為依託的;

但粵港澳大灣區一旦形成,它的經濟縱向發展方向與三角洲經濟不同,它主要是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其目標市場在國際而非國內。

三角洲經濟在戰略意義上是以內陸為依託,進而帶動內陸經濟的發展,而灣區經濟更強調對外的連接之上,進而在全球貿易中搶佔貿易高點。

大灣區正式落地!一場創歷史的會議後,中國未來被悄然下注

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城市群正式形成

大灣區正式落地!一場創歷史的會議後,中國未來被悄然下注

從三角洲經濟邁入了灣區經濟後,粵港澳大灣區勢必會加速城市集群的腳步,無論是廣州、深圳等內地城市,還是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都是國際性的大都市,各方面的綜合實力都很強。而它們一旦聚集在一起,必將形成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超市城市群。

眾所周知,世界上有三大著名灣區城市群,即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這三大灣區在各自區域都形成龐大的經濟體量。

而我們來看看粵港澳大灣區,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其地處中國南大門,毗鄰東南亞,形成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即所謂“9+2城市群”,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內地9市和香港、澳門兩大特別行政區組成的城市群。

將形成人口規模約1億人,國土面積達到5萬6000平方公里,經濟總量超過1萬億美元的超級灣區。

而且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各城市功能和定位各有分工,廣州被定位為嶺南文化中心及華南重工中心,深圳北定位為國際創新服務中心,珠海被定位為國家級大裝備製造中心,香港定位為全球金融中心及物流中心,澳門則定位全球最大賭業中心,佛山被定位為國際產業製造中心等等。

這就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將珠江兩岸、粵東西北乃至泛珠三角地區的製造、資源、土地、金融等優勢充分整合,其一定會將產生極大的城市集聚外溢效應,形成強而有力的區域經濟競爭體。

大灣區正式落地!一場創歷史的會議後,中國未來被悄然下注

城市經濟互補效應凸顯

大灣區正式落地!一場創歷史的會議後,中國未來被悄然下注

粵港澳大灣區三地之間存在著兩種經濟制度,港澳地區屬於那種高度自由且成熟的市場經濟。

從產業結構上來分析,澳門經濟主要依靠於博彩業,相對來說產業結構形式單一;香港以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核心的第三產生髮達,金融、貿易、旅遊等均有聲有色,但美中不足的是香港製造業極度匱乏;

而整個珠三角地區雖然製造業發達,但是實際上是靠著廣西湖南驚喜等省份補人口補配套產業堆積的,雖然外來人口的高速擴充,用工成本的上升,代工產業開始向東南亞等勞動力廉價的轉移,所以其也要進行相應的產業結構優化。

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經濟發展的核心已經不再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簡單PK,而是要產生城市聚集的規模效應和互補效應;粵港澳大灣區一旦成型,珠三角地區引入港澳地區先進的管理經驗,學習其產業結構模式,優化自身的產業結構;而港澳地區則可以吸收珠三角地區的人口紅利,發展自己所匱乏的產業。

可以預見的是,一旦粵港澳大灣區成型,港澳地區與內地之間將形成強大的經濟互補性。

大灣區正式落地!一場創歷史的會議後,中國未來被悄然下注

海洋經濟還是時代核心

大灣區正式落地!一場創歷史的會議後,中國未來被悄然下注

最後,迴歸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形勢上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還是以海洋沿海經濟為核心的,雖然近幾年來,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速一直領先於沿海地區;但這是建立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模式和經濟體量已趨向於成熟的基礎之上的。

未來經濟發展還是以海洋沿海經濟為主的,在沿海經濟發展中又以灣區經濟為核心的,尤其是港口優良的灣區。

優良港口的存在,容易形成運輸樞紐,會加速形成港口群;有了港口群,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協調發展也更加便利,自然會產生城市之間的聚集效應,形成新的區域城市群;而城市集群規模形成後,諸如運輸、外貿等產業勢必也會加快發展腳步,極易形成產業群。

縱觀世界上的沿海經濟,如紐約灣城市集群經濟、東京灣城市集群經濟都是建立在這一理論邏輯之上的,所以,這也是解局君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前景的原因所在。

大灣區正式落地!一場創歷史的會議後,中國未來被悄然下注

大灣區騰飛的關鍵:區域整合

在三個區域內(即內地、香港、澳門),政治制度、行政體系、經濟模式、法律法規等等都並非一致。

如何真正意義上打破隔閡,實現三地之間無縫對接,這是發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關鍵所在。

粵港澳大灣區是否能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主要取決於香港、深圳、廣州這三座城市如何資源互補,實現整體效益。

拿金融業來說,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而深圳可以說是中國金融中心之一,而廣州最近也開始在金融方面發力,讓三者取長補短互相融合是一個必須經歷的考驗。

從整體上來看,大灣區發展潛力巨大;而且我們可以預見的是,它正如享受著改革春風的經濟自貿區一樣,走到了“政策紅利”的風口之上。

ps:後臺有很多人問怎麼和解局君聯繫交流,解局君的個人微信號:jiejujingji,歡迎大家來和解局君溝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