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對寶寶付出再多,沒有溫度,他也不會跟你親

自從成為媽媽之後,我覺得自己的稜角都被磨平了,不僅事事要為孩子考慮,還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時刻有一種“忍者神龜”的感覺,忙碌的時候遇上添亂的寶寶,我都是跑到空地尖叫一陣釋放負面情緒再來對話,每當這時候寶寶一見到我的表情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

我親暱地去抱他,寶寶臉上的表情是錯愕,老公說我神經質,嚇壞孩子了,難不成寶寶真的害怕我?

媽媽對寶寶付出再多,沒有溫度,他也不會跟你親

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把一隻幼猴關在鐵籠裡,一邊是猴子媽媽(鐵猴子)手裡拿著奶瓶,另一邊是個毛絨玩具猴,手裡什麼都沒有。讓人奇怪的是幼猴的反應,基本上除了喝奶,幼猴不會在鐵猴懷裡多呆一秒鐘,反而長期在毛絨猴身上膩歪。說起來鐵猴還餵養了他,卻從來不見任何親暱舉動,毛絨猴什麼也沒付出去得到幼猴的付出的全部熱情,要說區別就在於,毛絨猴給予幼猴溫暖,讓它感覺自己被寵愛。

媽媽對寶寶付出再多,沒有溫度,他也不會跟你親

這個實驗證明了:哪怕你付出得再多,如果沒有任何溫度,你的孩子就會逃之夭夭。

看看我們對待寶寶的日常,不少媽媽都經歷了歇斯底里的抓狂瞬間,我們心疼辛苦的勞動成果被寶寶搗毀,氣憤寶寶不適貴賤的糟蹋,甚至在你心愛的物品上亂塗鴉......再加上與寶爸有意見上的分歧,這一切足夠令人暴跳如雷。

媽媽對寶寶付出再多,沒有溫度,他也不會跟你親

你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卻不知道情緒具有傳染性,當寶寶見識到你“癲狂”的模樣,一定會在心裡留下陰影,心裡的不安會一圈圈擴大。對於嬰幼兒來說,媽媽就是整個安全感的源泉,當這裡發生“病變”的時候,寶寶心裡的惶恐會衍生到各個角落,還會用生病的方式來宣洩。

我兒子小時候就特別可憐,因為每天早上我必須跟車接小朋友上幼兒園,他一個人守著諾大的房子,房間裡雖然擺好了寶寶起床的必需品,但是他才3歲呀,等我回來之後就連我上廁所都是端個凳子在門口候著。無論我去哪裡我都跟兒子敘述得一清二楚,去多久、幹什麼,不管有多忙,在規定的時間裡,我一定會按時到達。

媽媽對寶寶付出再多,沒有溫度,他也不會跟你親

很多人笑話我是孩子控,只有我心裡明白,在和兒子堅守的那一年時間裡,我們是彼此的依靠。至於穿得美不美,吃得好不好都無所謂,媽媽是寶寶心裡的安全防線,寶寶也是媽媽心情的調色板,一切安好就是晴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