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富二代成長史,緣何被電影和遊戲界奉若聖經?

1920-1950年,被稱為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在這段時間,世界級的科幻三巨頭創作了一大批經典,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被譽為“科幻聖經 ”,克拉克的《童年的終結》、《2001:太空漫遊》、《與拉瑪相會》及《天堂的噴泉》,至今還是暢銷書,而自成一派的海因萊因有“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之稱,重新定義了硬科幻,特別是這本書——《星船傘兵》(Starship Troopers),5次拍成電影,“蟲族”成為遊戲的標配與模本,有稱這本書影響了整個遊戲待業。然而這本書卻只用了幾周時間寫成,僅有一點點涉及科幻!

講真,這本書僅有一點點與科幻有關!

《星船傘兵》雖然以科幻經典著稱,但海因萊因講述的重點卻不是戰爭,而是一名富二代,以主人公自述的形式,從高中畢業生成長為一名機動步兵的經歷,全書有四分之三章節,事關這名富二代的成長、心路里程。

主人公原來是被這麼設計的:

我們這個家族不參與政治,專心經營自己的事業,已經有一百多年了。畢業後,先去哈佛學商業管理。之後,你可以去巴黎大學,四處遊歷一番,見見我們的批發商,看看其他地方是怎麼做生意的。然後回家,開始工作。先從基層幹起,倉庫保管員之類,走個形式而已——幾下子就會當上主管。我已經不年輕了,你越早接過擔子,對我來說越好。一旦你有了能力、自己又願意時,你就是老闆了。

這可是在1959年,有沒有當下所有富二代的影子,看來天下富豪是一家!

但這名富二代決然投筆從戎,就有了後來的故事,從一名新兵成長為一名軍官。全書二分之一是新兵訓練的內容,基本佔滿前九章。如果這些部分可以獨立成書,類似軍訓記事或新兵記事的內容,也可能暢銷。但快看一半了,太空戰一點影子還沒有呢!然後是第一次戰鬥,有一章簡單的戰場描寫,後面更多的是飛船上的生活,成為職業軍人,又是一場軍官學校的經歷,又是好幾章,不少說的飛船上的管理,有點類似航空母艦的生活。

一部富二代成長史,緣何被電影和遊戲界奉若聖經?

本書的結局是,主人公的父親也參加了機動步兵排,作為下屬和兒子一起上陣殺蟲。

“馬上,父親。”我迅速擁抱了他一下,然後讓海軍空降艙操作員把我們關進投射艙。顫抖沒有再次出現。我很快報告道:“艦橋!里科的硬漢子……空降準備完畢!”

“祝你們好運,小夥子們!這次我們要徹底打垮它們!”

至於科幻的內容,縱觀全書,全書沒有一處直接描寫蟲族的情況,只是零散地說一下,類似這樣的。

蟲族不像我們。這些類蜘蛛動物其實不是蜘蛛。這些節肢類動物只是碰巧才和瘋子們想像中巨大的具有智力的蜘蛛有幾分相似。從它們的組織、心理和經濟上來說,蟲族更像螞蟻或白蟻。它們是群居的社會化生物,具有最絕對的服從性。

也沒有全景式敘述星艦、裝備的,只是有一處重點說了一下動力服:

裝甲動力服能給我們更敏銳的眼睛,更機警的耳朵,更強壯的後背(可以攜帶沉重的武器和更多彈藥),更快的腿腳,更聰明,更強大的火力,更持久的忍耐力,還有,更不容易受傷。

所以,這本書被列入了美國空軍院校閱讀書單,確實是一本軍事教科書,但這一點點科幻場景,不妨礙本書成為電影和遊戲追捧的聖經。

5次搬上銀幕,遊戲標配

1997年,執導《機器戰警》、《魔鬼總動員》、《本能》等高票房影片的國際級導演保羅·範赫文於1997年將其搬上銀幕,創下了一億兩千萬的票房佳績。1999年,動畫版《硬漢部隊:星河戰隊歷代記》36集開播,也收穫了一片讚譽。其後,2004、2008、2012、2017年又被搬上銀幕。

一部富二代成長史,緣何被電影和遊戲界奉若聖經?

2004版以《星河戰隊之聯邦英雄》為名,小成本製作;2008年,以《星河戰隊之掠奪者》為名;2012年,以《星河戰隊:入侵》為名,日本導演,CG製作;2017年《星河戰隊:火星叛國者》再由日本導演編導,CG製作。但非常可惜,這些電影的票房都不好。據網上消息,新的《星河戰隊》在籌劃中,最早明年上線。

在遊戲界,2005年就有一款同名遊戲,還有一些手遊戲。《星船傘兵》“裝甲動力服”,無論是《異形:殖民軍》還是《光環》,無論是《星際爭霸》還是《星球大戰:克隆人戰爭》,動力裝甲幾乎已經成為標配,只要有一大波裝備精良的科幻步兵,只要有科幻步兵面對無窮無盡敵人的橋段,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星船傘兵》的影響。知名遊戲《星際爭霸》據說也參考了《星船傘兵》,裡面有蟲族的影子(甚至有人說是抄襲)。後來,蟲族成為很多遊戲中的標配。

那《星船傘兵》為什麼受到電影界和遊戲界的追棒呢?

用海軍陸戰隊重新定義了太空戰

二戰前後那段時間是科幻的黃金時代,特別是美蘇冷戰,激發了科幻小說的興起。海因萊因曾就讀於密蘇里大學,後又在美國海軍服役,不過他在服役期間染上了肺結核,最後只好因病退役。之後他選擇了攻讀物理數學等課程,但又因身體和其他原因而放棄。雖然僅有短短的服役時間和經驗積累,卻是海因萊因寶貴的財富,也為他後來創作軍事科幻作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正是海因萊因這個基礎,使得《星船傘兵》和其他科幻作品只對未來技術進行寫實描繪不同,更有情節感,戰場感,更貼近現實,更容易帶入很多故事情節,更容易以故事場景的形式展開。海因萊因海軍的背景,使得太空作戰以非常細節的方式,則能以非常真實的感覺呈現出來,並形成了科幻戰士這個具體的形象。

一部富二代成長史,緣何被電影和遊戲界奉若聖經?

首創了蟲族這個太空新生物

有人說,海因萊因創造的蟲族,這一設定對娛樂業的貢獻不亞於殭屍。百度百科甚至有蟲族這一條:

阿拉奇尼斯蟲族:生活在克蘭達夫星球圍繞著雙子星系統運行(位於銀河系),這種類似於蛛形綱的外星種族擁有數百萬年的進化史,擁有智慧且沒有私心、沒有恐懼、繁殖能力超強,擁有著完善的種群社會制度並且比人類優良的種族。

一部富二代成長史,緣何被電影和遊戲界奉若聖經?

有了蟲族,科幻界與遊戲界從此煥然一新,隨便舉個例子,《安德的遊戲》就是人類與蟲族的對抗!

一部富二代成長史,緣何被電影和遊戲界奉若聖經?

其實,光憑這兩點,就足以在科幻界立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