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手就是他!法國「福爾摩斯」羅卡德及其「微量物證」理論

提起福爾摩斯,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很厲害的大偵探。是的,福爾摩斯是英國19世紀末的英國偵探小說家阿瑟·柯南·道爾所塑造的一個才華橫溢的虛構偵探。在小說中,福爾摩斯自稱是名刑偵顧問,也就是說當其他警探或私家偵探遇到困難時常向他求救。福爾摩斯常能夠足不出戶就可以解決很多疑難問題,但大部分故事都集中講述些比較困難、需福爾摩斯出門調查的案子。而福爾摩斯善於通過觀察與演繹推理和法學知識來解決問題,找出隱藏在背後的罪犯。

兇手就是他!法國“福爾摩斯”羅卡德及其“微量物證”理論

福爾摩斯的經典形象是拿著菸斗與手杖,外出時經常戴黑色的高筒氈帽。他性情冷漠、孤僻,雖然對結交朋友並不在意但很珍重友誼,堅持已見,但也不乏幽默感,喜歡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揭開案件謎底。平日裡冷靜、不易動感情,自負有時接近狂妄,經常用自己超強的演繹推理愚弄警方以此作樂,但不尋求名望,允許警方拿自己的成績佔為己有。因為他超出常人的演繹推理能力,經常能夠破獲一些看起來毫無頭緒疑案、懸案,故被人們稱為神探,後來“福爾摩斯”也被用來指稱破案高手。

而在上世紀初,在法國就有一位真實的神探福爾摩斯,他的名字叫羅卡德。羅卡德因為十分迷戀福爾摩斯探案小說,在畢業後就開始進行犯罪證據學調查工作。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羅卡德幾乎是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熟練掌握了11門語言。羅卡德在大學畢業後開始了他的歐洲各國旅行,期間,他拜訪了各國眾多知名法證學家,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法證學知識。回到法國後,他堅信應當建立一個專門的犯罪證據學調查實驗室。

在獲得里昂當地警察部門的許可後,羅卡德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個警用科學實驗室,以證據分析研究為案件偵破提供幫助,在當時許多重大案件的破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他和他的的實驗室名氣越來越大,人們把他稱為法國的福爾摩斯。

羅卡德對犯罪證據學的貢獻非常巨大。他提出的許多理論至今仍然是這門綜合學科的經典理論,比如“所有的接觸都會留下痕跡”,“沒有一個人能夠在劇烈的犯罪行動後,不留下自己的足跡”等。也就說,在身體上與一樁犯罪有關的任何人, 無論他怎樣清理犯罪現場,都會在現場留下自己的微量跡證,而且還常常從現場帶走微量跡證。這就是犯罪學上的“接觸原則”。實際上,他的理論在案件偵破過程中都得到了驗證。

1936年,美國紐約一名上流社會婦人被人用睡衣勒死在自家浴室裡。儘管所有跡象都表明被害人與兇手認識,但在現場除了用於捆綁被害人的麻繩外,警方並沒有發現其他什麼重要線索。一位化學家被請來勘察犯罪現場。

化學家在被害人的臥室裡發現了一根長度約為1釐米的白色硬毛。透過顯微鏡辨認,這是一根馬鬃。而在案發當天早晨,有兩名傢俱搬運工把一張馬鬃沙發送至被害人家中,也正是他們向警方報案說發現了屍體。

根據此線索,警方發現,其中一名搬運工在早些時候曾給被害人打過電話,此人被定為犯罪嫌疑人。後來,警方追蹤麻繩的生產廠家和分銷商,發現送沙發的那間傢俱店購買過這種麻繩。警方運用這―證據向犯罪嫌疑施壓,後者很快就認了罪。這是法醫微量跡證(也稱微量證據)破案的著名早期案例之一。

​什麼是“微量物證”?“微量”是從化學中的“微量分析”衍生而來,分析會精密到分子級。微量物證鑑定的對象很多樣,包括纖維、塗料、油脂、金屬等工業製品;泥土、煤炭、礦物、木屑等自然非生物;還有毛髮、微生物、花粉、苔蘚等動植物;甚至包括廢水廢氣。舉個例子,開槍者手上和衣服上一般都會留下鋇和銻兩種微量物質,被稱為“槍擊殘留物”,這就是微量物證。而微量物證理論的運用在我國的刑事偵破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據2015年8月25日錢江晚報報道,在浙江某偏遠山村,一個年輕漂亮的女人鐘錶突然死在了自家床上。而死者的丈夫是一個鐘錶匠。公安接警後在現場發現,案發現場是普通的農居房,外間是鋪子,小小的櫃檯,陳列著錶盤、錶帶、紐扣電池等各種配件,還有幾個成品電子錶。櫃檯後頭豎著幾個大擺鍾,都是附近村民送修的,看上去有些年份。鐘錶匠的座位窩在櫃檯一隅,鑷子、放大鏡、眼鏡都擱在那裡。內室是房間。鐘錶匠的女人躺在床上,手腳自然攤開,乍一看,像睡著。女人身上沒有外傷腳踝上一小塊皮膚有點異樣。

兇手就是他!法國“福爾摩斯”羅卡德及其“微量物證”理論

這個案子是現為“杭州華碩司法鑑定所”機構負責人徐長苗在公安任職時的親歷。據他回憶,最早發現的村民說,村中小店中午都會關門午歇,下午再陸續開門。而那天下午鐘錶鋪一直沒開門。村民叫著鐘錶匠和他老婆的名字大喇喇地推門來看,喊了半晌發現不對勁。而鐘錶匠也不見了。有村民說,不對不對,我的大鐘他修好了中午還特意送上門。女人身上沒有明顯外傷,也沒有諸如眼瞼出血、面色紺紫等窒息體徵。

是他殺,還是突發疾病?村民說,20來歲的女人,火爆脾氣大嗓門,沒聽說過有毛病。

法醫繼續查看屍體,發現左腳踝這小塊皮膚怎麼有點硬,面積大約一角硬幣大小,與周邊皮膚相比,顏色灰白,還帶有一點不起眼的焦痂。法醫們交換了一個眼神,這個眼神交流了大家共有的懷疑。皮膚經鑑定後發現被電擊過,而且留有大量銅離子。

通過電子顯微鏡檢測分析,死者兩塊皮膚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形態。正常的皮膚紋理細膩,表面結構完整。而那塊異常皮膚表面出現碳化及不規則蜂窩狀。同時,能譜圖顯示,異常皮膚表面留有大量銅離子。而正常皮膚表面則沒有。檢測結果顯示,這是典型的電流斑皮膚。說通俗點,這個位置被電擊過。而且在電擊過程中,有銅離子轉移到了皮膚上。但是,銅物質來自哪裡呢?

再通過解剖,發現女人的心臟組織病理學也出現異常。心肌纖維波浪改變,細胞核拉長、極化,而且拉長的細胞呈現同一走向。皮膚紋理的改變是因為電流通過使得皮膚細胞形態發生改變,皮膚表面碳化。同時,電流在人體內形成迴路,在通過心臟時,強刺激作用使得心肌細胞核呈極化狀變,細胞排列呈現的同一走向就是電流的走向。所以,女人系電擊致死。

警方隨後終於找到了鐘錶匠,鐘錶匠一落座就說:她是我殺的,並交代了作案過程。原來,女人漂亮外向,鐘錶匠內向木訥,夫妻感情並不好。女人脾氣大嗓門大,數落起鐘錶匠來就像訓兒子,鄰里皆知,鐘錶匠覺得在這個小村莊裡自己活得忒窩囊,內心的厭惡和憤恨與日俱增。

那天中午他看到女人睡得那麼沉。他從店裡村民送修的大擺鐘上拆下了大齒輪,一個套在女人左腳踝上,一個套在右手上,然後拉了電線拆了絕緣膠布,分別纏繞在兩個齒輪上,形成電流回路,電線的另一頭又接上了電源插孔。

女人甚至沒有發出哼哼聲,就沒了呼吸。這時鐘表匠後悔了,他強按著內心的恐懼把齒輪裝回大擺鍾,修好了鍾,又特意把鍾送回村民家中。本想沒了兇器,警方就不會懷疑到他。但是,鐘錶匠沒有想到正因為鐘錶零件銅齒輪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因此在電流傳輸過程中,根據羅卡德法則,物理證據發生了交換,齒輪上的銅離子轉移到了女人皮膚上。他還是留下了犯罪的證據。

微量物證成了警方找尋兇手的最有力武器,有了這個“福爾摩斯”的幫助,兇手再狡猾,也會留下蛛絲馬跡,而這蛛絲馬跡就會使得兇手無所遁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