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服装特点鲜明,水兵服、潜艇服、出海服,对应需求各不同!

海军服装:特点鲜明

海军服装特点鲜明,水兵服、潜艇服、出海服,对应需求各不同!


水兵服

水兵服是海军士兵最有特色的服装之一。特别是水兵服已基本形成国际惯用的样式;

通常为白、蓝色,上衣为套头式,有披肩,蓝色的披肩和袖口上有数道白线;

海军服装特点鲜明,水兵服、潜艇服、出海服,对应需求各不同!

裤子在侧面开口,裤口肥大。世界上各国海军服饰虽各有不同,但大致样式相近,形成了一种“国际流行范例”。

这种“范例”是由多年的海上生活实践而来的。水兵经常在狭窄的舱室里进进出出,套头式上衣扎进裤腰里,为的是避免上下舷梯、进出舱时挂住衣服。

在海洋中航行难免有人呕吐,为了避免衣领刺激咽喉,减少呕吐,水兵服的上衣都是无领式的;裤子侧开口是帆船时代为了爬桅杆时方便。

裤口肥大主要考虑有三,一是冲洗甲板时便于挽起;

二是下海救生脱退迅速,脱下的裤子扎紧裤口,充以空气即是应急浮游气袋;

三是可罩住靴子防止水花溅入。上衣的披肩,过去是用来做“垫肩”使用的,现在除美观外,已没有更大的使用价值!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服经历了多次变化。建国初,海军水兵服的样式为夏装上白下蓝,有披肩、飘带、胸章;

冬服为全蓝呢质。夏装的披肩和袖口为蓝色,上而各有三道白线。

这样的设计,一说是海军曾一度有过黄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的编制,三条白线代表三大舰队,也表示人民海军肩负守卫三大领海的任务;

另一说是当时苏军驻旅顺,渤海防务多赖于他们;另一说是学苏联海军的;至于渤海,一说是当时未与黄海明确分开;

直到1955年实行军衔制前后,海军才在水兵服的披肩和袖口上各增加了一条白线,变成四道白线,并赋予它“人民海军担负保卫祖国渤、黄、东、南四大领海的光菜任务”的含义。

这时的水兵服上下全为蓝色,由佩戴胸章改为肩章。1965年6月,海军水兵服被取消,水兵统一着灰色军服。1974年5月,海军恢复具有特色的水兵服。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化,人民海军的水兵服更加漂亮和潇酒。

潜艇服

亦称“潜艇特裝”,是潜艇人员工作时穿着的军装。

主要包括:潜艇防寒服、潜艇工作、冬防酸衣、帆布工作服、防酸手套、太阳镜、污衣袋等。

潜艇工作服具有紧身、防油、防酸等特点。潜艇防寒服是供潜艇指挥塔人员春、冬季节由水下航行转为水面航行时穿用,具有轻便、保暖和一定的防水性能。

上下衣分解,防风帽与上衣连接,袖、裤口为紧缩式;面料为细帆布,保暖层为长毛绒。

核潜艇人员在艇上穿用具有防尘沾染、易洗涤、易穿脱等性能,采用漂白全棉平布制作。

使用中也需要定期检查检验,及时更换,保证艇员身体不受伤害!

出海服

是舰面水兵出海作战、训练时穿着的服装。通常上衣是扣合式小翻领,下衣是工装背带裤。具有防风、防水、保暖和轻便等特点。

冬季出海服为上、下衣分解,防水与保暖层分开,出海帽下有大披肩与上衣系结。防水罩用氯丁橡胶刮胶布,保暖层为细羊毛、腈纶混合絮片。面料为防水胶布,内配防寒保暖层。防寒保暖层一般用人造毛制成或用腈纶纤维与羊毛加工后制成。

快艇出海服,供导弹、鱼雷快艇舱面人员航行时穿用具有防风、防水、保暖等性能

海勤类作训服是舰艇人员在海上执勤时着用的制式工作服。舰艇在海上航行、战斗锚泊时,为保证人员在海上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同的舰种配备具有相应防护性能的工作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初步形成海勤特种工作服系列,主要有快艇出海服、快艇防寒胶靴、潜艇亚麻背心和裤衩、潜艇工作皮鞋、水面舰艇防寒服、潜艇防寒服、核潜艇连体工作服、快艇毡袜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