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1V2訓練實踐設計:集運球、配合、壓迫和反擊於一體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三個1V2訓練設計:集運球、配合、壓迫和反擊於一體,希望大家喜歡!

三個1V2訓練實踐設計:集運球、配合、壓迫和反擊於一體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最近思考並付諸實踐的個訓練,將會詳細給大家介紹它們是如何工作的,教練如何將其中的關鍵元素融入到課程中,以及一個鼓勵高位壓迫思想的實踐設計。

第一個1v2 訓練:

第一個訓練是一個簡單的1v2訓練,紅色的球員拿球傳給藍色球員後立刻實施壓迫。

三個1V2訓練實踐設計:集運球、配合、壓迫和反擊於一體

圖1-1v2訓練1

訓練開始,藍色球員的目標是打進兩名紅色球員防守的兩個球門中的任意一個,紅色球員則被鼓勵上前壓迫,由於球場形狀的限制,使他們總是沿著球門對角線壓迫。如果紅色球員贏得球權,他們必須打進藍方球門中。

我們也可以更進一步,紅方在壓迫並搶得球權以後,必須通過配合得分。如果球出界,紅方發球重新開始比賽。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訓練,藍隊和紅隊都可以練習到不同的內容。藍方需要在人員不足的情況下運氣突破兩名後衛,一般情況下,很少有教練在進攻中減少攻擊人數,以迫使球員運球更多,教練員往往會陷入如何給隊友提供進攻人數優勢,最終以進球數量評價訓練的成果。

由於場地的設計,藍色隊員必須必須要具備出色的第一腳觸球,儘可能不給對手太多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有兩個選擇,如果防守隊員站位略靠外,則可以帶球立刻從中路突破;如果防守隊員從中路實施壓迫,則可以選擇向外一撥過掉猛撲的對手,然後再設法突破第二個。在兩名後衛的壓力下,藍色的球員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有效的方式突破。

而對於防守隊員來說則要關注如何實施壓迫,很顯然,場地的設計已經給了他們一個粗略的指導—沿對角線方向壓迫。但是在壓迫時仍然有很多需要思考的地方,比如,跑位的角度(向外或者向內的幅度)如何選?在什麼位置停下來壓迫比較合適?一起壓迫還是相互補位?壓迫時速度多快合適?等等。

如果教練想看到紅方奪得球權後,通過配合進球,那麼讓兩人處於不同的壓迫高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兩人相距太遠,當奪得球權以後,便沒有機會相互配合,導致球員不得不1v1,利用個人能力突破而不是兩人團隊配合。

在此練習之前,我們可以用同樣的場地設計打1v1v1,然後再過渡到1V2的模式下,在這種情況下,每個球員都必須捍衛自己的球門。訓練中,教練扮演喂球者的角色,當比賽停下來,持續不斷向場內提供球。這使得教練可以創造不同的情形,比如將球傳到遠離球門的球員身後,創造出快速回防的情形。

這個訓練對青少年球員非常有用,可以創造出1V2的帶球場景,同時教練持續喂球,使得訓練的節奏和強度比較大,高強度下的訓練場景也被創造了出來,在給球員一定自由的同時,教練還能很好地掌控訓練。

第二個 1v2 訓練:

第二個訓練,傾向於從教練或休息球員的傳球開始練習。球打給紅方比賽開始,他嘗試打進任意一個球門得分。

三個1V2訓練實踐設計:集運球、配合、壓迫和反擊於一體

圖2-第二個1V2訓練設計

白方的任務是壓迫紅方(教練可以指定他們開始行動的時機,當球傳出時或者當紅方第一次觸球時等等)去奪回球權,當贏得球之後,他們必須配合進球。在這兒白方要考慮相互間的距離,以便創造人數優勢取得進球。

這個訓練可以創造很棒的1V2情形,因為接球隊員的選擇也很多,他可以接到自己腳下,在兩個防守隊員的逼搶下護住球,也可以直接觸球朝向球門。這時防守隊員可以同時從兩側壓迫,也可以前後夾擊,這種情況對進攻隊員來說就比較難擺脫了。但是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訓練,可以練習盤帶、壓迫和反擊,在小小的場地中不斷上演攻防轉換。

特殊情況:

在第一個練習中,理想的情況下,兩個紅色的球員都會高位壓迫力爭奪回球權,這是訓練設計的初衷。但是,總有一些小球員很聰明,如果隊員們不聽從教練的指示,為了自保,選擇像穆里尼奧一樣在門前擺大巴,固守自己的球門,這種情況該當如何呢?訓練豈不是失效了?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方法就是在球場中央增加第三個球門,通過增加球門,迫使防守隊員必須出擊,必須在防守上更有侵略性才能取得勝利,這樣便在沒有明確指導的情況下創造出一種高壓的局面。

三個1V2訓練實踐設計:集運球、配合、壓迫和反擊於一體

圖3-特殊情況的變通

簡單地說,在設計高位壓迫訓練時,嘗試給出比防守球員更多的球門,或者創造一些對於防守/掩護球員來說不合理的空間(在較小的遊戲中),這樣就需要防守隊員在防守時更有侵略性。

4v4 訓練:

我們要討論的第三個訓練是一個簡單的4v4比賽,如下圖所示,有兩個用標誌盤標記出來的三角形區域。球員不能運球穿過陰影區域,但他們可以傳球穿過這些區域,任何球員都不允許進入三角區域。如果球被帶進區域,對手將獲得一個界外球、傳球或帶球機會。

三個1V2訓練實踐設計:集運球、配合、壓迫和反擊於一體

圖4-4V4訓練

剛開始使用這個訓練的時候,球員不允許通過三角形區域,這樣做使得防守方沒什麼壓力,只需要守住中路空間就好。

因此,經過思考重新考調整了思路,允許隊員通過傳球穿過三角形區域。由於球場形狀的限制,球員必須專注於通過運球穿過球場中心區域,或從肋部穿透三角形區域傳球。

這樣無形中就要求隊員們通過配合跑位(第三人跑位)向前推進,例如,當隊員背身拿球到三角區附近時,就不得不回頭把球回傳給位置更深的隊友,由後者再傳給前場的隊友。

在允許通過傳球穿過三角形區域之後,球員的選擇變得更多了,由於球場形狀的限制,在中路運球受阻的情況下,球員可以通過配合,利用第三人跑位打開局面。

這個訓練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可以鍛鍊前場隊員對角線跑位的意識,對角線跑位在比賽中運用非常廣泛,可以擺脫對手的視野,可以將對手拉出自己的位置,還可以給防守隊員製造兩難境地:是跟還是站住位置?

更進一步,我們可以限制隊員在不同區域的觸球次數,讓組織和行動更加快速。還可以各加一個球門,一邊一個,鼓勵隊員防守中路和球門區域的時候,在1-2陣型和2-1陣型之間不斷變換。

思考題:

請看下面的訓練,教練在球場中央擺出一個菱形,球員不能通過。當然這可以訓練隊員們從更深位置進行配合,但是對於一週只能訓練一個小時的草根球隊,這樣做意義大嗎?

我們如何通過限制場地的形狀和大小,讓訓練更有效呢?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更多精彩足球教學敬請繼續關注足球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