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詩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重要形式,經過了長時期的醞釀

五言詩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重要形式,經過了長時期的醞釀

五言詩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重要形式,它的形成,經過了長時期的醞釀。

《詩經》少數詩章已出現片斷或全章五言的詩句,但這只是四言詩中偶爾出現的五言片段,自然不能看做五言詩的起源。

春秋末到戰國期間,民歌中也偶見五言者,如楚國民歌《孺子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秦始皇時的民歌:“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拄。”前者單句還帶有語氣詞,後者已是完整的五言。

西漢時期的一些歌謠和樂府詩歌,五言的成分很大。如:“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李延年《李夫人歌》。這些詩歌,嚴格說還不是完整的五言詩,但五言的比重加大了,成為全詩的主體句式。這標示著五言這種詩歌形式正在西漢醞釀,將要脫穎而出了。

到東漢,樂府詩歌裡就出現了成熟的五言詩,如《陌上桑》、《十五從軍徵》、《上山採蘼蕪》、《長歌行》等。

根據現存資料,有作者可考且信實的五言詩,最早是東漢前期應亨和班固的作品。

應亨是東漢明帝(58—75)時人,生平不詳,他的詩是四個王姓妻弟行加冠禮時的賀詞。班固的詩是歌詠孝女緹縈自請為婢以贖父罪的故事。這兩首詩,從體制看,是完整的五言了;只是它們的藝術表現平實呆板,質木無文,遠未成熟。

班固之後,文人五言詩漸漸增多,如張衡《同聲歌》、秦嘉《贈婦詩》三首、酈炎《見志詩》二首、辛延年《羽林郎》、宋子侯《董嬌嬈》、趙壹《刺世疾邪賦》篇末附詩二首等。其中,張衡和秦嘉的作品,標誌著文人五言詩漸趨成熟。

《同聲歌》以新婚女子的口吻,表達她願與丈夫永結情好的志願。比興含蓄,詞采綺麗。如雲:“思為莞蒻席,在下蔽匡床。願為羅衾幬,在上衛風霜。”情感也很真摯。《贈婦詩》三首,是秦嘉奉役離家,未能與妻子徐淑面別,而寫給妻子的詩。摹形達意,纏綿婉轉,情思醇厚深摯,表現含蓄委婉,情味雋永,藝術表現已相當圓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