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治療精神病?

布蘿紫


古代醫術把精神病稱作“癲症”、“狂症”,而在民間,精神病則被統稱為“心病”。古代很多醫書講到了對“癲症”、“狂症”的治療,相比今天的西醫治療手法,中醫對精神病的治療更早、花樣更多、效果更驚人。

在眾多醫學典籍中,《黃帝內經》對狂病發作時的證候觀察是最細微的,這本書對感知、思維、情感、記憶、動作與行為障礙等都有記載。書中對狂病的陽性證候與西醫學中的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偏執性精神障礙、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等相似。陰性證候與精神分裂症中的緊張型、單純型、抑鬱性神經症和躁狂抑鬱症的抑鬱狀態等相近。


但在治療上,我國古代並沒有出現西方大規模收容院的模式,精神病人都採取家庭護理。一般,在古代,如果家裡有人得了精神病,富裕家庭會採取在家中請人看護並請醫生治療的方式治病。而貧窮家庭,則只能將病人囚禁在家中。

在治療方式上,傳統中醫治療精神病主要使用藥物、針灸、推拿三種手段,只是根據病理不同和各家經驗差異,藥方、針灸、推拿手法和穴位等方面有所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疾病的特殊性,使中醫治療也誕生了新的更有針對性的“意療法”,根據情志相生相剋和形神理論,通過語言疏導、暗示和音樂舞蹈等手段,用於調節情志和治療精神障礙。

但與此同時,因為中醫治療精神病的療效有限。很多人會按照“巫醫同源”的說法,採取中醫治療➕巫術(包括法師驅邪等)相結合的治療方式。在治療效果上,就因人而異了。


在《儒林外史》這本書中,還有對中舉後高興過度而得精神病的范進的治療記載。書中記載范進看到自己中舉的喜報,因歡喜過度瘋了以後,大家商量法子,最後讓胡屠戶煽范進耳光致其清醒了,當然,這是誇張的文學寫法,沒有實際參考意義。

同是文學作品,《女醫·明妃傳》中提到的神秘祝由術,就是用的中醫治療➕巫術結合的方式。這部文學作品被改編成電視劇後,曾讓無數觀眾感慨:原來,精神病在古代竟然可以這樣治療,而且還可以被治好。

劇中,“祝由”的概念很廣,包括禁法、咒法、祝法、符法,以及暗示療法、心理療法、催眠療法、音樂療法等,當這些方法不起作用時,往往還會啟動禁術等並配合一定藥物進行治療。


到了明清時期,我國古代精神病症的治療開始進入新階段,此時,有很多醫生甚至開始嘗試將精神病從內科中獨立出來。也是在這時期,“癲癰”、“鬱症”、“痴呆”等精神疾病名稱被首次提出,李時珍、王清任等開始意識到大腦在精神疾病的發病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奇扒公式


由於精神疾病病因複雜,大腦又是至今為止人類所指最為神秘的器官,今天尚不能完全解析,那更別提古代了。但是在古代人也會瘋,也會發癲,那古人是怎麼治療的呢(除去跳大神、驅鬼、驅邪等迷信方式以外)?

中醫:

在中醫裡精神病的學術名詞叫做“痰迷心竅”又稱:痰阻心竅、痰蒙心包。

是指由“溼濁內留,久而化痰,或情志不暢,鬱而生痰所引起神志不清、精神抑鬱和舉止失常。”換句話說,中醫認為精神病就是人體內有“痰”啦。

治療方法有三種,分別是蒙出汗、催吐和瀉藥,用白礬和人中黃(大便,越臭越好)煎服,等到病人出了汗,吐都吐不出,拉不出,中醫就認為這病好了。意堵塞人心智的“痰”已經被化解,自然就沒精神病了。

西醫:

相比於中醫單一的治療方式,在西醫歷史上治療精神病就五花八門了。

在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名醫希波拉底認為精神病是腦袋裡有惡魔,所以使用“環鑽術”打開人的頭蓋骨,惡魔就可以逃出來了。這個辦法一直延續到中世紀。

到了18世紀,奧地利醫生弗朗茲•安東•麥斯麥提出“植物磁性學說”,認為精神病人事因為磁場受到了攪亂,所以他發明了催眠術令病人安眠,由此調整磁場。

19世紀初達爾文(達爾文的爺爺)提出“向心力旋轉治療法”,讓病人不停旋轉來治療精神病。除此以外,古代的西醫中還有“聞臭療法(針對婦女)”、“品德療法”、“顱相學”、“炎症切除療法”、“胰島素休克療法”、“化學誘導癲癇療法”和“生命力療法”等來治療精神疾病的辦法。

其中最值得說的就是“腦葉白質切除術”,這是世界上第一例精神外科手術,由於精神病人在切除腦葉白質後不再有癲癇的症狀,這個手術曾經風行一時,更使得莫尼斯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但是人們逐漸發現經過手術的人全都變成了“植物人”,由此才知道這個辦法是錯誤的。當然了,不管西醫曾經多少荒唐,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西醫是一直都在努力,不斷進步和探索的,但是中醫就原地踏步,沒有新嘗試了。


三觀粉碎機


中國古代對精神病的認識,是建立在“形與神俱”“形神合一”的基礎上的,認為人的心理和生理是統一的整體,精神活動與五臟功能密切相關,將神志異常歸結於五髒病變。

中醫在很早時便有“五臟藏七神”之說:“心藏神,脾藏意與智,肺藏魄,肝藏魂,腎藏精與志也。”還有“五臟生七情”之說:“心生喜,肝生怒,脾生憂、思,肺生悲,腎生恐也。”

在整個中醫古代史中,對精神疾病的治療,無不以中醫陰陽五行理論來辨證論治,判斷氣血、臟腑的病理變化對精神活動的影響。

先秦兩漢時期,是中醫精神疾病學萌芽階段,不僅創立了部分中醫精神疾病名稱如癲、狂、百合、髒躁等,而且分別從致病因素、發病機理和症狀表現等多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基本形成了中醫精神病學的大體構架。

魏晉至隋唐時期,豐富了精神疾病的種類,增加了自縊及外傷性精神病,提出五臟癇、六畜癇、五癲等病名,對藥物、酒精中毒直接或間接引發的精神失常有所認識。

宋元時期,中醫精神病學得到較大發展,具體表現為精神疾病分類更加條理化,精神疾病從其他內科疾病中分離已初現端倪。

明清時期,中醫精神疾病學的構架基本定型,癲、癇、狂三證得到了明確的區分,精神疾病已經從其他內科疾病中獨立分出,部分精神疾病名稱確定,如癲癇、鬱證、痴呆等。

建立在這樣不斷細化的認識基礎上,古代中醫對於精神病的治療主要有這幾種方式:

1、藥物治療。對於癲症的治療,從秦漢時期的籠統的安神法,到唐宋元時期細分的安神法、祛風法、祛痰法,再到已形成治療體系的明清時期,增加了活血化瘀法、補心養血法和滋陰養血法的同時,將祛痰法細化為清熱祛痰、理氣祛痰和溫化寒痰法。而狂症的藥物療法,也是從秦漢時期的鎮心安神法和清熱瀉火法,發展到之後陸續增加了祛風養血法、活血化瘀法、祛痰開竅法以及補脾養心法。

2、針灸治療。《內經》中首載癲狂症的治療經脈和施治手法,晉代《針灸甲乙經》提供治療的具體穴位,到唐代《備急千金要方》發明“十三鬼穴”,癲、狂症有了較系統的針灸方法,再到明代《針灸大成》採用多穴配伍,形成針灸治療體系。

3、食療。比如,治療狂證的食物療法:“用白雄雞兩隻,煮熟,五味調和,作羹食。”可以治狂症“不欲眠,妄行不止”。

4、精神療法。比如,華佗的順情從欲療法,朱丹溪的情志相勝療法等。

5、偏方。比如,燻鼻法“用爐貯炭火,時時沃醋,以燻其鼻”,據載“治癲狂最佳”。

總之,我國古代,對於精神病早在先秦時期就有所認識,並不斷更新細化,治療上也是有多種手段的。


麻辣一加一


中國古人根本無法判斷精神病,更無從治療了。只是近代,西醫才區別出其他病,定義並細分了各獎精神病。特別是現代,又定義和細分出心理障礙。

中醫只粗略地說有種病表現為神志不清,算是與精神搭扯上一點邊。中國古人是如何治療神志不清的呢?說來好笑,中醫認為心主神明,認為人是用心來思考的,所以治療也要治心。更好笑的是中醫認為大腦是裝鼻涕的。哇哈哈哈。

如何用藥呢?中醫用心想出的藥五花八門,不下幾十種,算上各種組合,可以達到近萬種。當然,毛用也沒有。最邪惡的治療方法是用含汞的硃砂治療小兒驚厥,實際作用就是維持中毒狀態,吃後昏昏沉沉,達到安靜作用。

不過話說回來了,傳統西醫雖然毛病部位找得準,但古代歐洲醫生用斧子砸開腦袋是為了驅逐魔鬼。

精神病得到有效冶療,也只是近70年的事。當時用於喚醒術後麻醉的病人,後被用來治療狂躁病。



希宇坡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d12cfb75685ee2e3b91e9dbc493d156d\

春天的力量bg


骨不見種子熟,目的當天柔。精神慌亂不守,寸走之肉。茫然世間人生,過客匆匆憂。古人不知常樂苦,面對蒼天毅長受。端正心中茫由出,結構出現恍惚入。那時恐慌世界堵,堅決受苦人不出,慢給蒼天緩做悟,留結萬古明白抒。


手機用戶65077449099


西醫是從物質層面認識疾病,知道神經病變,但不知道精神層面的疾病。

七情太過不及和社會生活環境的不和諧,引起思維停留在無序狀態而出現的異常行為,才是精神病。

燥狂為陽症,抑鬱為陰症。

無情的草木難醫有情的疾病!

以情勝情輔以調節陰陽之藥,才能從根本上治癒精神病!

以此法治癒西醫治療無效的湖北和廣東的患者多人。

失戀後症見上樹登高歌唱,夜不入眠,打罵親人,不認親疏,時輕時重。


淨水與健康


先説精神“人若精氣失調則無神,精神由心生,然,有五勞和七傷即七情所致,即喜傷心,怒傷肝,大飽傷脾,久坐傷腎,等行為皆可致病,一般冶療中分癲狂和癲癇,打駡行跑為狂,氣逆上閉,休克牙関緊吐白沫為癲癇,癲癇以去風開竅為主,狂者以理氣除濕化痰為主,得此病都屬心裡情緒壓力超負不能釋緩的原因,應祛風邪,開心竅,化痰醒腦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