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位遵化女教師寫的家鄉遊記!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不論你去了多少地方,

看過多少美麗的風景,

心裡始終最牽掛的地方,

永遠是我們的故鄉。

那是我們生活過的地方,

那裡有我們專屬的記憶。

今天,

讓我們跟隨一位老師,

去她牽腸掛肚的故鄉看一看!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故鄉情

——圖/文 溫殿芹

戊戌七月二十九,我帶著對家鄉慄樹、核桃樹、風水松樹的諸多好奇,約上老妹,前往生我養我的故鄉——遵化市小廠鄉莊客村,享受久違的夏日清涼。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車外,道路兩旁那翠色的草木,痴迷於自己倔強的脾氣,隨著酷熱的風發出沙沙的聲響;車內,悅耳的草原歌曲擠著空隙擁著我們,一路歡聲笑語,一路歌聲飄逸……我們的車走走停停,隨心所欲,用手機收盡這一路的徐徐後退和紛紛欣喜。

看!一位遵化女教師寫的家鄉遊記!引起無數人的共鳴!田野的綠色最是迷人。我想它們在這盛夏最恬淡的,還是盡享著月色下那默默拔節的聲響和那悄悄趨於成熟的芳香。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我們的車子終於駛進了家鄉!我的心緒沒有飛揚,眼淚卻在眼眶裡打起了轉轉……

看!一位遵化女教師寫的家鄉遊記!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一坡坡一彎彎,一彎彎一坡坡。燕山腳下,款款慄樹深情相擁。胸懷裡裝下了多少年這裡的悲喜故事。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一面面坡,一道道坎。我們駐足在曾經和父母一起撿拾核桃的核桃樹下,仰望著她,她長大了,她略顯些蒼老了,她早已被轉換了主人。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拜見過哥嫂,我們來嬉戲這叮咚的山泉水!她清澈,清澈得數得清河底的每一塊沙石;她透明,透明得辨得清每一塊沙石的色彩;她自憐,自憐得這裡不忍一葉入目!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這是大伯生前時種的樹,與我家慄樹相隔兩米並排而立。也是因為這棵樹,讓我在無數個秋日的黎明前聽著媽媽的叮囑:看好樹梢,人家樹梢下面的栗子不能撿。我每每在昏昏欲睡中被秋天裡幾個栗子的渴望吵醒,在我家樹梢間不停地用睏意朦朧的眼睛丈量,仰望、低頭,低頭、仰望……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我家這棵寶貝樹啊,樹冠小,它的栗子個頭也小,但是卻非常甜啊!如今,兄弟百忙中管理,希望她多多為兄弟一家獲益!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當年,爸爸站在樹上,一杆子敲擊,那裂開了嘴的栗子蹦蹦跳跳竄到石上、溝裡、樹葉邊、草叢下……

如今,它承載著風雨,枝葉繁茂,果實累累,也許,這是父母的護佑吧。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順路北往,便是北張澤峪,溝門有幾棵老慄樹。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看到這棵樹,走近,端詳,樹根是緊抓地面的;樹幹是條紋盤纏的。我知道,這是主人用專制的樹皮鏟巧妙地剷出了型兒。

每年秋後,山上的野柴被割光上捆垛起來,到冬天被父輩們推上推車或趕上馬車驢車運下山,一路溝坎顛簸,趕上十幾裡以外的大集,賣上幾元、十幾元錢,餓著肚子回到家攢起來,以備年貨。而那剷下來的樹皮也就解短,被用來做飯取暖。記得小時候,最喜歡聽燒樹皮時那灶堂裡發出的噼裡啪啦的聲音——那聲音就像過年時小鞭兒的聲響。

看!一位遵化女教師寫的家鄉遊記!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沿小路坡行到了溝裡,隨坎而立的便是棵棵大小不一的核桃樹,間或種植著梨樹或小慄樹。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不曾記得,當年白露時節,核桃脫胎隊裡打核桃時,孩子們紛紛挎上小竹籃來到一棵好剝的核桃樹下,等待核桃咣的蹦來,是否就是這棵樹呢?

但是記得,那一年,大伯把一把剝好的核桃仁放在一塊一米見方且光潔的石片上,用乾淨光滑的小石頭壓壓磨磨,等到壓扁壓碎了,便被一口送進嘴裡,在那石片上留下了一片核桃油的痕跡。

我們小孩子則是帶上大醬,或是用碗或是用核桃葉包好,用那白嫩嫩的核桃仁蘸上大醬,味道可鮮妙呢。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由此而望,那遠處綠油油的山頭,親!就是那第一道毛山尖!那邊就是洪山口林場臨遷西境了。

當我仰望、端詳了那山頂;當我回想那年竟帶上學生們扛上小鎬、挎上小籃、登上那山腰,迎著山風、聞著花香、勤工儉學採藥、拾蘑菇的光景,直到我若有所思地回頭走起時,還在想那——丟在山裡的鋼筆和眼鏡,還有我弄丟了的記憶——小敏、小麗、小更、小慧、東東、海豔……你們都還好吧?

那噗噗的山風,那圓圓的榛子,那黏黏的蘑菇,那似曾相識的人參,還有你們那可愛燦爛的笑容!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回來的路上,不覺中,竟發現了我從沒記得的山洞!是防空洞嗎?有故事嗎?我不知曉。聽說是挖過金礦的!但聽說現在的人從沒進去過。我生來膽小。至今也不敢給這老洞近拍呀!只是遠遠的咔嚓一下就飛快溜走了!

我叮囑叮囑:一定不要讓孩兒們玩入!也許,媽媽看孩兒時講的那故事“從前那,有座山,山上有個洞,洞裡有個老頭。這老頭幹什麼呢?講故事。講什麼故事呢?從前那,有座山……”就源於這裡吧。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然而,這故事伴隨了我語文教學生涯的一生。每接到一個新班,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那個故事幾乎都是我幽默風趣地第一次走上這個班的演講開場白,慢慢的、深情而又神秘地,因為這樣有趣味性又有節奏感和吸引力,還很容易引導孩子們的朗讀興趣,而這一刻,我想起了每個孩子的姿態和神情!如今,這故事有情趣地陪伴了兒子也陪伴著孫女的快樂成長。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出了溝門,左轉而上,是劈柴窪。那山上南坡盡是橡樹、慄樹、酸棗樹、榆錢樹……還有葛條漫坡。

小時候的那一天,爸爸高興喝多了酒,媽媽讓我拿上鐮刀,跑上山坡,割了葛條,氣喘吁吁跑回家,給爸爸煮了葛條水來喝,可解酒了!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這南坡下就是南張澤峪!溝門老慄樹,溝裡盡核桃!往裡直上二道毛山尖!聽老人說,這山頂上有紅白相間紋彩的鐵桿佇立!用來警示飛機到這上空領域可別低飛!此外,這裡還有關於金茄仙蛇守金槍的傳說哦!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從此右轉,攀巖而過,攝下這生命的堅強!

看!一位遵化女教師寫的家鄉遊記!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這是南張澤峪中部南坡下的古老的洞。這個洞好熟悉,可我不知道它的來由,現在的人無人進入過。但願它是防空洞,戰爭年代救下好多戰士和鄉親。

只記得,秋天裡,有刺蝟,有松鼠,它們攜著核桃、栗子、酸棗、大豆等備冬食物,活躍於洞口左右。

看!一位遵化女教師寫的家鄉遊記!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這坡上,有我童年的趣事。當我們在秋假裡,跟從隊長打光最後一棵慄樹時,我們幾個孩童把籃子裡的栗子撒到蔥鬱的陽坡裡,等隊裡散場時,我們就紛紛來到這裡撿拾風乾了的栗子,好軟好甜呢!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走過這路彎,南行橫穿過被挖截的響咚山谷,便是雨水淤積的渾潭,我叮囑,我叮囑,這裡一定不許人來!

看!一位遵化女教師寫的家鄉遊記!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看!一位遵化女教師寫的家鄉遊記!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這石崖的柏,你可被鮮花嫉懷?你可被好奇者追隨?然而,祈你一切都是成長的肥料,一切都是改變你生命軌跡的動力!因為,你是天意的造化!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這山馬蓮呀,你是春天裡的鮮嫩,你是夏天裡的淡然,你是秋天裡的自由,你是冬天裡星火遼源的柴!

看!一位遵化女教師寫的家鄉遊記!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這裡是響咚溝子。溝門到溝裡全是核桃樹。溝的兩坡栽滿了慄樹。順南坡而上直達第三道毛山尖。山的那邊是秋花峪。與遷西比鄰。小心山頂的石頭別踩鬆動,不然會滴露咕嚕滾入農家的炕上。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這棵慄樹,記載了我和父親在這山谷上種高粱收紅豆的過去。我望著,望著遠方!遠方是城裡的燈火輝煌。那裡有我兒時的學堂,那裡有我的家,有我工作過的地方,有我父母曾經的渴盼和希望!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從頂而下,綠蔭石路彎彎,跟著家嫂尋路而行……

看!一位遵化女教師寫的家鄉遊記!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曾經,層層的梯田穀穗搖,片片的豆莢炸開角。如今的這裡退耕還林,勤勞的父老闆慄充錢包。

看!一位遵化女教師寫的家鄉遊記!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這綠色啊,她不染塵;這鮮嫩啊,她不唾老;這植被這地毯,她不禁挖踩,她生來與泥土共禪緣!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她,與苦菜締結連理;她,不攀花兒自在隨意。

看!一位遵化女教師寫的家鄉遊記!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久違的你,是飯花;因為你和榆錢一樣,鼓起過農民的肚皮。那時候,壓碾子碾榆樹皮是件有趣的事情哩。小時候過年初一白麵白菜餡餃子,以後就蕎麥麵摻和榆樹皮面包餃子了。

做飯鍋裡的油是用肥肉塗一層的!至今做水飯煮水餃後那黏糊糊的米湯還是捨不得扔掉!有時用來和麵煮粥做湯呢!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熟悉的你,承載了多少壓力;掙扎的你,有誰為你訴說冤屈!等到山花爛漫時,願你竦身一搖,頂天立地!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沿路而下,算是走出了溝谷窪。這裡,記憶中有個山洞,每當酷熱的時候,村民都要到這裡乘涼。洞內壁上滴著甘甜的水滴,冬天會呈現石鐘乳。也許因為這個洞離民宅特近,安全起見被填了。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這棵樹下,曾是一大口水井,供抗旱用的。每到夏天,水溢出來,人們歡唱著、嬉笑著,便在水流的溝裡洗涮……那是一副江南水鄉的情景。看!這棵樹的主人也許是為了紀念這裡的水如母親的乳汁,曾養育過一方人!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我滿載收穫,回到了起行的小河。每年這河的源頭就在南北張澤峪和響咚溝子三處的燕山腳底的處處泉眼裡。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鄉情滿載,親情濃濃。進了家門,坐在飯桌旁,端上一碗大哥精心熬製的綠豆小米稀,嚼著新從黃瓜架上摘下來的用香醋小蔥拌的黃瓜,嘎巴稀翠,那叫一個爽!解了渴,飽了肚,來到村裡納涼的老地方。一陣噓寒問暖,一陣陣嬉笑……不覺中,提到了那時的這裡不是柿樹,而是順勢排列的洋槐。每到夏季,槐花串串白淨淨開過後,知了知了聲聲喚醒午睡的人們,隊長拉響掛在第一棵槐樹上的大鐵鐘,人們開始了下午的分工勞動……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告別了鄉親,懷著一絲安暖,我和妹妹開車順下山的崎嶇行駛在回家的鄉間公路上……我們滿載收穫,回家!

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看!一位遵化女教师写的家乡游记!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總編:洪櫻方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