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灘上那座綠色的軍營

戈壁灘上那座綠色的軍營

時間:2018-10-08 10:53 來源:文苑群 作者:沈子友 鐵道兵戰友網

戈壁灘上那座綠色的軍營


1975年春,鐵道兵第6師奉命進疆,修建南疆鐵路,師部設在南疆重鎮庫爾勒市。當地政府和人民盼望鐵路早日修通,張開雙臂歡迎這支來自遠方的鐵道兵部隊。當師長李英帶先遣組來此設營時,州政府便劃給了市區內與農2師相鄰的半條街道,想讓師機關住在市內。但李師長卻不為所動,在經過一番考察之後,選定了遠離市區的一片戈壁灘。不久,一座軍營便在此拔地而起,師機關相繼進駐,成為茫茫戈壁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戈壁灘上那座綠色的軍營


(一)

戈壁灘上那座綠色的軍營


戈壁灘上那座綠色的軍營

那是一座沒有圍牆的軍營,地處庫爾勒市區東部約5公里處的茫茫戈壁灘上。在四周用推土機臨時推起的邊 界內,是一個近1平方公里的大院,寬闊的公路直通院內,成為營區天然的中軸線,左側師首長、政治部,棟棟平房,並排而立。右側司令部、後勤部,各由四周平房圍起來的兩個大院。特務連、給水營發電連,分別座落在兩端,一字排開,井然有序。在房屋結構上,外部為紅磚平頂,內部為中間走廊,兩面分設辦公室、宿舍,房與房之間為燒煤的火牆,蔽風防寒,堅固適用。等到第二年的時候,大禮堂、招待所、澡堂等生活服務設施,相繼建成配套。營區統一祿化,路旁房前栽上了排排白楊。走進軍營,一排排紅色的營房,一行行祿色的白楊,整齊劃一,錯落有致,如同走入了軍人的方陣。

戈壁灘上那座綠色的軍營

營區的設計,出身一位曾留學蘇聯的師副總工程師。其佈局和結構,據說是仿照了一座前蘇軍的營盤。在茫茫戈壁灘上,更顯的空曠,簡樸,莊重。私下裡,我們親切他將其稱為“李家村”,因決定在這裡設營的是李師長。後來李師長調任,副師長張文舉繼任師長,我們又改稱其為“張莊” 。

戈壁灘上那座綠色的軍營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在軍營的日子裡,我們的工作繁重而忙碌,生活緊張而有序。火熱的軍營生活,使我們的思想、工作和體魄得到鍛鍊和昇華。在多風的春天,我們會把窗縫糊上報紙,以抵禦戈壁沙塵的侵襲。在寒冷的冬天,我們會身著“四皮”(皮大衣、大頭鞋、皮帽、皮手套),在戈壁灘露天看電影。工作之餘,我們在戈壁灘上漫步,遙望遠處庫魯塔克山的落日餘輝,看它在夜幕下消失。閒暇之時,我們走向遠處的孔雀河,看河水翻過鐵門關,奔向遠方的塔里木,看岸邊馬蘭花開花落……

(二)

離開軍營,是那樣的突然和悲壯。1979年,南疆線施工進入到第4個年頭,經過全師指戰員的艱苦奮戰,提前53天,於8月7日鋪軌到達終點站庫爾勒。千年沉寂的古絲綢之路,即將響起時代列車的長嗚。就在全師指戰員歡欣鼓舞之際,一紙整編命令傳到了軍營。鐵道兵決定,在南疆線的5、6師合併,6師番號撤銷,兩個師各載減1個團,師機關對口合併。頓時,一股悲壯的氣氛籠罩軍營。但大家在整編期間,仍堅守崗位,站好最後一班崗。

分別的日子終於到來。1980年初,在一個寒風凜冽的早上,軍營上空響起了集合號聲,我們列隊出發,與站在大門前送行的師首長和留守戰友告別,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這坐熟悉的軍營,合併到了南疆線北端的阿拉溝5師機關。

戈壁灘上那座綠色的軍營

半年之後,我在新的崗位5師組織科,奉命編寫6師軍史,攜草稿徵求6師首長意見,又回了一次這座熟悉的軍營。此時除了留守的師首長和部分機關工作人員,整座軍營十室九空,顯得蒼涼,寂寥,我的心情非常失落。

戈壁灘上那座綠色的軍營

又過了半年,1981年初,鐵道兵全部撤銷,集體轉業。我經師首長直接聯糸調往在山東兗石線施工的4師,回到自己的家鄉。離開新疆前,我又搭車回到庫爾勒,向軍營作最後的告別。此時,原師留守機構早已撤銷,整編後的部隊相繼進駐,軍營顯的零亂無序,原來茁壯成長的白楊,有的已經枯萎。我走進曾經經常參加會議記錄的師首長會議室,已是人去室空;走向自己曾經住過的宿舍和辦公室,已經鐵鎖把門;再抱了抱自己親手栽下的白楊,它已長的我兩手都合不攏了……

回到山東後,聽說在南疆線臨時運營期間,那座軍營成了新管處機關的駐地。

又過了兩年,1984年1月1日,我在四師告別軍旗,脫掉軍裝,結來了曾經的軍旅歲月。那座萬里之遙的軍營,也成了我心中永遠的記憶。

( 三)

戈壁灘上那座綠色的軍營

對軍營的思念,始自離開之日。14年的軍旅歲月,先後3個師的經歷,多座搬進搬離的營房,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漸行漸遠。唯獨茫茫戈壁上的那座蒼涼的軍營,卻一直魂牽夢縈,歷久彌深。當初它為什麼要建在戈壁灘上,現在它又怎麼樣了?

戈壁灘上那座綠色的軍營

終於踏上歸途的時間,是 離開它31年的退休之後。2011的夏季,約定已在地方擔任大學校長的於鳳政、廣電局長的梁偉琪、原單位中鐵15局的張春生等4位原政治部戰友,分別從廣東、山東、河南飛赴新疆。當我們迫不及待的趕到庫爾勒時,眼前的景象幾乎使我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條流經軍營與市區之間的湍急的孔雀河,已被改造為繞城緩流的花園長廊,高聳的樓群,也跨過農田,延伸到了戈壁深處。憑著我們的判斷,應該走到它的跟前時,卻找不到它的準確位置。終於問到了一個原六師改工留下的老兵。他邊熱情的給我們帶隊,邊介紹說,現在的人都叫這裡為鐵路建設指揮部,再問鐵6師機關已很少有人知道了。終於在他的指點下來到大院內,舉目四望,曾經的大院雖已被蠶食,但基本的輪廓還在。原政治部的四排房子還剩兩排,已殘破且被封閉。司令部和後勤部的大院已不復存在,走進殘留的幾棟,原有的門牌編號還清晰可辯。特務連和發電連已不知所終,大禮堂內部已變成了加工廠,外面大門之上的五星還依然完好,幾棵倖存的白楊,還在那裡頑強的堅守。此情此景,使我們百感交集,久久不願離去。

戈壁灘上那座綠色的軍營

從那次故地重遊到現在,7年時間又過去了。其間還不斷有戰友前往探望,我也密切注視著它的變化。從不斷傳回的消息和圖像看,它殘存的房屋越來越少,地盤越來越小。越是這樣我的心裡越是割捨不下,我是多麼想再回去一趟,看看那座燃燒我青春年華的祿色軍營。

戈壁灘上那座綠色的軍營

戈壁灘上那座綠色的軍營

附:照片3組、14張

A1師首長合影

A2政治部首長、戰友的合影

A3師機關門診所的女兵們

A4師首長乘坐的212型北京吉普車

A5營區大門

A6那時的我(右1)

B1一6,2011年重返軍營時的照片

C1一2,今年前往探訪戰友傳回的照片

2018.10.7

戈壁灘上那座綠色的軍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