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我拿到「綠卡」了


晨讀|我拿到“綠卡”了


我出生於1958年,今年正好是花甲之年。7月,正式辦理了退休手續,並領取了退休證。退休證的外形與我過去考的各種證書沒啥兩樣,但我很珍惜。它畢竟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是一輩子也只能擁有一本的《上海市職工退休證》。

證書長寬分別是12釐米和8.5釐米,裡面寫著姓名、性別、民族、籍貫、出生年月、參加工作時間、原工作單位、工作年限、原從事工作(崗位)以及退休時間,扉頁還張貼著本人的照片和發證單位的硬章及發證日期,證書的末頁還有批准退休單位及蓋章等。和其他證書不一樣的是,封面上印有上海的市花市標,顏色則是全綠的。我逢知己就說我拿到了“綠卡”了,許多朋友聞之大呼驚訝:“你準備去美國了?怎麼我們從來不知道呀?”待我拿出退休證,大家會心一笑,噢,原來你退休了,拿的是這個“綠卡”。

有一次見了一對夫婦,我給他們看了退休證的照片,他奇道:“你的退休證與我太太一樣的。”我說:“是啊,退休證是一樣的,退休以後的人更是一樣的。”他太太在旁連忙說:“沈先生退休與我退休不一樣,肯定不一樣。”何出此言呢?他太太是提前退休的,十多年前就在家裡做了“全職太太”。而我,則前前後後共有44多年工齡。

1974年,十六歲的我響應國家號召,去廣闊天地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插隊落戶的六年多時間裡,經歷過風吹雨打,日曬雨淋,練就了較強的韌勁、毅力,苦活髒活累活都不怕,後來進了工廠、機關和公司,做過技術活,幹過青年團工作,之後一直在公司的管理崗位上就業。44年,這個工齡在當今社會算是比較長的吧。“誰道人生無再少”,我在各方面感覺都不錯的狀態下退休,對自己真是一種“解放”,是一種超然的解脫。

我拿到了“綠卡”,在家中不斷地去比較和回味。記憶之中,我爺爺是上世紀六十年代退休的,當年是一個紅本子,單位敲鑼打鼓,爺爺胸前戴著大紅花,興高采烈地回到家,我奶奶張羅著單位同事喝茶。當時物質條件不豐富,但家裡還是準備了一點小點心,大家開開心心,說說笑笑,“沈師傅從此過上好日子了。”我爺爺在單位是園藝師,大家稱呼他“沈師傅”。我印象中,他的退休證上寫的退休金是每月三十六元六角,這點收入放在今天區區一點點,但在那年代,日子過得也是有滋有味,退休後的20多年裡,幾乎天天清晨四點多出門,上茶館喝茶,順便買一點副食品回家;上午小憩片刻後,吃好中午飯,又乘車到另一個地方聽書喝茶,回到家後做他喜歡做的事情。到了我父親退休時,已經進入八十年代,國家剛剛改革開放,可惜的是我父親在52歲生了一場大病,從上海一個區的委辦局的局長崗位上退了下來,晚年生活質量不高,始終需要我媽媽作陪,也不能出遠門,一輩子飽腹經綸只能在病痛中消耗,而且退休金也只有七十多元。比比我的上二代人,我的退休金享受了國家改革開放40年的成果,高出無數倍;我的退休生活跟上二代人對比,相信會更好,更舒適。我——我們這代人,是幸運的。

拿到了“綠卡”,下一步就是,如何讓“綠卡”效應發揮得更好,更長遠,更有質量——這幾天我一直在靜靜地思考、比較、借鑑和學習。要找出符合我的性格、身體狀況和家庭條件等方面的特點,讓“綠卡”的生命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