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各路媒體都在炮轟「紅棗補血」。記得幾年前類似問題,和哈佛大學的寧毅博士聊過,他的觀點很中肯。時間久遠,只能記得大致了。如果某疾病確認發病機制唯一,治療藥物明確,此藥物就是對症下藥的必須。事實上,不少疾病發病機制並不單一,確實有一些現代醫學還沒認識到的機制存在,某些藥物,以及食物,可能會在

這幾天各路媒體都在炮轟“紅棗補血”。記得幾年前類似問題,和哈佛大學的寧毅博士聊過,他的觀點很中肯。時間久遠,只能記得大致了。如果某疾病確認發病機制唯一,治療藥物明確,此藥物就是對症下藥的必須。事實上,不少疾病發病機制並不單一,確實有一些現代醫學還沒認識到的機制存在,某些藥物,以及食物,可能會在這些未知機制中發揮作用,幫助改善患者狀況。疾病的解決辦法是開放的,不必只准有一個出口,不必凡中醫說的都是錯的,科學進步、科研發展,都是不斷探索可能,發現未知,讓人類生活更美好。至於紅棗補血,我的意見在以往各種採訪中都明確了。中醫的“氣血”和現代醫學的”貧血”,內涵外延都不一樣,理論體系不同,概念不同,臨床表現可能有交叉。對於病因明確的“缺鐵性貧血”,不要期待紅棗補血。吃了紅棗感覺補足氣血了的,一天幾顆,沒必要自卑放棄,我個人喜歡生食冬棗。我水色不好時,媽媽會給我煮紅棗水喝,濃郁香甜,一天一大碗,媽媽的愛都在裡面了。現在不少女孩子,為了減肥,成天不肯好好吃飯,喝點紅棗水,一定是滋補的[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