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雜談之「爲什麼我不扣籃」,庫里:因爲籃筐不愛我了

扣籃是NBA比賽裡一種常見的、但並非必要的得分方式。很多球員在年齡和傷病等因素的影響下,都會將原來可以用扣籃終結的球改為上籃,這充分說明了扣籃並非唯一。當然,對於觀眾而言,沒有什麼能比扣籃更具直觀性、更震撼地衝擊人們的眼球。此外,這也是一種激勵士氣的絕佳方式,不僅是觀眾,場上的球員看到隊友扣籃也會熱血沸騰,從而締造一波進攻高潮。

NBA雜談之“為什麼我不扣籃”,庫裡:因為籃筐不愛我了

當然,這一次,我們要從籃筐的角度來談談扣籃的風險。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

NBA雜談之“為什麼我不扣籃”,庫裡:因為籃筐不愛我了

如果你是一個扣將,OK,我們絕對允許你在快攻或者其他任何有機會的時候在空中和籃筐來一次親密接觸;如果你是一個優秀的扣將,Come on!請開始你的表演,360度轉身扣籃、大風車……任君選擇。但是,如果你僅僅是一個身體素質還算不錯,能在沒有人的時候完成扣籃的傢伙,那麼我建議你還是多多考慮上籃這件事吧。

NBA雜談之“為什麼我不扣籃”,庫裡:因為籃筐不愛我了

先別急著否定我!我們來看一些實際的例子吧。說點近的吧,上賽季火箭隊的巴莫特多次因為扣籃受傷,大家應該還有印象吧!說點嚴重的,邁克爾-裡德,一個二輪秀逆襲的“神投手”,曾經因為在垃圾時間裡的一次扣籃導致賽季報銷;託尼阿倫,牛皮糖式防守者的代表,在裁判響哨後扣籃,然後也是賽季報銷。說點實際的吧,庫裡,兩屆MVP得主,生涯扣籃最多的一個賽季是7次。如果你想知道怎麼樣抑制自己扣籃的熱情,問一問蒂姆吧,他會告訴你怎麼從單賽季上百次扣籃變成一個賽季30-40次扣籃。

籃筐不好惹:即使你是一個扣將,也要小心憤怒的籃筐

NBA雜談之“為什麼我不扣籃”,庫裡:因為籃筐不愛我了

不要以為你是一個扣將,你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扣籃,除非你是文斯卡特(40歲、58場比賽、場均17分鐘,然後他扣了10個籃)。泰倫斯-羅斯,2013年扣籃大賽的冠軍,在一次比賽中上演360度轉身扣籃而受傷——這並不是羅斯第一次受傷了,他在訓練中也常常因為扣籃受傷。扣籃王約什-史密斯,左手留有一道因扣籃而受傷的傷疤。韋德、詹姆斯這些喜歡沒事虐框的傢伙也都因為扣籃而受過傷。

扣將的帽子好戴不好摘

NBA雜談之“為什麼我不扣籃”,庫裡:因為籃筐不愛我了

人人都希望被貼上扣籃王的標籤,但也絕不希望永遠都被戴著“扣將”的帽子。“人類電影精華”威爾金斯曾說過,“一旦被貼上扣將的標籤,人們就會以為你只是一個扣將。”這話一點沒錯,文斯卡特,很少人記得除了扣籃,他還有著一手精準的投籃和屢試不爽的突破高招。還有傑森-理查德森,很多人都忘了他有著接近四成的三分命中率(巔峰賽季45.8%的三分)。

綜上所述,看來NBA的扣將不好當啊!該扣籃的時候還得扣,但是“少扣籃”也不失為一個延長職業生涯的好法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