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佩奧表示美國無法按期阻止伊朗石油出口,那麼伊核問題將迎來怎樣的變化?

衝擊時評


美國在今年5月份宣佈單方面退出已獲聯合國通過的伊核協議,並開始對伊朗實施制裁,而最為備受關注的石油制裁也將在今年11月份啟動。然而就在如此關鍵時刻,國際社會卻一致表現出針對美國的反對態度,就連美國的歐洲盟友,也抱團反對美國,這讓美國相當難堪。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不得不表態稱計劃給伊朗原油進口國一些“寬限時間”,而據路透社報道,蓬佩奧最近又表示,美國無法按時限完全掐斷伊朗石油出口,特朗普政府可能會尋求新的解決方案。

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

顯然,美國要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強迫別的國家徹底停止進口伊朗石油,是不太現實的。據媒體報道稱,印度10月份的伊朗原油進口量可能達到1000萬桶,而在11月份,印度可能還要再買多達900萬桶伊朗原油。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也已經公開表示,歐盟將設立新的法人實體,以繞開美國的結算機制,實現歐盟和伊朗的正常交易往來。該法人實體同時可以對其他地區夥伴開放,這樣和伊朗交易的國家或地區、組織將會更多。同時,伊朗聲稱正和歐洲達成新的石油協議,新協議將確保伊朗石油出口得到保障。

對於從伊朗進口石油的國家而言,聽命於美國的意志放棄與伊朗交易,首先意味著能源利益直接受損,伊朗畢竟是OPEC主要產油國之一,其石油出口量巨大,許多國家都對伊朗原油有依賴性。而即使OPEC其他成員國增產石油彌補空缺,伊朗也可能會因為石油經濟遭受徹底封鎖而鋌而走險封鎖波斯灣,那樣的話就會“大家都沒得玩”,沒有任何國家願意冒這樣的風險。

伊朗總統魯哈尼

而且,正如印度說的,聯合國的制裁政策可以遵循,但是聯合國並沒有說要制裁伊朗,所謂的制裁是單邊政策,是美國自己提出來的。所以其他國家並不需要聽美國的。歐洲國家不理會美國也是因為如此,這些國家雖然很多是美國的盟友,但是它們也是有獨立主權的國家,且主要歐洲大國還是歐盟的領導者,這些國家也有話語權。雖然在防務安全方面,歐洲確實依賴於美國,但是在國際事務處理方面,歐洲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另一方面,一旦各國聽從美國,終止從伊朗進口石油,那也就相當於變相承認退出伊核協議了。因為2015年的伊核協議規定了各國和伊朗進行貿易關係的權利,只要是承認伊核協議的國家,都可以繼續和伊朗交易。現在退出伊核協議的是美國,別的國家並沒有響應。所以大家仍然可以按照伊核協議的規則辦事。美國自己退出去了,還要別人也跟著退,這顯然有些離譜。

美國總統特朗普

所以美國現在也面對一個尷尬的局面:雖然美國已經自己“退群”,並且天天吵著要制裁,但是現在那麼多的國家不為所動,美國如果真要制裁,那麼就把大家都得罪了。這種互相傷害的事情,到頭來肯定也會讓美國承受後果。也就是說,美國如果制裁包括歐盟國家在內的眾多大國,那麼最後美國也是得不償失的。因此美國才必須開始考慮“寬限”或是放棄制裁的問題。如果美國繼續這樣胡鬧的話,一旦歐盟及其他國家確立新的經濟機制,那麼美國的石油美元霸權等體系將會遭受嚴重衝擊,到時候美國的影響力就真的一降再降了。


白虎堂


據路透社10月7日報道,美國11月5日恢復對伊朗全面經濟制裁的計劃正遭遇嚴重困難,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美國正準備與認同逐步減少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討論,制定具體的豁免規則,全面實施制裁的時間表可能要延後。從今年5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之後,特朗普的單方面制裁行動就遭遇全球大多數國家的反對。現在制裁的最後時限臨近,特朗普也只能食言自肥,坐下來與自己的盟友談判,尋找解決伊朗問題的新途徑。


特朗普對美國的能力估計過高

奧巴馬政府時期為了遏止伊朗的核計劃,也曾經對伊朗石油出口進行制裁。當時美國在與各盟國進行反覆溝通的情況下,最終也只達成了每半年將伊朗石油出口降低20%的制裁計劃。到伊核協議簽訂之前,伊朗每天的石油出口量仍然在100萬桶以上。而特朗普在5月份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之後,不跟任何盟友商量,馬上就提出要在半年後將伊朗石油出口量壓縮為零的制裁目標,這種迷之自信來自何方?

伊朗畢竟是全球第三大石油出口國,每天260萬桶的石油出口量是很難通過其他國家增產彌補的。特朗普從一開始就只提出了一個目標,卻沒有給出實現目標的路線圖,當然會遭到各國包括自己盟友的堅決反對。現在距離特朗普的提出的最後時限不到一個月,只有韓國完全停止了從伊朗進口石油。歐盟、日本和印度雖然進口量減少,但是並沒有完全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迷信的“長臂管轄權”正在被各國合力破解。特朗普本以為美國完全可以利用控制國際結算體系的優勢對不聽從美國製裁,繼續與伊朗開展商業合作的國家、企業和個人進行制裁,那些厭惡風險的跨國企業,勢必會屈服於美國的淫威。在美國推出伊核協議之初,確實有不少日、歐企業,包括空中客車公司這樣的大型跨國企業,都開始減少在伊朗的商業業務。但事實上,特朗普卻低估了各國政府反擊美國製裁的決心。6月份,俄羅斯和伊朗宣佈重啟“石油換商品”計劃,該計劃可以保證伊朗從國際市場獲得基本的生活和生產物資。9月份,歐洲又提出創建一套以歐元為基礎的特別支持體系(SPV),支持伊朗開展正常的國際貿易。

在多國的共同努力之下,特朗普對伊朗的制裁包圍圈已經千瘡百孔,如果在11月5號強行推動制裁,只會平添一個笑柄而已。

特朗普可能在歐盟的調停下與伊朗暫時和解

蓬佩奧現在的說法是想與盟國協商,採用奧巴馬政府時期漸進式制裁的方式,形成一份新的制裁方案,但是這種想法也不過是刻舟求劍,很難得到其他國家的支持。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之所以能夠取得歐盟等各盟友的支持,共同對付伊朗,主要是因為所有國家包括俄羅斯都不希望伊朗擁有核武器。但是在伊朗己經放棄核計劃的情況下,美國還要揮舞制裁大棒,逼迫伊朗做出更多的讓步,就很難再獲得盟友的一致支持了。不要說把伊朗的石油出口完全壓縮到零,就是壓縮到奧巴馬政府時期的每天出口100萬桶都不太可能。

但是反過來看,如果伊朗的石油出口還能維持在200萬桶左右,伊朗的日子就不會太難過,其他國家為什麼要承擔著經濟損失陪美國瞎玩呢?

9月20日,美國伊朗事務特別代表胡克已經表示,美國正在尋求與伊朗進行談判,而且胡克只是提出要與伊朗就核計劃和導彈計劃達成一份協議。美國人的最新要價,很明顯比此前蓬佩奧提出的12項條件,要更加現實得多。由於此前歐盟也表達了希望對伊朗的導彈計劃進行限制,伊朗革命衛隊的高級官員也表示,伊朗沒有必要研製2000公里以上的洲際彈道導彈,談判幾方的觀點差距不大,存在達成妥協的可能。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特朗普的國際信譽實在太差,伊朗擔心與美國達成新協議之後,特朗普又會耍出什麼新的么蛾子。對伊朗來說,恢復談判必須有兩大條件,一是要有足夠的擔保人,比如歐盟和俄羅斯;第二,伊朗不會再與美國簽訂行政協議,新協議必須是經過美國國會通過的正式國際條約。

賊心不死的特朗普可能還會嘗試一下削減伊朗石油出口的可能性,一旦效果不好,特朗普也不會給國內民主黨笑話看,會立即與伊朗重啟談判。畢竟在美國與伊朗半年的博弈中,特朗普什麼也沒有付出,如果能對伊朗的導彈計劃做出一些限制,還是空手套白狼式的勝利,特朗普還可以驕傲的對美國民眾說,自己達成了一份比奧巴馬政府好一百倍的新協議,這完全符合特朗普的邏輯。


衝擊時評


由此可見,特朗普團隊的戰略目標中,東亞地區是重中之重。為了對付東亞大國,製造最大壓力,美國甚至願意在伊核問題上作出讓步。東亞地區未來的形勢將會非常嚴峻!

美國執政團隊近日透露正在考慮在伊朗石油禁運問題上採取“大降免”--大規模降低進口豁免SRE方案(significant reduction exemptions)。事實上,不論是俄、中還是歐,目前都表示美國的制裁是不合法的,一方面要求美國取消制裁,另一方面正在積極尋求建立主動規避美國製裁的渠道,並沒有尋求美國的制裁“豁免”。但是印度,已經兩次“觸雷”,違反了美國的制裁規定,急於尋求美國的“豁免”。

印度首先在和俄羅斯進行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交易上違反了美國對俄羅斯制裁的規定;隨後,印度石油部長承認,印度已經向伊朗下單,將在11月份進口9百萬桶石油。而11月4日是美國設定的伊朗石油“零出口日”。顯然,單是在印度這條線上,美國就無法做到伊朗零出口。

可怕的是,印度兩次嚴重“違規”,美國都沒有采取制裁行動,相反,還馬上宣佈正在考慮“大降免”。美國顯然把和印度的關係置於伊核問題之上。

為什麼印度對美國這麼重要?想想為什麼美國把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改名換姓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那麼美國的意圖就一清二楚了。

特朗普是存心要把全世界的盟友和敵人都拉進一個群,有意孤立打擊東亞正在崛起的新興力量。


七號臺


什麼變化?

當初就說了,美國特朗普撕毀合約,極限擠壓伊朗,目的是:按照“美國優先”的原則,重新制定符合美國利益的協議,如果伊朗不從,就從內部顛覆伊朗政權。而對於所謂的與伊朗打仗,商人出生的特朗普明白:戰爭開啟容易,結束難!

1.蓬佩奧的發聲,其實就是給特朗普臺階下,畢竟11月5日全面制裁伊朗的落實,現在看來幾乎不可能!尤其是當前沙特與俄羅斯達成限產協議,保持原油價格穩定,就是在跟美國唱對臺戲,美國十分希望OPEC\\俄羅斯都能夠增產原油,使原油價格下降。背後的邏輯是:如果一再漲價,美國國民負擔增加,不利於共和黨的中期選舉。

2.其實從之前公佈的12條就可以看出來,美國特朗普漫天要價,但實際上估計很多國家包括特朗普自己都明白:如果伊朗完全按照這個12條來,就等於自我解除武裝,伊朗肯定是不會答應的。

3.圍繞伊核協議存廢,現在除了美國之外,其他相關國家已經開始要進行堅決“去美元化”,準備建立新的支付系統,這對於美國來說就真的不會好消息。尤其是,現在很多國家竟然不怕美國的恐嚇了,連沙特都在國慶期間直接跟俄羅斯達成購買大宗軍火協議,這就是在打臉特朗普代表的共和黨啊!當然,也會影響共和黨背後的武器貿易商,尤其是印度也跟俄羅斯購買軍火,這就是在國際武器貿易中準備拋棄美國?!

4.伊朗伊核協議怎麼辦?現在看來,還要看敘利亞戰局走向,更要看到底有幾個美國的盟友比如法國、英國、德國是否真的能夠建立“一套支付系統”?就目前來看,法國骨頭軟,英國沒有“脫利索”,德國軍隊無戰力,真不好說!

而伊核協議最終的結果——美國與伊朗達成某種新的協議,而制裁之後,土耳其、印度、中俄對伊朗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英武


在伊朗核協議達成以前,面對著美國和歐盟聯手的經濟制裁,伊朗的石油出口都沒有降為零,所以特朗普政府此前提出的完全禁止伊朗石油出口的目標本來就只是一個談判的籌碼而已,可是沒有想到伊朗在穩住陣腳後根本就不和你談!這意味著美國對伊朗“極限施壓”政策的破產。


對於緩過勁來的伊朗,美國需要換個打法:一是拉攏歐洲。特朗普政府此前以為在退出伊朗核協議後,歐洲國家也會跟隨美國的制裁措施,但沒有想到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盟國都堅決地站到了伊朗一邊,美國對伊朗“最高級別的經濟制裁”措施一下子就有了個大漏洞。所以近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問法國的任務之一就是協調與歐洲國家的立場,以歐洲國家和美國都在意的伊朗彈道導彈問題和恐怖主義威脅(伊朗在法國策劃了一起失敗的暗殺行動,嚴重影響了兩國關係)為切入點,分化歐洲和伊朗的關係。要知道,在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前,英法德三國和美國曾就以歐盟版的伊核新協議為基礎而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談判,技術層面已經有了共識。在此基礎上,美國和歐洲極有可能再次聯手對伊朗施壓。對於美國來說,蓬佩奧提出的伊朗問題12條即使不能全部實現,只要能實現其中幾條就意味著伊朗核協議的修訂,也是重大的外交勝利。



二是煽動內亂。今年1月伊朗的內亂背後就有美國的影子,美國本來的想法是在經濟制裁讓伊朗經濟崩潰的基礎上再通過煽動內亂來實現伊朗政權的更迭,不戰而屈人之兵。但是,現在緩過勁來的伊朗,經濟局勢已經穩定了下來,按照目前的國際油價和我此前的測算,伊朗的財政狀況支撐到特朗普這個任期結束沒有問題。已經等不及伊朗經濟崩潰的美國,只能提前動手製造伊朗內部的混亂,比如

拿腐敗問題說事,支持庫爾德武裝、挑動宗教矛盾等,這方面美國經驗豐富。


三是通過代理人繼續給伊朗放血。在敘利亞、在也門拖住伊朗繼續消耗其國力。促成以色列和沙特的戰略合作,一個出槍、一個出錢,美國再配合著施加軍事壓力,持續高壓和伊朗打消耗戰。


四是向中小盟國施壓,比如要求日本、韓國這樣的國家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印度也在美國的壓力下表示將不再進口伊朗石油(這也算是印度購買俄羅斯武器的一個利益交換吧)。此外,誘之以利。以援助和解除制裁為誘餌,再宣傳一下半島核問題的解決模式,不過估計伊朗很難上鉤。


從伊朗現在的應對策略來看,一是在自己的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得到保障的情況下,繼續履行伊朗核協議的各項義務,不給美國製裁和打擊伊朗的口實。二是做好極端情況下(比如美國空襲伊朗核設施)的反擊準備,比如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打擊中東地區的美軍基地等。三是穩定國內局勢,繼續所謂的“抵抗經濟”,對於美國可能拿來說事的腐敗問題,也抓了一個央行的副行長。


在中期選舉後,特朗普政府可能會在評估對伊制裁政策效果的基礎上,拿出新的對伊政策來,重點是通過歐洲國家如法國德國作為中間人來試探伊朗的底線,爭取和伊朗的談判。但最大的問題是,特朗普政府的外交信用已經破產,雙邊談判很難,伊朗只有在多邊框架下才有談的可能。


雲霄飛翼78


由於歐盟的反對態度堅決,讓美國要求在最後期限前全部禁止伊朗石油交易的計劃有可能落空。隨著限期截止日的臨近,美國必須要提前給自己找好臺階,以免到時出現狀況而太丟臉。

我們看到,南朝鮮和日本早已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而印度也宣稱在限期前把從伊朗進口石油降為零。其實美國的禁令正在生效,那為何還要擺出一副低姿態呢?

我們認為,這應是繼續分化在伊核協議上與美國作對的聯盟的一種手段。試圖明確告訴歐盟,美國已經不在乎是否能實現零出口指標了,讓對手們放鬆警惕,並開始為了各自利益相互撕咬,或許美國會從中發現新的機會。

其實,在繼續堅持執行伊核協議上,歐盟並不是鐵板一塊,法國國防部長已經開始質疑伊朗擁有遠程導彈攻擊能力,英國德國也在蠢蠢欲動,藉口反對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試圖削弱伊朗的影響力。俄羅斯更是不顧伊朗的強烈反對,要增加石油產量,妄圖填補伊朗減少出口造成的石油市場供應短缺。看似為了壓低油價,實質上很有趁火打劫的嫌疑。

如果伊核協議簽字國都繼續亂下去,即使期限到來時伊朗還在進行石油出口,美國也取得勝利。因為不僅削弱伊朗的目的達到了,還讓歐盟小弟們不再團結一致地反對自己,並極有可能轉而支持自己,打擊伊朗在中東的軍事存在,進而拖垮伊朗政府,實現改朝換代的最終目的


新文化街男孩


美國希望能夠將伊朗的石油出口在11月4號歸於零,蓬佩奧表示,美國無法如期阻止伊朗的石油出口,由此可以看得出,美國對伊朗的石油禁令是失敗的。

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制裁,導致伊朗的石油出口遭到了嚴重的損失,讓自己的石油出口出現了嚴重的下降,給給伊朗的經濟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和負擔。

但是美國的這一政策,也遭到包括美國盟友英國德國和法國與土耳其等相關國家的抵制,他們表示,不會因為美國的要求,而終止和伊朗的正常的能源合作關係。從而讓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出口禁令,想要在11月4號前歸於零,成為了泡影。

但是,它並不能夠改變美國就伊核協議進行重新的談判,也不能夠改變目前的美國又重新回到伊核協議裡來。因為,如果美國重新的回到伊核協議裡來,那麼就等於美國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美國可以承認自己不能夠將伊朗的石油禁令在11月4號前歸於零,但是,同時美國也不會由此而承認自己在伊核問題上的失敗,而讓自己重新的回到伊核協議裡來。所以,我認為美國在伊核協議問題上,是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個人觀點,切莫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我們必須承認美國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至少到目前為止還看不見有任何國家可以接近或者超過他。但是美國的強大還不足於可以零封一個國家(伊朗)的石油出口,如果美國的領導層真的認為他們可以做到這點,那麼我想特朗普領導下的政府實在是太高估自己的實力了。

首先伊朗有做錯什麼事嗎?為什麼要對他進行這樣的打壓(零封石油出口)?《伊核協議》是包括美國在內的五個常任理事國加德國和伊朗共同簽字並得到聯合國認可的協議。可是美國說退群就退群了,現在還惡人先告狀,重新對伊朗進行制裁,還威脅要所有國家及公司在11月5日開始停止進口伊朗石油,不然就制裁!那麼美國人做的到嗎?從蓬佩奧國務卿最近的表態來看,美國人似乎"底氣"不足,有點虛。事實上確實如此,美國做不到。

從特朗普上臺以來的一系列表現看,這屆美國政府確實比前幾屆政府更"狠“:不僅對伊朗說翻就翻,對俄羅斯也是如此,據俄有關部門統計,近幾年來美國對俄羅斯的各種制裁有60次之多,到了幾近瘋狂的地步。今年以來又把槍頭對準東方大國,到處興風作浪,不斷挑釁。從特朗普政府的種種表現來分析,還真的不知道他們究竟想得到什麼?難道美國政府靠威脅和恐嚇來達到他們的目的?有壓迫就一定會有反抗,世界其他大國多數不會屈從美國的壓力。從目前的情況看11月5日停止進口伊朗石油基本上是做不到的,我們真想看看到時特朗普作何解釋,怎樣來自圓其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