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景點你都旅遊過嗎?

劉玉廣(笑著歌笑點)

家鄉的景點你都旅遊過嗎?

請千里之外來旅遊的朋友吃飯,無意中說起他們家鄉的景區、景點,我如數家珍,有50%的風景區,他竟沒有去過,個別的甚至沒有聽說過。

“是嗎?有那麼美?”朋友一臉的驚訝。

朋友來旅遊三四天了,時間安排很是緊湊。

“都去了什麼地方?好玩嗎?”我問。

朋友去的景點,有三分之一多我沒去過,其中有的還是第一次聽說。

“真的,特別美。”朋友說得我一臉的驚訝。

也就是這時,我忽然意識到,這不正是當今旅遊的一個普遍現象?捨近求遠。

離北京比較遠的三亞,我先後去過六七次,“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南山文化旅遊區”等,特別是“天涯海角”就去了4次,“鹿回頭”“毛公山”等去過兩次。

家鄉的景點你都旅遊過嗎?

一天,當準備來京旅遊的朋友,在電話中向我諮詢都有哪些景區景點時,我找出了北京的旅遊資料,原來很多自己竟然沒有去過。

說起這個似乎有些好玩的話題,大家一個共同認可的原因是:這麼近,早晚都能去。結果,就“因為近,早晚都能去的”這些景區景點一直就沒去成,有的人直到死出也沒有實現。近在咫尺,卻一輩子沒有踏過足,讓人遺憾得不得了。

因為“身在此山中”,以為都在這一片天地上,缺乏激情和吸引力。加上就在身邊,以為總會有機會去的。結果,一拖再拖,直至永遠地“擦肩而過”。

總是“人家的月亮圓而亮”的心理作怪。旅遊景區景點知道,一般情況下,遊客都是“一錘子”買賣,很少有來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因此,用各種方法“大吹特吹”“胡侃神侃”,反正把遊客忽悠來,至於以後如何那就以後再說。就像泰國普提島各方面遠遠不如我們國家的西雙版納一樣,很多很多國人仍然冒著生命危險和挨宰的風險趨之若鶩,讓人不知說什麼好。

旅遊似乎成了炫耀的資本。平時,總能在人們聊天中、微信裡,聽到、看到“我出國旅遊了”“去三亞了”“去西藏了”……

家鄉的景點你都旅遊過嗎?

旅遊沒什麼可攀比的,也不應該成為攀比的“談資”。

旅遊沒什麼可炫耀的,也不值得成為炫耀的“資本”。

旅遊的目的就是放鬆自我、調節緊張工作、生活的一個途徑和方式。在旅遊過程中,將自身置於一個遙遠、偏僻、陌生的世界,參與、體驗並置身於從沒有領略、感受過的天地之間,融會於嶄新的大自然懷抱,感受從未有過的新奇、神奇、驚奇,從而增長知識、見識,開闊視野、思維,提高新境界,煥發新狀態。

旅遊畢竟是一項大工程,是一次大行動,是一筆大費用。而家鄉的、身邊的旅遊資源,不能白白浪費,更應該有計劃地、有規劃地一個個去親近和解讀。假期有限,長時間的假期更有限。何不好好利用週末、短時間的節假日,把家鄉好好旅遊一番?

好好地旅遊家鄉,也是或說更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學習的好方法。真正地把家鄉古今都熟悉了,也是一門學問。重要的,安全、節約和不用追追趕趕。在一時沒有長時間假期的情況下,旅遊家鄉,不能說不是一個很好很妙的安排。

家鄉的景點,你都旅遊過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