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取向不變 降准重在「精準」與「疏通」

10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決定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本次降準,旨在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優化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及創新型企業支持力度。

從9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GDP增速、工業增加值等數據來看,當前經濟存在一定下行壓力,尤其以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其融資渠道遇到的壓力不小。降準可釋放約7500億元增量資金,刺激銀行擴表,增加其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與此同時,用降準這一低成本、釋放中長期資金的方式替換MLF,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因此,降準是當前恰當的政策選擇。此外,國慶節期間,海外金融市場振盪,股市、債市下跌情況普遍,央行此時宣佈降準,也旨在對沖全球市場波動對國內經濟市場形成的衝擊,有助於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

本次降準,體現出一個“不變”,即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大方向不變,重點在於“精準”與“疏通”,即精準“滴灌”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創新型企業,緩解其融資壓力,疏通貨幣政策由“寬貨幣”到“寬信用”的傳導,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本次降準,雖然可以釋放約7500億元增量資金,但絕非“大水漫灌”。事實上,本次降準屬於定向調控,意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雖然近期的數據反映出實體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但目前內需對經濟的拉動不斷上升,我國經濟增長韌性強,總供求基本平衡,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得了較好成效,宏觀槓桿率趨於穩定,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較為穩固。這表明,目前我國經濟穩健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宏觀總量合理充裕,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無需轉向,需要做的是精準施策,進一步緩解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改善信用環境,提升市場信心和預期。因此,本次降準是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實體經濟發展的精準施策,並非“大放水”,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大方向沒有改變。

本次降準,定向調控意味明顯,重在精準“滴灌”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創新型企業,提升商業銀行與金融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改善企業融資情況。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基本穩定,銀根穩健中性,實體經濟融資需要銀行體系更穩定的資金和更合理的流動性結構。此時適當降準,能夠進一步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結構,通過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來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此外,釋放出的約7500億元增量資金,將精準惠及實體經濟,確保其成為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創新型企業的融資來源。

本次降準,重點還在於疏通“寬貨幣”到“寬信用”間的傳導機制。目前,宏觀經濟政策重點是穩定國內經濟和金融市場、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貨幣環境較為寬鬆。但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還需要進一步暢通,“寬貨幣”有待順暢地傳導為“寬信用”,企業融資情況亟須進一步改善。因此,本次降準的主要目的是優化流動性結構,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通過降準,銀行獲取流動性資金的成本更低,這對於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有直接效果。降準置換MLF,通過貨幣政策工具配合操作,長期來看有助於改善市場風險偏好,壓縮信用利差,通過營造“寬信用”環境,改善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融資條件,促使金融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本文源自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