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的不同慨嘆

父與子的不同慨嘆

張芳碩西安皇家珍寶館

賈平凹在他的《朋友:賈平凹寫人散文選》裡收錄了一篇文章《朋友曹振慨》。

父與子的不同慨嘆

《一》

曹振慨最初來讓我寫字,寫三個字:群賢莊。他掏了潤筆費,我就寫了。寫完了我以為這是一個齋號,或是一處酒樓,待到西安街頭懸掛了偌大的廣告牌,我才知道群賢莊是一片樓區名,而曹振慨又是一位很有錢的大老闆。

父與子的不同慨嘆

大老闆曹振慨正是當年中式住宅典範一一群賢莊的開發者,也是秦嶺北麓第一個被整體剷平的違建別墅項目一一群賢別業的締造者。

1999年曹振慨的企業匯鑫置業買下了西關老機場跑道上一處61畝土地,對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頗深的曹振慨找到了建築大師張錦秋,請她來為這個項目做建築設計,希望能進行仿唐式的新中式設計。張大師從此項目地塊在唐代是群賢坊的稱謂中得到了靈感,把這個項目命名為“群賢莊”。

父與子的不同慨嘆
父與子的不同慨嘆

群賢莊項目採用的仿唐式風格,在當時的西安是有劃時代意義的。當時全國的中高端住宅設計都在走歐美風格,這股風潮也刮到了西安。在同一時期,距離群賢莊項目一公里的楓葉新都市就是走的歐美風格。而時至今日的中高端住宅項目,多回歸到新中式風格。群賢莊項目的中式風格,至少在西安領先了10年時間。

父與子的不同慨嘆

在創出群賢莊的口碑之後,匯鑫又打造了群賢北府、群賢別業兩個群賢系列產品。

曹振慨怎能想到,之前還是文人雅士紛至沓來的群賢別業,現如今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

此刻的曹振慨,想到了他的父親。

父與子的不同慨嘆

《二》

曹振慨的父親在解放前有58畝土地,49年土改被收了,並且最終還定為了地主,這樣的身份讓曹振慨父親他們一家很難抬得起頭。

1952年春天,曹振慨出生在西安市長安區馬王街道曹寨村。

1971年,西安市建築三公司在曹寨村附近建一個毛紡廠,曹振慨被招到工地當了一名瓦工,他靠著自身的勤奮以及為人處世之道成為了建築三公司的合同工。但曹振慨內心是想掙大錢的,他最終辭去了這份當時在外人看來很好的工作回到了村裡。

父與子的不同慨嘆

1984年,32歲的曹振慨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創辦了建築隊。

1984年的產值就達到了10萬元;之後1985年20萬元;1986年40萬元;1987年80萬元;1988年160萬元……… 到了1992年,曹振慨的自有資金已經突破1000萬元。在這一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西安長安建築房地產開發公司。

曹振慨發現建築公司看似掙錢,其實很多是賬款,追討欠款其實是最大的難題。

在吃了多次虧之後,1996年,曹振慨發起成立了西安匯鑫置業有限責任公司,轉身變為房地產項目開發公司。此後開發了蓮湖區早慈巷小區、匯鑫溫泉高級小區。

父與子的不同慨嘆

1999年,曹振慨捐資37萬元,在老家曹家寨村東頭修建小學及曹家寨村碑。也許是這樣的功德感動了先人,當年,匯鑫拿到了之後樹立行業典範的群賢莊的土地;也是在同一年,曹振慨結識了賈平凹和張錦秋兩位大師。

曹振慨能跟這兩位大師結交,是他本身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對孔子的儒學深有研究。

父與子的不同慨嘆

在賈平凹的那篇《我的朋友曹振慨》的文章中寫道:“他讀孔子比我讀得多,一部《論語》幾乎能背誦下來,他的最大願望是投資拍攝一部百十集的電視連續劇《孔子》”。

此後曹振慨走的越來越順,2000年,匯鑫置業與陝西西安電子科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成立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科技園有限責任公司,開發了西電科技園項目。

從2001年到2014年,曹振慨的企業還開發了匯鑫IBC國際商務中心、匯鑫九座花園、群賢莊、群賢北府、群賢別業。

《三》

曹振慨在事業順風順水之時,把目光投向了秦嶺腳下。身為富豪,他深諳官貴人們的出世與入世之間的生活哲學,既能坐享尊榮的生活方式,又可怡然于山水之間。

父與子的不同慨嘆

於是,在秦嶺北麓,祥峪口旁,高冠河邊就有了群賢別業這個頂級獨棟別墅群項目。163畝,65座別墅,西班牙皇室院落建築風格,是西安罕見的臨水純獨棟別墅。緊鄰高冠河、小區內水系環繞,為業主打造島居體驗。

群賢別業2008年開始建設,2011年開始正式銷售。

這個時期的曹振慨有了更多的人文主義及浪漫主義情節,在這個項目上用力過猛,過多的追求品質,造成開發成本過高。在2011年正式對外銷售時定下了4-6萬元一平米的頂級別墅價格。項目進入了漫長的銷售期。

後來他創辦了秦嶺書院,把這個群賢別業包裝成了秦嶺書院的配套項目。

在西班牙皇室院落裡,一群文人雅士在研修國學,這樣的搭配充滿著強烈的違和感。

曹振慨為了推銷這個項目也不遺餘力,經常在此辦各種研討會,利用參加各種會議的機會,邀請參會人員到項目地參觀。

曹振慨心裡也明白,即使別墅難賣,無非就是何時變現的問題,163畝的土地以及一棟棟千萬的別墅,也會讓人心中感到踏實。

父與子的不同慨嘆

《四》

變化卻在一瞬間,秦嶺北麓違規建別墅問題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曹振慨慌了神 ,而更讓他沒想到的是,群賢別業成為第一個整體拆除的別墅項目。

曹振慨看著這片廢墟,想起了他曾經擁有58畝土地的父親。這兩個男人在不同的時代下,經歷了似曾相識的命運:同為秦嶺腳下的土地,同樣在聲勢浩大的運動中被收回。曹振慨慶幸的是,與他父親當年的傾家蕩產的情形相比,這次算是斷臂求生之舉。

父與子的不同慨嘆

以上是賈平凹先生散人

其實我對曹振慨先生很是敬佩,他能成功是他內心強大。

我想說:

人生就是一次次蛻變的過程。唯有經歷各種各樣的折磨,才能增加生命的厚度。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恰似蝴蝶破繭的過程,在痛苦的掙扎中,意志得到鍛鍊,力量得到加強,心智得到提高,生命在痛苦中得到昇華。當你從痛苦中走出來時,就會發現,你已經能飛翔了。

父與子的不同慨嘆

人生中,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你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就應該沉下心來,歷練;

父與子的不同慨嘆

夢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澱和積累,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機會永遠是留給最渴望的那個人。

希望下一個成功的人向曹總學習!而此時,又有誰也黯然傷神地望著秦嶺北麓呢?看到了什麼?想到的又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