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災發生時市值蒸發,所有投資者都在虧錢,那蒸發的財富去哪裡了?

Power_G


大家好我是投資觀,是一個研究股票投資十多年的老股民。股災發生的時候所有的股票都在大跌,但是A股又不能做空那麼買股票的投資者就只能乾等著虧錢了。這是我們大家明面上能看得到的,但是我們看不到的是融券投資者是可以做空的,股指期貨也是可以做空的。有些大資金投資者是完全可以在熊市中做空股指期貨,融券賣出股票來賺錢的。虧的大部分是散戶,因為我們只能做多不能做空,遇見大跌不出局等待我們就只能是虧損了。那麼我們虧損的錢,蒸發的財富去哪了呢?

一,手續費。手續費由交易佣金,印花稅等構成。A股的交易每次交易的最低手續費是5元,不夠五元的也會按五元算。牛市的時候每天滬指單邊的成交量就能上萬億,深市成交量也在七八千億左右。我們按萬三的手續費算每天滬深兩市的手續費就要上億,一個月下來就有幾十億的手續費。這些錢的去處就是蒸發財富的去處。

二,大股東,高管減持。我們都知道大股東,高管拿的是公司的原始股,他們的成本是一元甚至更低。每次大的牛市結束前都會出現大股東高管的瘋狂減持套現,牛市的時候公司的股權集中度還在60%的到了熊市你會發現,股權集中度只剩下30%了。遇見大跌我們虧的錢流進了這些人手中,公司上市目的就是融資,融到了資自然就會拋售股票這也是正常現象。

三,賺錢的人。股市大跌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在虧錢,但是不代表沒有一個人是賺錢的。一個普通的投資者都知道在股價下跌的時候賣出手中收益的股票,落袋為安;何況一些大型的投資機構呢?股市大跌的時候有虧就有賺,你虧的錢自然是被那些提前出場的收益者賺去了。

我是投資觀,看完關注點贊股票大漲不斷,個股分析私信探討。


投資觀


所謂市值蒸發,蒸發的並不是價值,而只是一種預期。所以,股災時間蒸發的也不是實實在在的財富。

做股票交易一定要記住一點,當你在虧的時候,一定有人在賺,只是,你並不知道賺你錢的那個人究竟是誰。

股市看起來很複雜,其實原理本身很簡單。

打個很簡單的比方:將股市比作一個水果市場,A賣蘋果、B賣梨子、C賣香蕉、D賣荔枝……

然後,每天很多人在水果市場逛,看能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水果。

有一天,很多人都在搶著買蘋果,然後,蘋果的價格就隨之上漲,買到蘋果的人就地擺攤,希望有人來以更高的價格再把蘋果買了去……如果有人出高價買,蘋果的“股價就上漲”,市場上購買蘋果的意願不是很高,蘋果的股價就會降低,之前買了蘋果的人,如果怕蘋果放壞了,以低價出手了,他就是割肉出貨,這就虧本了。

再比如,有個土豪,為了追一個女孩,這個女孩喜歡吃荔枝,土豪來到水果市場,對荔枝老闆說,我在目前市場價的基礎上給你漲100%,你把你的荔枝都賣給我,那麼,“荔枝就漲停了”。


斑馬消費


1、我們通常說的錢,有兩個作用,其一是標價,這個東西值多少錢,一個股票的價格就是一個標價;其二是交易,你在一隻股票15塊錢的時候買了1手,就是花了1500塊錢做了交易。

2、股災時市值蒸發,蒸發是用來形容慘烈,其實股價的上漲下跌都會帶來財富的變化。像a股2月6號7號,兩天的總市值下降了3.8萬億,那麼消失的這些錢去哪了? 是在流動中被所有的交易者平攤了。

3、一隻股票從5塊漲到6塊,就意味著有人是五塊買的,有人是5.5塊買的,有人是6塊買的,在每個價位都可能有成交,5塊到6塊整體漲了20%,但有的人5塊買,5.5塊賣的,這個人就有10%的收益,有點人是5.5塊買的,6塊賣的,這個人就有9%的收益,所有的交易者不斷分攤上漲的利潤,最後這個股票漲到比如15塊。

4、這時候股災來了,或者大股東決定減持,比如他的進場價格是1塊,那他就有15倍的收益。但因為股災或者減持出現,就會有大量的賣單,股價會下跌,其他交易者看到後會做出自己的分析,有的人15塊買的,14塊賣出,就虧了點,有的等股價跌到十塊錢才賣,會虧掉30%,也有人10塊錢賣了,但是他的買入價格是5塊,那他就有1倍的收益,每個交易者的情況不一樣,會根據股價做出交易決策,然後在眾多交易的作用下,股價下跌或者上漲。

5、所以不論上漲的收益還是下跌的虧損,都是由所有的交易參與者平攤的。 但這裡有個問題,就是要有充分的流動性。如果沒有流動性,那麼買入或者賣出都比較難,那麼就會出現沒有交易的情況,沒人買或者沒人賣,港股就有大量這樣的股票存在。


大貓財經


市值不等於真實價值,市值與真實價值之間的差額就是“泡沫”或“信任值”。



事實上,股災發生時,每一個股票持有者都希望換回現金,那麼,在股票發行量不變的前提下,每股的價值都會縮水,也就是被擠掉泡沫或信任值。

與之相對的是,股票上漲時,股票本身的價值也沒有變化,只是泡沫或信任值在膨脹,市值就不斷放大。

因此,股票賬戶裡持股產生的浮盈並非真正賺錢了,只是表示階段性特定股票的信任值或泡沫較大,很多人都認為它可以膨脹到更大。

上漲過程中,買多賣少才能實現股價上升,下跌過程中,買少賣多,信任值或泡沫就不斷被擠壓,直到有新的資金認為有信任值或泡沫膨脹的可能,才逐漸出現買多賣少,進而股價上漲。

因此,股價上漲並不是真賺錢了,沒賣出就是資產加泡沫了,下跌過程中,資金是真變少了因為原本持股的成本價格就包含了泡沫價值,因此,相當於被抽乾了。

總體而言,有人會在上漲下跌中獲益,但股票減值部分未必真被人兌現走了,是俗稱的“蒸發”了,就是泡沫破滅了。


李俊慧


說明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懂市值的形成,打個比方,一個上市公司IPO時,總股本為10億股,公開發行2億股,也叫流通股,限售股為8億股,上市發行價為10元,那麼上市公司在開盤時能拿到的資金為20億元。

那麼該上市公司的總市值是多少呢?以開盤價計算為:10億股*10元=100億。而實際上上市公司在市場上僅僅拿到了20億元,換句話說也只有這20億元是股民拿真金白銀買出來的,其餘的80億元都是虛的。

雖然都是虛的,但是它會隨著股價的變化而變化,股價漲時,它的總市值會增加,股價跌時,它的總市值會減少,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蒸發了”,限售股的市值“蒸發了”並不可怕,受影響的是流通股,那是股民的血汗錢。

那麼到底什麼叫市值蒸發?當股市下跌的時候,上市公司的總市值會隨之減少,特別是不流通股,本來價值就是虛的,實際上上市公司拿到的錢並沒有減少,只是數字上的減少。

為什麼股民會虧損?股價的波動影響的不光是限售股,流通股同樣是隨著波動的。每個股民買入的價位不一樣,什麼價位盈利,什麼價位虧損也是不一樣的。

常聽說股票跌破了發行價,並且不斷的下跌,那麼上市公司因為股票價格的下跌虧了嗎?這個要分兩部分來說。

第一部分是IPO上市時拿到發行價的錢,這部分錢都是股民認購的真金白銀,上市公司上市後拿到這部分錢就和市場沒關係了,不論股價跌到什麼程度,上市公司拿的這部分錢是永遠不會隨股價的下跌而減少的。這部分錢企業拿著幹什麼去了?這個你股民就管不著了,人家愛幹啥幹啥,即便是虧了也和股價的波動沒有任何關係,那是人家經營管理的問題。

第二部分是限售股,這些股票只是虛擬數字,原來也沒有真正變成真金白銀,即便是股價不斷的下跌,對大股東的資金並沒實質上的減少,只要股價沒跌到0元,那麼一旦限售股解禁可以上市流通,那麼,對於大股東來說,剩多少股價都是白撿的錢。當然,大股東是不願意看到股價不斷下跌的,股價的下跌只能意味著大股東財富的減少,對普通股民來說那是真正的虧損。

股市本來就是虛擬經濟,流通股是真金白銀,限售股的市值就是泡沫。所以我們看到股市跌跌不休,損失的股民的真金白銀,限售股泡沫的蒸發。


榆樹錢77542826


一、股市極度繁榮時,把企業的價值變成良好的預期,並以貨幣來表達這個預期,吸引了所有的股民都參與進來,股市泡沫就像吹大的氣球而暴漲,一旦股價偏離實體經濟基本面太多,就會吸納社會上的所有資金,造成購買力堅挺的假象,其實,真實購買力因為資金被股市吸納,面臨枯竭,另方面由於股市的繁榮造成物價飛漲,股市卻愈加瘋狂。購買力陷入極度匱乏之中,一旦資金鍊條在中小實體企業斷裂,金融危機爆發的導火索就會絲絲噴火燃燒。

二、金融危機爆發後,股市迅速回歸理性,所謂理性就是迴歸價值,泡沫沒有了,上市公司丟失的是泡沫,市盈率降低了,只有逢高買入追漲的投資人血本無歸。錢跑哪去了?那也沒跑。就地蒸發。

三、股票財富只是可能財富,只有兌換為真金白銀才是現實收益。股市上的財富只要不兌現,全部是可能財富,一旦股災到來,這些可能就化為烏有。你借銀行的錢,自己賣房、賣車的錢,全打了水漂。

四、比如,99%的人買的房子是1000元/平米,人們都感到房子要漲價,為了更高價格,待價而沽,此時有1%的新來購房客,想大賺一筆,別人的要價都是10000元/平米,這1/%的人的房子確實是10000元/平米成交的。其餘99%的房子如果都賣出去了,人們的心理預期就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財富。此時突然發生經濟危機,房價又跌回1000元/平米,除了1%的購房者確實虧了錢,其餘99%的人虧的是該賺的錢沒有兌現。並沒有實際虧損。

五、由於,股市追漲的本性,逢高買入的比例較高而已。 所以,一個國家的房產價值多少錢,是紙上財富,並不能實現完全兌現。紙面上看,落後城市很窮,其實,落後城市的實體財富並不比發達城市少太多。


一葉扁舟l


市值是一個純主觀的數值,對於一家公司,市場參與者今天達成主觀的共識,認為它價值10億元,也就是市值10億元,明天有可能達成共識,市值11億元。股災之前,原來市場參與者達成共識,所有A股價值26萬億元,發生股災的時候,共識認定所有股票價值越來越低。最低的時候,所有參與者認為所有A股股票最多值23萬億元。但股票還是原來的那些股票,公司還是那些公司,只是所有市場參與者主觀認定這些公司的價值少了3萬億元,每個賬戶對應的股票市值縮水金額加起來就等於3萬億的市值蒸發。

這裡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只要不是賣出了,發生的虧損,都是主觀認定的虧損,並非實際虧損額。因為到了2015年年底,整個A股的市值已經到36.45萬億,比股災前高了10.45萬億。理論上,股災時,只要不賣出,等到年底,不僅不會財富縮水,還會大幅增值。

當然,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因為股票幾千股,只有選中股災後能大漲的股票才會財富增值。大部分股票從股災前跌到現在還沒回頭。


西格瑪的化學


股票下跌,持有的股票的資金可以說是被“蒸發”掉了。解釋股災發生時市值蒸發,所有投資者都在虧錢,可是蒸發的財富去哪裡了?分為兩點解釋:

一、“真金白銀”可是由於持有股票價格的下跌,進而無奈被“蒸發”。持有的股票價格下跌是誰都不希望發生的,可卻又會真真實實發生。當然,這與股票的交易制度存在關係。股票價格是誰來給出的?是市場大眾投資者給出的。那為什麼會股票價格會時高時低?因為在階段上會存在對於相對應上市公司股票的需求不同,進而造成價格的高低不同。也就是說股票市場供需關係影響著股票的價格。當股票價格上漲時,證明需求大於供給,價格上漲。這是隻要是持有股票就是以前一價格為基準是盈利的。價格的上漲只要賣出去就會得到“真金白銀”。但是,當股票下跌時呢?證明供給大於需求,價格下跌。當然,這種情況以前一價格為基準就是虧錢的。如果想賣出股票換取資金,那麼就需要接受當前的價格,虧錢賣出。這就相當於低於進貨價格出售。“蒸發”的錢只能算是低價處理後的虧損。

二、買到了高價票,又以低價賣出去。前者“獲利”,後者“吃香”。說是財富“蒸發”,更為準確的言之“財富縮水”。前投資者以高價格賣出股票,而自己接受,但是沒有想到股價卻“腰斬”,只能是“打折出售”,那麼後者就相當於撿了個便宜。


炒股哥說


去哪裡了?錢沒去哪裡,還在該在得地方,這個該在得地方是哪裡呢?這就要問問你買得是哪家上市公司得股票了。

正常股民開設了股票交易賬戶後,在滬市和深市進行股票買賣進行交易,比如說你買了A上市公司得股票,那你的錢就是在A企業賬戶裡面,只是你付出得是錢,而上市公司給你的是個值錢得憑證。這個憑證就是股票。是你當時買時跟你花的錢價值相等的。

但是股市價格一旦起了波動之後,你花錢買的A上市企業的那個憑證價值產生變化,本來這個憑證值十塊錢,但是現在只值5塊錢,而此時股市的性質決定這個憑證的價值就是你所屬的錢的數額,這就是股市下跌時,股市縮水,但是錢卻不知道去哪裡了。

換個角度理解,你可以當成是通貨膨脹。

1個蘿蔔=1塊錢,通貨膨脹時,1個蘿蔔的實際價值變成2塊錢。

股市也是這樣的

一股=10塊錢,股市下跌時,1股=5塊錢。

這樣說理解了吧?錢沒消失,錢還在企業賬戶,只不過你手中的憑證不值錢了。


純手打,謝謝支持。


Larry丶Invest


大道至簡。

首先要搞明白,整個股票市場是虛擬的,所謂的財富也只是賬面的,只有當你賣掉股票兌現為貨幣後,這時才是現實財富。

打個樸素的比方: 一杯帶很多泡沫的啤酒,其實真正的啤酒含量可能只有五分之一杯。在賬面上和再你心中它就是一杯啤酒,但是誰喝了一口,他喝到的就是沒有泡沫的啤酒,因為相當於他兌現了,這是杯中啤酒的泡沫比例就更高了。若把20%的真啤酒鬥喝光了,理論上就只剩下泡沫了,但現實其實那時它連泡沫也沒有了,只剩下空氣了。

所以,股市暴跌時,禁止大股東減持,因為哪怕他們平均減持20%的股票數,那麼股市可能就沒法玩了。為什麼?因為,大股東是絕大部分持有的是原始股票,他們把一杯20%的啤酒在上市時就已經變成了至少一杯賬面啤酒,若他們都總賬面的虛擬啤酒換成真啤酒走人了,那麼所有散戶守著一堆純粹的泡沫哭吧,所以,這是國家對散戶的保護,也是對上市大股東的基本道義的強制。看看剛上市開板前的市盈率和市淨率就差不多明白了,把今後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預計利潤都提前兌現了,或者把公司按照市淨率這個幾倍乃至十倍幾十倍的價值兌現了,咋整?誰兜底?

算算我們的股市市值至少50萬億吧,我們國家發行的基礎貨幣還不到40萬億,要知道股票兌現拿出去的錢,若不再投資(當然,這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即使你把錢存在銀行,銀行也就通過信貸又流到市場了,而且經過幾次可能就變成了3~5倍的貨幣乘數),可是基本相當於基礎貨幣啊,至少是現實的貨幣,不是賬面虛擬的了。當然是說在股市在沒有跌倒非常非常低的情況下的兌現,因為這是按照目前的市淨率和市淨率計算的。

總之,股市大跌,所謂的財富蒸發,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說法,與現實財富不是一回事,比較準確的表述是,股市大跌,股市的泡沫含量比例降低了,賬面財富縮水了,但能賣掉的前提是有人買了,所以,整個股市所含有的真正啤酒總量不變 ,只是有人喝走了真啤酒,又有人帶著真啤酒(錢)進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