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大詩人外公居然比他曾祖大將軍還牛 但他卻混到了要飯

這個大詩人外公居然比他曾祖大將軍還牛 歷史上很有名 但他卻混到了要飯 文章憎命達?

李經邦

職務作品,受權發佈。


這個大詩人外公居然比他曾祖大將軍還牛 但他卻混到了要飯


孟嘉也是一個德行很高的人。他在給庾亮做官的時候,庾亮問道:這裡面的鄉俗怎麼樣?孟嘉沒有能夠回答上來。庾亮並沒有責怪他,可是孟嘉及其自責,於是就辭官回家了。回到家裡後面,孟嘉的母親並沒有責怪孟嘉,反而是隻字不提,只是在家裡和孟嘉的弟弟玩耍,這才讓孟嘉心裡稍稍安心了一些。

在門第聲望上,孟家要比陶家高的許多,他們都是東吳的老臣,可是等到孟家到了孟嘉這一代的時候,孟家早就已經衰落了,而那個時候正是陶家興盛的時候,陶侃並沒有因為孟家衰落而瞧不起孟嘉,反倒是把自己的第十個女兒嫁給了孟嘉。這才有了後面的故事。在當時的社會,在當時孟家已經衰落的情況下,陶侃還是能夠把女兒嫁給孟嘉,是付出了極大的決心的。在《世說新語》中,這一段有詳盡的記載,後來孟嘉一直在庾亮的府上做官,也算是沒有辜負陶侃的對於孟嘉的希望。

可是在陶淵明父親那一輩,陶家就開始衰敗了。根據史料記載,陶侃的兒子為了爭奪權利,竟然自相殘殺。陶侃死後,陶家就開始衰落了,一直到了陶淵明的父親這一代,只是做過一些九品芝麻官而已,那些的俸祿都不能夠養活家庭。更何況,在陶淵明很小的時候,陶淵明的父親就去世了,並沒有留給陶淵明什麼資產。最後,陶淵明也只是能夠寄居在外祖父的家裡。


這個大詩人外公居然比他曾祖大將軍還牛 但他卻混到了要飯


按照這樣子的說法,其實陶淵明是可以算到士族的門檻中的,可是天不遂人願。年少的陶淵明立下指向,要做陶侃一樣子的人,他一直按照士族的要求來勉勵自己。可是孟嘉的行動卻深深的刻在了自己的心底。

一個既是士族子弟,又是庶族生活的人。的確是一份很不尋常的經歷。陶侃和孟嘉給了陶淵明士族子弟的身份,卻沒有給陶淵明士族的生活。甚至連陶淵明自己也承認了自己庶族的生活。在《雜詩十二首》其一中,對自己的生活進行了詳盡的描述: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現在的自己就像是浮塵一樣,沒有根。哪裡像是以前的自己呢?有如此經歷和身份的陶淵明,身世孤苦。

據陶淵明詩歌《乞食》記載,後來窮困潦倒的陶淵明不得不以乞討為生,看別人的臉色,不過乞討為生的陶淵明並沒有失去本身的道德修養。牢牢的記住了主人所幫助的恩賜,有朝一日一定會報答。

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主人解餘意,遺贈豈虛來。

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

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


這個大詩人外公居然比他曾祖大將軍還牛 但他卻混到了要飯


根據推算,《乞食》大約創作在永嘉三年。那時候飢寒交迫的陶淵明已經困苦至極,不得已才推開了自己的家門。走了很長的時間才到了這一家的門口,敲響了門,卻不知道應該怎麼開口。善解人意的主人瞭解了陶淵明是羞於啟齒,於是拿出東西贈送給陶淵明。

這一家的主人對待陶淵明很好,兩個人也聊得很投機,兩個人甚至一起喝起酒來。陶淵明因此更加感激這戶人家的恩惠,希望有生之年能夠報答這一戶人家。

在這樣子的士族社會的少爺,最終卻成為了一個偉大的文學家。這是宿命?還是對東晉後期的黑暗統治的嘲諷呢?還是後者一種多一些吧。畢竟我們很少有人記住陶侃的曾孫子,只是忘記不了那個喜歡一邊飲酒、一邊吟詩的偉大的詩人。陶淵明最美好的夢想沒有在哪個黑暗的時代實現,卻成就了一番千古美名!世事無常,也許這就叫做無心插柳柳成蔭吧!這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呢?

可能而這兼而有之吧。

作者簡介:李經邦,筆名斷曲悠揚。地地道道的東北黑龍江邊塞人,性格內向,愛好文學,喜愛寫作,鍾情於旅遊。現為蘇白傳媒直屬遠望文學工作室實習助理組稿編輯。

選自作者郵箱來稿書稿《陶淵明傳》

發稿、運營:蘇白傳媒 旗下昆德拉傳媒 新媒體運營經理 露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