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網絡上的信息越來越不靠譜?

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天天看的新聞消息,實際上並非出自人的手筆,而是機器的傑作,甚至可能是機器人根據你的喜愛推送的,更甚者是特意給你“編造”的。

在大數據時代,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機器做不到,善良的網民看著生動的自媒體作者名字,還以為是遇到了大神。

可是,如果你遇到的是機器人,實際上還不錯,因為那確實是經歷了千錘百煉的編程出來的高人,更讓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你訂閱的公眾號,在新聞平臺上看到的作者,實際上是乳臭未乾的小學生或者剛剛下地澆菜回來扣著腳的大媽。

在一些自媒體的傳說中,有的是掌握著成千上萬的公眾號,一批人每個都維護幾個甚至幾十個公眾號的更新,然後根據網絡上的熱點來拼湊文章,或者杜撰。


為什麼現在網絡上的信息越來越不靠譜?


在山東的自媒體村裡,“她們每天上班就是編寫一下關於農村的紀實類原創文章。或者剪輯電視劇,把電視劇裡面的精彩片段,自己加特效處理,發佈到各大平臺,很受白領們歡迎”。

如果只是拼湊一些舊聞或者聳人聽聞的小道消息,那還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這些人還非要搞出個什麼觀點出來,給你一個結論,這些對分析技術一竅不通、對事實毫無尊重、對領域無絲毫研究積累的分析結論會讓你在神經上中毒。

確實可以看得出來,一些文字很長,內容也詳盡,作為一份資料摘抄沒有問題,但問題在於,很多本來只有文字功底的“傳聲筒”非要做分析,非要說的頭頭是道,實際上卻是連大街上聊天的邏輯性正確性都沒有,也不採訪也不論證,用華麗的辭藻掩蓋虛弱的內容,這樣的文章信息對社會的害處更大。

金融、科技領域,包括理財、保險、芯片、智能硬件、通信或者專業性更強的細分領域,本來都需要非常強的知識積累,即便是本專業的大學生,也沒有能力在四五年之內擁有通透的眼光,可是,就在這些地方,大量的絲毫沒有專業訓練的人們肆無顧忌的發言,而且還總是能得到大眾網民的認可,原因就是他們通俗易懂,把真的說成假的但看起來更像真的。

真的,有內容的,給老百姓傳播有用的信息的,卻沒有什麼市場,反而,大言不慚的,妖言惑眾的,斷章取義的,譁眾取寵的,堆砌詞彙的,能得到粉絲的心,這就是所謂的流量思維。

有流量是可以賺錢的,農村大媽們得到了高手指點,就可以用帶娃種地的閒暇時光月入萬元,靠的就是流量的注入,還有一些專門的提供流量變現的舞臺,還總是可以得到超級大平臺的投資鼓勵和助紂為虐。

不久前,不是有一家上市公司花了38億元收購某自媒體公司,而這家公司旗下有981個公號,只有50名編輯人員,平均每人要打理近20個公號,坐在鬥市內就能批量生產各種深度消息。

當然了,這些流量如果被管理,那就會被人扣上所謂的各種壓制的帽子,彷彿自己為所欲為就應該得到暢行無阻的特權,這樣LOW的結果自然是整個社會都變得更LOW。

總是有很多人覺得,每每看到社會上很多義憤填膺的事情,在朋友圈刷屏在網絡上充斥,從而形成了輿論監督的力量,但自己身邊很多類似的問題或者更嚴重的事件卻總也得不到關注,即便自己發到網上,也石沉大海被信息海洋所淹沒,這是為什麼?

實際上,幾乎所有的熱點都有推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流行。讓你知道的你就知道,讓你關注的你就關注,我們都在接受喂來的信息而已。

有人會說了,據說有些地區是無管理的,誰愛發什麼就發什麼,誰愛說什麼就說什麼,但我們確實與那樣的社會還相差十萬八千年,人雖然都有些錢了,但媒介素養卻提升很少,騙子們招搖過市,我們大多數人還沒有視而不見的能力。

媒體的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沒有錯,但基本的邏輯還是需要的,基本的知識還是需要的,如果大家都靠標題博出位、靠造謠吸眼球、靠低俗攢粉絲,通過製造感官刺激收割流量,這個世界也就太烏煙瘴氣了。

媒體,當你好的時候拼命吹噓你;媒體,當你出事的時候拼命的作踐你;最可恨的是,總是能找到合適的角度,同樣一個事情,可以把你捧到天上,也可以把你揍到地下,至於觀眾,那就只有被愚弄的份兒。

在如今的媒體環境中,不僅僅自媒體,也包括很多所為的嚴肅傳統媒體,經常性的被口水裹挾,忘記了基本的社會正義,忘記了基本的人性道德,用過激的言論迎合社會氣氛賺取廉價的眼淚,失去了傳播正能量以及引導社會向善的作用。這樣的文字、圖片和視頻看多了,整個人都會變得不好了,甚至好人也會變壞。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在大數據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基本的分辨能力,用自己的頭腦清晰的去看待網絡上傳播的各種事情,是非曲直先有個自己的分析而不是基於所謂的義憤轉發傳播廉價的正義感。

很多人不是腦子笨,只是自己不願意讓自己的腦子聰明起來而已,這是對社會不負責任,也是對他人不負責任,更是對自己不負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