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夏天!南京入秋啦,可接下來的天氣……

再见,夏天!南京入秋啦,可接下来的天气……

南京終於正式入秋!

南京市氣象臺臺長姜有山介紹

南京已於9月25日進入氣象學上的秋季

從5月27日入夏,到9月25日入秋

今年南京的夏天有121天

再见,夏天!南京入秋啦,可接下来的天气……

這個初秋,南京的夜風有些凍人,晚上睡覺時一條薄被已經擋不住寒意,晨起出門若還穿單衣,肯定感覺冷颼颼。儘管白天氣溫還是能回到20℃以上,但人們切實地感覺到:秋天來了。

而之前國慶7天假期

老天真的是相當配合

從1日至7日

江蘇全省的天氣

幾乎都是陽光燦爛

連臺風"康妮"小菇涼

都很聽話地飄走了

小夥伴們也是一路開森到想飛~

再见,夏天!南京入秋啦,可接下来的天气……

但在假期後

一路伴隨大家的晴好天氣

可能也要開始放假了

不僅將迎來一次降水過程

而且更重要的是

天也越來越冷了…

再见,夏天!南京入秋啦,可接下来的天气……

伴隨假期結束

晴好天氣也隨之落幕

今天夜間開始

全省自北向南有一次降水過程

其中南京將有一次小雨天氣過程

降水將會持續到9日

當天南京白天陰有小雨

夜裡小雨並漸止轉陰到多雲

10日開始天氣放晴

與此同時,今日最高氣溫還在25℃

而到本週後幾天

雨水雖然少了

最高氣溫也將下降至20℃出頭

最低氣溫則僅有11-13℃左右

再见,夏天!南京入秋啦,可接下来的天气……

總結一下,長假後的天氣就是

陽光有待充值

外加雨雨雨,冷冷冷…

再见,夏天!南京入秋啦,可接下来的天气……

而長假裡玩飽了的小夥伴們

也只好趁此時間收回放逐的心情

該忙啥忙啥啦

再见,夏天!南京入秋啦,可接下来的天气……

此外就在今天

我們還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

寒露節氣

節氣由來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七個節氣,一般在公曆每年10月7-9日來臨,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寒露時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

常有人說南京的四季沒有春秋只有冬夏

但從國慶長假陽光和煦不冷不熱的表現看

秋天還是在盡力陪我們噠

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

寒露節氣一到

秋天真的只剩一點點尾巴啦

再见,夏天!南京入秋啦,可接下来的天气……

寒露標誌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

人體的陽氣逐漸收斂

此時南方的氣溫也很難超過20℃

北方則要降到15℃以下

因此寒露節氣一到

你就不能再“秋凍”啦

要開始注意防寒保暖

好像又忘了什麼重要的事情…

再见,夏天!南京入秋啦,可接下来的天气……

轉眼到寒露,翻箱找衣褲

我要穿秋褲,誰也擋不住

其實不光是秋褲

寒露時節的養生還有很多道道呢

尤其是體質偏寒怕冷的小夥伴

秋冬的考驗就要到啦,趕緊收藏下吧

再见,夏天!南京入秋啦,可接下来的天气……

寒露養生重"三暖"

暖腳

俗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句諺語提醒大家:寒露節氣一過,應注重足部保暖。夏季的涼鞋基本可以收起來了,以防“寒從足生”。可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痠痛發生,緩解疲勞。

暖頸

寒露過後,天氣寒冷,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為主,“不穿單衣”也是寒露養生的重要一點。脖子是寒氣入侵的主要部位,戴條圍巾可有效保暖頸部。

暖腰

寒露時節應預防腰部受寒,夜間睡覺要注意蓋好棉被,廣播體操裡的腹背運動和蹲起運動都能很好地溫暖腰背,時常用搓熱的雙手捂在腰眼上也有很好的溫熱作用。

此外,寒露過後晝短夜長,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此時便是人們保養陽氣之時,因此,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當做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就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的論點,專家說,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因此秋季養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為避免血栓的形成,更應該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健康。

寒露飲食宜"六物"

1. 藕:“荷蓮一身是寶,秋藕最補人”,寒露後空氣乾燥,人容易煩躁不安。這時要多吃一些清心潤燥的食物來去秋燥。蓮藕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有明顯的開胃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益血益氣的功效,也可增強人體免疫力。

2. 山楂:“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寒露山楂紅,山楂含鈣量在秋季水果中最高,每百克果肉中含鈣52毫克。孕婦和兒童對鈣的需求大,這兩類人群不妨在飯後吃點山楂。

3. 柿子:民諺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軟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果味甘澀、性寒,入肺、脾、胃,清熱潤肺。其所含的維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兩倍。可以養肺護胃,清除燥火,經常食用能夠補虛、止咳、利腸、除熱。 需注意空腹食柿子易患胃柿石症,所以最好飯後食用,儘量少食柿皮。同時也要控制食量,不宜同食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等食物,患有慢性胃炎者、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和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4. 山藥:寒露節氣養生保健不妨多吃些山藥、蘿蔔等“根”菜。專家介紹說,山藥既是中藥,也是美食,是大家熟悉的滋補珍品。研究證明山藥中的B族維生素的含量是大米的數倍,礦物質中鉀含量極其豐富。此外,山藥對於糖尿病還有輔助療效,由於山藥中澱粉含量較高,因此在食用山藥時,最好能適當減少主食的量,尤其是糖尿病人,以免帶來能量過剩的問題。

5.石榴:石榴性溫、味甘、澀,入肺、腎、大腸經。石榴的營養特別豐富,果實中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B、有機酸、蛋白質以及鈣、磷、鉀等礦物質。具有助消化、軟化血管、降脂降糖等多種功效。

6. 芝麻:民間有“寒露吃芝麻”的習俗。與芝麻有關的食品在寒露前後十分盛行,如芝麻酥、芝麻糕、芝麻燒餅等。用芝麻熬成芝麻糊,再加上一些冰糖,每天早晚喝一次,可以有效減少肺部的刺激感,同時還可以滋潤呼吸道。

以上的攻略大家還滿意嗎

天寒露重,更要注意養生

這樣過冬身體才能棒棒噠

再见,夏天!南京入秋啦,可接下来的天气……

不過最後

再见,夏天!南京入秋啦,可接下来的天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