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軍銜的日本軍官才能使用指揮刀?

二戰期間,日本規定,凡軍官必須配帶軍刀。也就是說只要是個官,就必須有刀。但是日本軍刀雖是制式武器但不一定就要用軍品,自已家有祖傳寶刀就只管拿來掛,沒人管。按照日本國內的習慣來說,只要是武士家庭出身的都可以帶刀,當然了,那些真正武士出身的,基本上都是軍官了。

什麼軍銜的日本軍官才能使用指揮刀?

那個刀實戰用處不大,誤事倒是不少。象石原莞爾就曾被自己所配軍刀捅中襠部,導致尿道口撕裂,長期尿血引發膀胱癌,最後死在這上面。 日本刀原本只有武士佩帶。明治維新以前,各藩藩士、其中主要是武士,他們的工作就是為藩主打仗賣命。這些武士與藩主是家臣與主君的關係。家臣為主君工作,主君要給家臣俸祿,他們之間是一種從屬關係。1869年“版籍奉還”後,藩士的戶口由各藩轉到國家,解除了藩主與藩士的關係,1873年明治政府頒佈了“徵兵令”,對兵役制度進行了改革,實行3年義務兵役制,全民皆兵,每一個人都成了武士。1871年明治政府繼1870年禁止一般人帶刀之後,又公佈武士禁止帶刀。刀,對於武士來說是一種象徵,一種榮譽,是生命的一部分。為了榮譽可以戰死,可以自殺,現在連刀都不讓帶了,怎麼戰死,怎麼自殺呢?工作沒有了,自殺又找不到工具,武士們的憤懣達到極點,掀起了一連串的士族叛亂,最終導致日本歷史最大的一次內戰“西南戰爭”,戰後日本更嚴格的貫徹廢刀令,又因1886年發生的“長崎清國水兵事件”,在清朝的壓力下,日本政府通過法令,日本警察都不許佩刀了,只許佩帶竹棒。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全國上下各個方面開始向西方靠攏,就連貴族們的社交禮儀也全面學習西方。日軍在學習西方的時候也發現西方軍中軍官們也有在各種場合配刀的傳統。

什麼軍銜的日本軍官才能使用指揮刀?

什麼軍銜的日本軍官才能使用指揮刀?

於是軍官配刀就在軍隊中保留下來,作為軍官身份的象徵。同時也是軍中激勵士氣的手段之一。由於日本陸軍師從德國,海軍師從英國,指揮刀也從東洋傳統形制開始逐步西洋化。直到1933年2月,荒川五郎、慄厚彥三郎等在東京下議院向政府提出復興日本刀劍的建議案,以提倡日本精神及固有文化,獲得一致通過。一個月後,侵佔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以第6、第8師團和混成第14、第33旅團等部8萬餘眾,分別向中國長城發動進攻,長城抗戰爆發。3月11日中國軍隊第29軍第37師大刀隊在趙登禹旅長的率領下,乘雪夜迂迴至喜峰口日軍側後,摧毀敵炮兵陣地,殲敵服部炮兵大佐(上校)以下步、騎、炮兵3000餘人,當時的日本報紙說:“自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峰口以外,而遭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日軍在此戰中發現西洋指揮刀除了好看之外,在白刃戰中同中國大刀一碰即斷,根本不實用。因此,在荒木陸軍大臣、柳川陸軍次官、山岡軍務局長等皇道派頭面人物的倡導下,日軍遂於1934年廢棄華而不實的西洋式指揮刀,軍官一律改佩日本式的軍刀以謀應對。 粗略來說,二戰日本軍刀等級從低至高為:95式士官刀(工廠量產機制,配發),98式(94式)將佐刀(98式比94式少了第二掛環,需要自費購買),家傳古刀(祖傳,一般為古代名家制作)等等。以日本配發的95式軍刀為例,採用傳統的“陣太刀”即長刀的形式,連刀鞘總長101釐米,裝配製式的刀柄與刀刃比例為1:2.36。刀柄雙手持握,劈刺兇狠有力。還有就是刀穗,絲帶內側的色彩,以金、紅、藍為區分將、佐(校)、尉軍階的標誌。軍刀刀鞘有與刀帶掛鉤連接的環,陸軍為單環,海軍為雙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