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不屈不撓追求的人 就不是不可救贖的——《浮士德》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0927

神經症』這個概念對很多人來說,也許相對陌生。

對其真正含義瞭解得並不多,有的人甚至把它和神經病混淆。

其實,這二者性質是不同的。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 正 · 文 · 來 · 啦 ·

1

『神經症』or『神經病』

在生活中,你會不會感到一些困擾,比如:

你正在一個會議上,很害怕表達自己的觀點,因為你怕說錯話,怕觀點不明確,怕別人恥笑淺薄幼稚;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不管是體力還是智力上,只要有人優越於你,就感到受到莫大的威脅,總擔心有一天你會在他面前顏面掃地,或者遭受侮辱;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你總覺得有人在背後議論我、嫉妒你、想要陷害於你,總希望得到別人的表揚或崇敬,但有人當面表揚你時,你又會感覺那是一種對自己低下智商的同情和鼓勵;

當你所在的小團體撇開你去做什麼事,哪怕只是撇下你而一起走出一個門口,心裡都會無比難受;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當你看到朋友的微博得到別人轉發和大量評論,心情總是無比失落,最後避免發微博,這樣就不會遭遇無人評論的痛苦;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當你無聊時,什麼也不想做,因為什麼也不能使你迅速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同時因為什麼也沒做而感到煩躁不安……等等這樣的心理表現。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看到這裡

應該不少朋友該說話了

我去!這不就是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神經病』嗎?

這些人都是有病!等諸如此類的話

其實,這些人不是『神經病』

這都是『神經症』的初期表現

比較淺層次的表現,而且只是某一類表現

如果您發現了自己也有上述中的心理表現

糖糖恭喜您

歡迎您加入神經症的隊伍

2

淺談『神經症』

『神經症』用來形容一種人格,神經症患者介於正常人和精神病人之間,神經症患者一般知道自己的病態行為,而活在後悔和矛盾的痛苦當中,非常普遍地存在於我們的社會中。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請您記住『神經症』患者的一個顯著特徵,便是飽受焦慮的困擾,可以用“病態焦慮”這一名詞來指稱神經症患者。

為什麼如此的『焦慮』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這種焦慮,不同於簡單的週日晚上還沒做完週一要交的作業也不等同於做錯了事兒怕捱罵,這種簡單的焦慮。而是深埋於潛意識中的一種焦慮,也可以叫做“基本焦慮”

經過一系列科學實驗複雜論證,這種焦慮是“基本敵意”引起的,“基本敵意”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敵意”。

這種“敵意”裡面,還包括某種潛意識中的恐懼。病態焦慮,便是對並不存在、或並不那麼大的威脅,產生過量的恐懼。

基本敵意催化出基本焦慮,並與基本焦慮互相作用、互相激發。

而人們為了擺脫焦慮,會本能地產生某種抑制作用,抑制作用紛繁多樣,基本總結了抑制作用的四種表現:愛、順從、權力、退縮。

關於權力和競爭

神經症患者受一種盲目的、不可遏制的和不區分對象的衝動的驅使,拼命地去詆譭他人。

他甚至可能明知他人不會對自己有任何實際的傷害,他人的失敗甚至可能對自己不利,但他仍然拼命地詆譭他人。

他的這種感情可以清晰地描述成這樣一種信念“只有一個人能夠成功”,而這不過是“只有我才應該取得成功”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在他的這些破壞性衝動的背後,可能存在著大量的緊張情緒。

比如:在工作中,你表現優秀,可就是得不到主管領導的賞識,反觀其他同事每天庸庸碌碌,無所事事卻很討領導喜歡。後來你回家琢磨了半天,發現了問題,可能自己的光芒可能蓋過了領導,所以導致了領導處處給你穿小鞋,甚至想讓你趕緊滾蛋!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如果這個事實成立,那麼答案就很明確了。你的領導已經病了,患了神經症,是你的光芒讓他心裡起了恐懼,恐懼昇華讓他浮想聯翩,變得焦躁,從而對你產生敵意。不知道我這麼說您明白沒有。

奉勸各位遇到此類領導,避而讓之,因為你的領導很有可能是個病人!

關於愛和退縮

『愛的病態需要』一個非常渴望愛的女人,總覺得自己缺乏愛,當她終於與一個男人“相愛”時,她又深感自己沒有能力去愛別人,或者自己不配得到別人的愛。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在不安全感之中,她總覺得男人已經不愛她了,她深受失去愛的恐懼的折磨。最後,她為了擺脫這種焦慮,終於與男人分手,同時又覺得自己沒有人愛,從而更加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得不到愛。

『不分對象,不加選擇的愛』這體現在我們與朋友的關係中。一個人太需要愛了,他希望得到身邊所有人的愛,這導致他總是害怕失去愛。

於是,他對別人非常好,甚至犧牲自我,完全為朋友而活,只是希望自己不要失去朋友的愛。但同時,他又覺得自己的犧牲沒能換來朋友同等的愛的來回報,這讓他覺得自己得不到愛,覺得朋友都在疏遠他。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他越是投入,就越是處在得不到愛的痛苦之中,朋友一點點怠慢或是冷漠的舉動,在他那裡都被無限放大,世界上所有的人,彷彿都成了他的敵人。

為了避免痛苦,他索性誰也不愛,可他自己又忍受不了孤獨,而更加需要愛,更加害怕自己得不到愛。

其實,他意識不到,自己骨子裡是一個自私的人,希望不付出任何代價就得到愛,他真正愛的,是他自己。在愛這件事情上,神經症患者同在競爭的事情上一樣,深深地感到自己的無力和無能。

3

我們是不是都有『神經症』

如果按照這樣的說法,豈不是我們社會中的所有人,都要變成神經症患者了?其實關於神經症有個簡單的辨別標準:

正常人同樣會感受到焦慮,但能夠自我調適,但是,神經症患者會因為焦慮,而喪失了行動和調節的能力。

不過,正常人也完全有可能成為神經症人格。

其實在我看來,神經症人格伴隨著人的成長,會慢慢的嵌入完整的人格之中,無法擺脫。而一個有幸成長為人格健全的成年人會比較不容易陷入神經症人格。

換句話說,擁有社會地位、事業成就(成功)和愛的成年人,比較不容易受到焦慮的過分傷害。而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年輕人,則更容易發展成神經症人格,這與他沒有社會地位、事業成就(成功)和愛,是互為因果的。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不幸的是,成長之中的人格,無法意識到神經症人格

這個在整體人格之中,隨時會擴散的腫瘤。神經症患者,即使意識到自己的這種病態人格,也仍然無法擺脫焦慮與痛苦。

那麼,已經患有神經症人格的人,是不是隻能深陷絕望之中,真的沒有辦法挽救自己了呢?

有個作家指出來了,只不過言語過於殘酷,無情。糖糖希望大家自己去尋找答案!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相關書籍推薦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書中尋找答案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我們時代的病態人格》

卡倫•霍妮(Karen Horney),德裔美國心理學家和心理治療專家,美國精神分析研究所所長,與阿德勒、榮格、蘭克、弗洛姆等齊名的西方當代新精神分析學派的主要代表。霍妮是社會心理學的早期倡導者之一,1967年後,卡倫·霍妮已被公認為偉大的精神分析女權主義者。

內容簡介

我們生活這個社會由於競爭的壓力充滿了普遍的敵意,人與人之間這種潛在的敵對性緊張,其結果是導致不斷產生的恐懼——害怕遭到失敗的恐懼以及對他人潛在敵意的恐懼,這種恐懼又因為害怕自己的敵意遭到他人的報復而增強。霍妮對病態人格的種種心態進行了精彩而透徹的分析:我們的焦慮、痛苦,以及我們在個人生活和他人交往中所遇到的種種障礙。焦慮、社交恐懼、競爭恐懼、嫉妒、自卑、受虐狂、權力慾、偏執、敏感……哪一個是真正的你?《我們時代的病態人格》系統地論述了我們這個時代競爭的加劇和安全感的喪失,指出當下個人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所能做的就尋求一種積極的競爭模式,《我們時代的病態人格》指引我們保持每個人的個性,而不是把所有的人放在競爭的大潮中聽之任之。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長按二維碼識別購買

傳說此二維碼可測出人格

不信您就試試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下方查看歷史文章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報告首長中國未發現「喪屍」但有幾億「喪人」

我不是學生了,但您依然是我的老師!

或許這個空間我們該給他!

有一種愛情叫楊絳和錢鍾書

請別在說我是「神經病」好嗎?

糖糖

身寬體胖的大號文藝女青年,積極向上樂觀的小妮子,在拼搏的路上智商已掉到250,歡迎來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