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手機上的場景+流量扶持,快應用真的那麼特別嗎?

如今的小程序市場趨於平靜,尚未出現類似國內互聯網市場刀光劍影的景象,但這一局面面臨著被打破的趨勢。隨著百度和快應用聯盟的紛紛入局,微信小程序王者的地位也將迎來挑戰。2018年6月至8月,快應用聯盟和他們未來將要佈局小程序領域的產品已經和相關產業人士近距離接觸了兩個月之久。在這兩個月中,開發者們走遍了上海、北京、深圳、杭州、成都和廣州六個城市,一點一點將快應用的真容展現在開發者和用戶的面前。同時,在最後的廣州站,快應用憑藉快遊戲將小程序市場進行了補完。

快應用高舉的口號是“新生態·見未來”,相較於微信小程序的“無需安裝、觸手可及、用完即走、無需卸載”顯得籠統不少,當然也更具逼格。快應用的開發者們曾在杭州站的時候提到過自家產品和微信小程序之間差異:“從本質上講,二者的差異更多的體現在“軟件開發者(微信)”與“手機廠商間(快應用聯盟)”的身份差異,小程序是依託微信社交化對社交軟件的進一步延伸,快應用則是手機廠商之間基於手機銷售從功能上做出的升級。”也就是說,快應用所打造的是一種基於手機硬件平臺的嶄新形態的產品,而非目前市場上的已有的產品和服務的升級。

建立在手機上的場景+流量扶持,快應用真的那麼特別嗎?

不同於運營了2年的微信小程序,從2017年6月多家快應用廠商建立共同的技術標準,到9月多個主要的快應用場景相繼上線,再到2018年3月20日快應用在北京召開啟動發佈會,僅有這一年壽命的快應用還很年輕。不過在這一年中,快應用的技術基礎正在飛速演進,環境和規則也在逐步成熟,屬於真正的大刀闊斧向前走。那麼和行業老大哥微信小程序相比,所謂的功能升級到底體現在哪裡?對於行業和開發者來說,它的特別之處是造勢還是事實?

建立在手機基礎上的場景和路徑

從快應用聯盟對其的介紹得知,快應用是一個能夠提供一站式服務的APP。簡言之它就如同一個智能的整合機器,將所有APP的功能集於一身;在你需要哪些APP的時候,快應用會通過智能化服務推薦給你。而它的快,就體現在無需安裝,即點即用。當然,如果僅僅是APP的話那它就和微信小程序毫無區別,只是變得更智能了而已。

單純從產品的角度去對比快應用和微信小程序,由於諸多差異存在二者之間並不具備可比性,但細分到功能領域就能看出二者的截然不同,如場景和路徑方面。

建立在手機上的場景+流量扶持,快應用真的那麼特別嗎?

據悉,深知流量和場景重要性的快應用聯盟動用了快應用聯盟十家廠商的資源,推出了“流量扶持計劃”。即“十大廠商統一宣傳、統一步伐、統一內容,提供應用市場Banner、Push等價值超兩億的流量資源對精品快應用進行重點扶持”。從該計劃可以看出,快應用的操作空間在於手機頁面和手機自攜帶的APP上面,包括瀏覽器、應用商店等,這算是快應用在軟件方面和同行業產品的對標,畢竟手機用戶已經習慣了從應用APP中尋找東西,而百度系產品會推薦智能小程序,微信則是小程序,像是UC和阿里旗下也有自己的產品,開發快應用的相關內容並不稀奇,值得注意的是手機頁面上的場景和路徑。

《2018年上半年小程序生態白皮書》曾經記錄了微信小程序上半年的成果和發展方向。其中表示,微信小程序已經開放了64個入口,但這些如果都是建立在微信中,也就是說用戶想要接觸入口要經歷的必須一步就是點開微信,這對市場上的其他產品同樣適用。而一般用戶都會習慣性的將智能手機停留在主頁面上,也就是說,快應用如果將一些場景安置在手機的頁面上,它可能比那些內置在APP中的小程序更方便接觸客戶甚至是更方便的提供服務。當然,快應用也是這麼做的。

在成都站的時候,快應用團隊提到了將場景化入口建立在手機資源本身的想法,而被實施者就是手機的負一屏。

建立在手機上的場景+流量扶持,快應用真的那麼特別嗎?

提到負一屏大家並不陌生,只是它在用戶中的利用率和使用深度都不高。關於這一點快應用團隊也是心知肚明。且負一屏的功能其實比較接近小程序,傳統的負一屏具備的是搜索引擎的搜索功能以及一部分常用網址的快捷方式,非常符合小程序所謂的“即點即用”。不過從沙龍中可得知,快應用對於負一屏更多的是開發,加入更多的功能從而提升利用率,甚至還會加入景點介紹、語音講解、周邊服務等基於快應用提供的相關服務。也就是說,快應用團隊希望從功能上對負一屏進行徹底的改變。當然,功能開發和利用率沒有必然聯繫,能否優於市場上的同期產品還有待觀察,但比較接觸用戶這一點快應用的確在便攜感上提高了一個層次。

略顯模糊的流量扶持和人口紅利

誠然,無論是小程序還是快應用,都需要無數的開發者去將其生態填充完滿,就如同社會上各司其職的工作者一樣。快應用團隊曾在沙龍的現場提到了一個“三方共贏”的計劃,而這裡提到的三方就是“用戶(給予用戶簡單快捷的服務)、廠商(提升整體終端使用體驗的手機廠商以及活用前端技術棧)和開發者(大大提高效率的開發者)”。在這三者中,開發者可謂是鏈接其餘兩者甚至是整個產品的紐帶。

快應用聯盟成員曾在北京和開發者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從產品特點、功能完善、流量扶持、服務體系等多方面聽取了開發者的意見。在快應用團隊看來,由於擁有十家主流手機廠商在硬件和操作系統層面的支持,所以開發者的選擇更多,優化產品也會更加方便。在覆蓋用戶層面,可實現產品一處上傳,十家廠商同時上線,做到更廣泛的覆蓋。

建立在手機上的場景+流量扶持,快應用真的那麼特別嗎?

上述的言論,如果站在開發者的角度去看,的確有一定道理,但並不是全對。首先人多力量大,十家主流手機一定有著自身的優勢,當將這一切集中的時候的確可以給開發者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支持。但廣泛覆蓋用戶,“一處上傳、同時上線”只能算作是小程序市場中的標配。據《2018年上半年小程序生態白皮書》得知,微信的用戶數已經接近11億,換句話說這11億都是微信小程序的潛在用戶群。而快應用聯盟是由中興、努比亞、聯想、一加、小米、vivo、華為、OPPO、金立、魅族組成,根據QuestMobile發佈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18半年大報告》顯示,以上十家廠商的用戶規模佔比約64%左右,而中國2018年手機用戶達到了13億,也就是說快應用聯盟覆蓋的用戶數量約為8.3億左右,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快應用所說的廣泛覆蓋只是達到了行業的基本要求,甚至比起微信還相差一定距離。

建立在手機上的場景+流量扶持,快應用真的那麼特別嗎?

上面曾提到快應用的流量扶持計劃,該計劃其成績可圈可點。據相關報道顯示,6、7兩月期間快應用整個活動曝光量為13億,活動頁面PV量7千萬,參與扶持的快應用包括唯品會、餓了麼等。其中,藝龍快應用憑藉400%的新增UV高居榜首,而排名最低的攜程快應用新增UV也達到了156%、其訂單量和PV量分別增長了173%和324%。可以說,這樣的數據對於處在人口紅利已經瀕臨匱乏的開發者們的確是一條新的出路,但鑑於快應用屬於新平臺,無法辨別人口紅利到底是新開發還是過去市場的移植。也就是說,這些人有可能是從之前的APP上“慕名而來”,那對於新的開發者來說,如今的這片市場只能算作是一片藍海,而且他們的競爭對象是那些所謂的行業巨頭。

除卻以上,真正將快應用和微信小程序區別開的就是智能化。在上海站的時候,快應用團隊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去介紹快應用的智能便攜性:

“如以往用戶點外賣的時候首先需要到應用市場下載相關的APP,如果是一個精打細算的人,他可能還會同時下載美團、餓了麼等多個APP進行比價選擇。但當你下載了快應用的時候,用戶想要點外賣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在搜索欄輸入外賣二字,屆時系統會直接通過智能推薦選擇出最優項,無需下載其他應用,大大減少手機負擔。且不只是外賣,打車、訂餐、看電影等一切業務,快應用均會做到智能提醒,智能優選。”

看得出,快應用團隊在提高便攜性上的確十分用心,而在人類時間更趨於瑣碎的當下,智能化帶來的便攜性一定會為其吸引到更多的用戶。不過這並不是快應用能夠一家獨大的資本,畢竟功能可以增加,且百度佈局小程序的產品就叫“智能”小程序。

總結:

縱觀以上可知,快應用和微信小程序各有優劣。在智能化和便攜性方面,快應用具備著一定的優點,而反觀用戶覆蓋,相比行業老大哥可能就稍顯不足。誠然,快應用對自身的定位非常準確,活用手機本身的資源也是他們的優勢所在。不僅如此,快應用的出現甚至可以帶動手機銷量,從而達成雙贏的效果。就這一角度而言,快應用的戰略地位就高出了很多。不過,這些優勢都需要良性的平臺作為支持。而從現在快應用用戶量只能達到行業基礎的情況來看,快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建立在手機上的場景+流量扶持,快應用真的那麼特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