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泉山紅色旅遊 喚醒塵封的記憶

大泉山紅色旅遊 喚醒塵封的記憶

大泉山紅色旅遊 喚醒塵封的記憶​​
大泉山紅色旅遊 喚醒塵封的記憶​​​​紀念館館長李建明,54年出生,大同商業奶牛場工人,1966年,少年時代的他,對大人之間的紀念章交換,充滿誘惑。80年代中期開始紅色產品收藏,2016年,把家從市裡搬到大泉山,進行紅色紀念館的建設。
大泉山紅色旅遊 喚醒塵封的記憶

毛澤東與林彪
大泉山紅色旅遊 喚醒塵封的記憶毛主席語錄
大泉山紅色旅遊 喚醒塵封的記憶1964年,人民日報號外,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大泉山紅色旅遊 喚醒塵封的記憶偉大領袖毛主席
大泉山紅色旅遊 喚醒塵封的記憶華國鋒

大泉山紅色旅遊 喚醒塵封的記憶毛主席、周恩來、


​林彪
大泉山紅色旅遊 喚醒塵封的記憶當年計劃經濟下的各種

​供應票證
大泉山紅色旅遊 喚醒塵封的記憶糧本
大泉山紅色旅遊 喚醒塵封的記憶當年報紙

大泉山紅色旅遊 喚醒塵封的記憶農民畫

大泉山紅色旅遊 喚醒塵封的記憶​​



​英雄人物
大泉山紅色旅遊 喚醒塵封的記憶大泉山紅色旅遊 喚醒塵封的記憶​​

​大泉山位於陽高縣大白登鎮西南八里左右。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河北省懷來縣貧苦農民張楓林、原籍天鎮縣顧家灣村的貧苦農民高進才先後來到這裡,兩個人憑著一點積蓄開始自發地治山治坡。陽高縣得知他們的事蹟是在1951年,當年全省農民捐獻“愛國豐產號”和“新中國農民號”飛機支援抗美援朝時,他們二人捐獻了5000斤山藥,“就是這5000斤山藥蛋,讓當地發現了這兩個植樹楷模”。   

1955年,陽高縣委書記王進為此寫了一篇典型調查報到省委,這篇文章後被收入毛澤東主編的《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中。1955年11月1日,毛澤東把原來的標題改成醒目的《看,大泉山變了樣子》,同時寫下了熱情洋溢的按語:“很高興地看完了這一篇好文章。有了這樣一個典型例子,整個華北、西北以及一切有水土流失問題的地方,都可以照樣去解決自己的問題了。並且不要很多的時間,三年、五年、七年或者更多一點時間,也就夠了。問題是要全面規劃,要加強領導。我們要求每個縣委書記都學陽高縣委書記那樣,用心尋找當地群眾中的先進經驗加以總結使之推廣。”      

之後,大泉山這個全國水土保持的典型開始名揚神州。

如今的大泉山, 天空明朗,空氣清新,來自五湖四海的驢友們稱大泉山村為天然氧吧。

大泉山百里生態長廊,18.37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森林覆蓋率達93%,路在山中,人在林中,影在霧中,無愧於森林公園這個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