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滎經縣「立體式」管理農民夜校破題「三難」

雅安市荥经县“立体式”管理农民夜校破题“三难”

四川新聞網雅安10月9日訊滎經縣結合“大調研”活動,深入基層走訪,為農民夜校“把脈”, 堅持問題導向,以改革為突破口,創新工作機制,以“立體式”管理破解師資匱乏、吸引力弱、資源不均三大難題,助推鄉村振興。

一、“循環互通”管好聯席會議,強化師資力量“供給側”

一是自上而下公開師資課程。組織農林水利、人社就業等25個職能部門組成聯席會,為農民夜校師資庫充實了66名專業講師和2個培訓授課組織,開設4大類60餘門培訓課程,並將課程和講師進一步整合,向全縣農民夜校公開,在保障選課自由度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力量。二是自下而上收集基層反饋。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收集講師排課情況、群眾課程需求以及存在的問題,每季度召集1次聯席會議,向成員單位反饋基層意見,並根據反饋情況及時調整師資課程安排,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迴音,實現精準對接。截止目前共召開2次聯席會議,向與會單位反饋了包括授課內容單一、師資流動大等6個問題。三是上下聯動豐富夜校載體。充分發揮各聯席會成員單位職能優勢,在傳統教育模式基礎上,積極在105家農民夜校探索實踐“遠程+實訓”“課堂+現場”“集中+流動”等教育培訓新模式,讓每一位群眾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有效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二、“由內而外”抓實積分管理,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側”

一是內化群眾意願融入細則。深入分析群眾需求,找準夜校學習成果轉化慢的痛點,構建夜校積分管理制度。群眾可以以報名積基礎分,以參學積日常分,以參與授課、提供案例等方式積附加分,在年底可憑積分兌換獎品,激發群眾參學積極性。全縣以《新添鄉廟崗村農民夜校積分管理制度》為參考範本,根據各村特點,打造“量體裁衣”式的積分管理細則。二是外化積分制度公開公示。各村通過村民大會確定自己的積分對象、渠道和程序並對外公開,每半年公示1次村民個人積分臺賬,包括學員參學記錄、積分情況、加減分情況等,積分制度全程透明。目前全縣105所夜校均已公示上半年積分情況。三是細化操作流程便於執行。明確“黨員申請+記錄員登記+村支部複審+黨員大會宣佈+公開公示+上報鄉(鎮)黨委備案”的積分換算流程,增強積分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三、“以點帶面”優化資源配置,打造示範建設“主幹線”

一是點上開花。根據各個鄉鎮摸底情況,結合調研瞭解,篩選出31個貧困村、2個20戶以上貧困戶的非貧困村以及19個基礎紮實夜校作用發揮好的村共計52個農民夜校示範點,建設力量重點傾斜。二是線上串聯。根據滎經地理特點深入分析,優中選優再重點打造同樂——廟崗——鳳槐一線和豆子山——萬年一線的農民夜校,同時帶動這條線上相鄰的村、城周邊的村、各種重要路口的村建設農民夜校。三是面上共建。定期組織夜校示範點上“公開課”,讓示範點以外的53個村參與旁聽,對標先進積極改進,共同推進滎經農民夜校建設。(滎經縣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