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一對父子,兩人都喜歡文學。父親是個頗有聲譽的舉人。兒子聰明機敏、記性好,從小就學著作詩寫文章。父子倆經常在一起吟詩作對,其樂融融。
有一年晚冬,大雪過後,天空中升起了太陽。太陽暖洋洋的,把屋頂上的雪都曬化了,雪水順著屋簷滴滴答答地往下流。
父親看著這美景,來了興致,把兒子叫過來,指著屋簷出了個上聯:“日曬雪消,簷滴無雲之雨。”
兒子想到春天和秋天經常看到颳風的情景,眨巴眨巴眼睛,對道:“風吹塵起,地生不火之煙。”
父親一聽,心想,對呀!風吹起的塵土,不就像不生火的煙嗎?這下聯對得真是又工整又巧妙,兒子真是才思敏捷呀!
春夏之交,父子倆一起出去郊遊。
父親看到一片使君子(一種中草藥,夏天開花,花瓣兒起初是白色的,會慢慢改變顏色),微微一笑,停下腳步,吟出一句:“使君子花,朝白,午紅,暮紫。”
兒子聽了,低頭凝眉,沉思了好久,也沒想到下聯。
在回家的途中,兒子猛然發現道旁有幾株虞美人(又叫麗春花,是一種很好看的草花),眉頭一展,對父親吟出了下聯:“虞美人草,春青,夏綠,秋黃。”
父親說的使君子花,花色早、中、晚一日三變。兒子對的虞美人草,一年之中春、夏、秋季顏色三變。
轉眼夏天到了。一天,父子倆經過一個曬穀場,看見一個小孩在看守場子裡的稻穀。這時,不知從哪裡跑來幾隻雞,可能是餓壞了,居然大搖大擺地踱進曬穀場,旁若無人地啄稻穀吃。看守的小孩急忙大喊一聲,將手中的竹筒砸向那幾只偷吃的雞,把它們全都趕跑了。
父親捻鬚一笑,對兒子說:“飢雞盜稻童筒打。”
這個上聯使用了三組同音字——“飢雞”“盜稻”“童筒”,將兒童趕雞刻畫得惟妙惟肖,妙趣橫生。要對出下聯來,難度極大。
兒子聽了後,一時半會兒也對不上來。
回家後,兒子躺在竹床上正欲睡覺,仰面看到房樑上有一隻老鼠在小憩。突然,父親咳嗽了一聲。老鼠聽到人聲受驚,“吱”地一聲從房樑上竄了下來。見此情形,兒子興奮地從床上爬起來,對父親說:“下聯我想出來了——暑鼠晾梁客咳驚。”
父親聽了,哈哈大笑。
時間飛逝,很快,兒子也長大成人了。一天清晨,父子倆起床後在院子裡散步,看見紅日從東方升起,彩霞萬縷,映照著西方的像銀色鐮刀一樣的殘月。兒子不禁觸景生情,感慨地說:“日在東,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父親拍了拍兒子的背,語重心長地說:“子在右,女在左,世間配定好人。”
閱讀更多 中華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