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海軍吞金巨獸還不止一個!這樣的艦隊有何存在的必要呢?

應當承認的是,美軍大量國防項目為了加快進度草草簽了合同,美國防部也一直在弄清楚為何許多項目在總歸是冒險的決定。最典型的就是CG(X)新型巡洋艦計劃,本來要取代2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後來被DDG-1000所代替。DDG-1000本級艦從艦體設計、電機動力、指管通情、網絡通信、偵測導航、武器系統等,無一不是超越當代、全新研發的尖端科技結晶,展現了美國海軍的科技實力、財力的雄厚以及設計思想上的前瞻,是美國海軍的新世代主力水面艦艇。除了航空母艦、海軍陸戰隊外,以往美國海軍投送武力至陸上的重要武器就是不死老兵──依阿華級戰列艦(Iowa Class)。但是這批巨炮軍艦已經於90年代永久除役。因此,確立對陸地投送武力的未來新方針之後,美國海軍開始規劃對地投送武力的新型水面艦艇。有趣的是,DDG-1000也面臨問題,單艦70億美元,也算是絕了。還有EFV遠征兩棲突擊車,單價達到700萬美元。

美媒:美海軍吞金巨獸還不止一個!這樣的艦隊有何存在的必要呢?

武庫艦一度被部分媒體譽為將取代航空母艦的明日之星,但是這種設計十分極端的艦艇在美國海軍內部引發了頗大的爭議,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獨立偵測、運作與自衛的能力,需要其他友艦支援保護,在詭譎多變的戰場上可說是限制重重且風險極高;作戰時如果無法順利獲得友軍傳輸資料,武庫艦將淪為滿載炸藥的浮動標靶。雖然武庫艦看似武力強大,但是在實際執行武力投送任務時,使用彈性卻比不上航空母艦艦載機。身為全球頭號強權美國的新世代主力水面艦艇,本級艦從艦體設計、電機動力、指管通情、網路通信、偵測導航、武器系統等,裡裡外外無一不不是超越當代、全新研發的頂尖科技結晶,再度展現了美國海軍無與倫比的科技實力、財力以及思想上的前瞻遠見,全球頭號海強的架勢展現無遺。

美媒:美海軍吞金巨獸還不止一個!這樣的艦隊有何存在的必要呢?

著名的吞金巨獸還不止一個,科曼奇直升機已經花了80億美元,後來也不了了之。RAH-66武裝直升機先進的導航與目標瞄準系統能在夜間提供高清晰度戰場紅外圖像,從而使該直升機具有優良的作戰能力,主要執行武裝偵察、反坦克和空戰等任務,最突出的優點採用了前所未有的全面隱身設計,整體的隱身、機身多面體圓滑邊角設計、採用吸波材料、發動機進氣口設計、排氣管降溫遮掩設計、涵道風扇尾槳設計等,被稱為直升機中的F-117,RAH-66武裝直升機由美國波音公司(Boeing)研製,原計劃作為新一代偵查武裝直升機,成為美國陸軍的主力機種,以取代AH-1武裝直升機和OH-56偵察直升機,並部分替代AH-64武裝直升機,但最終2004年被取消。最近幾個大項目中,要數瀕海戰鬥艦了,這個項目就是不走捷徑的典型代表,因為這一項目跳過了傳統分析過程的“原罪”,導致了在建造首艦的過程中改變設計,並花了不少錢,過少的艦員編制以致無法保證維護,並且制約了殺傷力和存活性。

美媒:美海軍吞金巨獸還不止一個!這樣的艦隊有何存在的必要呢?

因此瀕海戰鬥艦在美海軍體系中幾乎得不到發揮的空間,在打海盜作戰中又顯得火力過剩,戰鬥力浪費,為響應“由海向陸”的戰略轉型,美海軍在21世紀初提出“瀕海戰鬥艦”的概念。這種號稱近海“格鬥之王”的戰艦,主要進行跨海近岸作戰,為航母編隊充當急先鋒,奪取近海控制權。排水量控制在3000噸以內的瀕海戰鬥艦,成為美海軍實現戰略轉型的關鍵,瀕海戰鬥艦的艦體結構採用可組合的系統結構,簡單地說就是可以根據任務的變化換裝不同的模塊。按照原始設想,瀕海戰鬥艦將用於代替艦隊的護衛艦、掃雷艦和巡邏艇。但新的評估結論是:該艦性能不及現有的護衛艦、掃雷艦,而作為巡邏艇又太大了,無法達到它將要代替的艦艇原有的作戰性能。對於瀕海戰鬥艦的未來,估計美軍自己都不知道怎麼走,因為中國海軍以及岸防部隊的火力已經遠遠超過瀕海戰鬥艦能夠提供的火力掩護,滲透無法實施,那麼這樣的艦隊有何存在的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