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演練都是實彈毀傷測試!全面驗證戰力和殺傷力究竟何爲?

眾所周知,美國的蘭德公司一向以戰術戰略計算推測而聞名於世,蘭德公司發佈,美國空軍在亞太的軍事基地在中國火箭軍範圍之內,因此必須受到美軍的重點照顧。如果能保證這個基地沒有軍事戰機起飛能力的情況下,必須有278枚導彈癱瘓這個基地,並且只能癱瘓這個基地一個月。這是美國蘭德公司的推測演化,在理論上證明是可行的,可是在實踐中不一定是可行的。彈道導彈是一種導彈,通常沒有翼,在燒完燃料後只能保持預定的航向,不可改變,其後的航向由彈道學法則支配。為了覆蓋廣大的距離,彈道導彈必需發射很高,進入空中或太空,進行亞軌道宇宙飛行;對於洲際導彈,中途高度大約為1200公里。洲際導彈一般都是有核國家才配備,被視為核三位一體的最基礎一極,戰略彈道導彈通常用來用於打擊政治和經濟中心、軍事和工業基地、核武器庫、交通樞紐等目標。

如今中國演練都是實彈毀傷測試!全面驗證戰力和殺傷力究竟何為?


中國的劃分標準一般為中程導彈射程為1000~3000千米,遠程導彈射程為3000~8000千米,洲際導彈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各國按射程分類的標準不盡相同,例如美國、前蘇聯在限制戰略武器會談中規定:中程導彈射程為1100~2700千米,中遠程導彈射程為2700~5500千米,洲際導彈射程在5500千米以上。對於中國而言,彈道導彈不僅僅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在更大程度上是WMD和常規彈頭的高效運載系統。在某些情況下,中國將彈道導彈視為比性能更先進且效能更高的運載系統(如作戰飛機或甚至射程很遠的火炮)的相對低成本替代品。因此,對於很多中國人而言,彈道導彈可以作為常規戰爭的武器系統,或者作為常規和WMD威懾武器的運載系統,具體情況將視導彈射程及彈頭體積和型號等因素而確定。中國規模相對較小的遠程導彈作戰力量主要是作為中國核武器的運載系統。

如今中國演練都是實彈毀傷測試!全面驗證戰力和殺傷力究竟何為?


部署這些武器系統的唯一目的是對敵形成威懾,即通過使作戰能力更強的有核國家(如美國和俄羅斯)的少數重要的人員稠密地區和主要前沿軍事基地(即所謂的“具有反擊價值”的目標)處於遭受中國核打擊的危險之下,防止其對中國使用核訛詐手段或實施核打擊,與此同時也警告諸如印度這樣的有核國家或急切想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不要試圖對中國使用或威脅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中國根據上述能力要求組建了一支“有限的自衛反擊”核力量,它可以根據北京選擇的目標對其實施核報復打擊。中國由此形成“最小化威懾”作戰原則,這種威懾的有效性將取決於敵方無法在第一次打擊中摧毀中國所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尤其是其戰略導彈力量。在此時,中國研究的重點在於,如何使用最少的導彈,達到更好地打擊效果。在去年,中國發射了近100枚導彈,主要是針對各種目標的毀傷性程度測試,其中頗受關注的尤為在去年發射的十發東風-21導彈測試。

如今中國演練都是實彈毀傷測試!全面驗證戰力和殺傷力究竟何為?


東風-21彈道導彈已經成為解放軍裝備序列中先進程度最高的武器之一,東風-21C通過加裝多種彈頭誘餌使反導系統難以攔截,打擊精度接近巡航導彈,真正具備摧毀駐日美軍基地的能力。反航母改型,則為解放軍提供了一種費效比較高的對抗美軍航母戰鬥群的手段。東風-21彈道導彈與美俄原中程彈道導彈相比,兼有很高的打擊精度和靈活的戰略機動性,靜態性能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另外東風21C還因為配有多種彈頭誘餌還具備了很強的突防能力,因而東風21系列導彈堪稱解放軍中最先進的武器。東風-21彈道導彈能夠攻擊位於中國沿海外2000公里處的美海軍航母和其他水面作戰艦艇。它能覆蓋美國和中國的水面作戰艦艇可能衝突的熱點海域,並有可能迫使美國航母戰鬥群不敢輕易靠近這一海域,這就基本遠離了臺海衝突的登陸地點。 DF-21C反艦彈道導彈發射前,先由偵查衛星、地基雷達與無人機構成的網絡系統可以定位數千公里外的美國航母,然後引導導彈,使之飛向預定目標。東風導彈威力絕對是名不虛傳,我們可以看到十發東風導彈擊毀混凝土機時一秒就將其炸為碎片,猶如開掛切菜般暢快淋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