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他們,大清早就滅亡了——李鴻章、左宗棠、袁世凱老照片


太平天國一役,晚清漢臣地位迅速提升,雖不能真正與滿臣平起平坐,但已經是清朝存在與否的重要力量。晚清四大名臣所代表的的漢族大臣們支撐大清危局半個世紀,可謂清朝的股肱。圖為中年時期的李鴻章。李鴻章,生於1823年2月15日,薨於1901年11月7日,安徽合肥肥東人。李鴻章是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李鴻章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李鴻章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圖為李鴻章便裝照。

晚清另一位名臣,左宗棠,生於1812年11月10日,薨於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圖為身著便裝,頭戴頂戴花翎的陝甘總督左宗棠側面照。


左宗棠戎馬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平叛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等重要歷史事件。尤其是平定回亂、收復新疆,對保衛中國西北地區貢獻頗大。圖為身著官服,項掛朝珠的陝甘總督左宗棠正面照。

劉坤一,生於1830年1月21日,薨於1902年10月6日,晚清軍事家,政治家,湘軍宿將。字峴莊,湖南新寧人。中日甲午戰爭時,支持對日作戰,並任湘軍統帥指揮湘軍出關與日軍交戰。1895年強學會成立,他表示支持。維新運動起,他攻擊康、梁變法,但又反對廢黜光緒帝。1901年與張之洞連上三疏,請求變法,提出興學育才、整頓朝政、兼採西法等主張,稱“江楚三折”,多為清廷採納。圖為劉坤一肖像照。

張之洞,生於1837年,薨於1909年,字孝達,號香濤,又是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出生於貴州興義府,祖籍直隸南皮。張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領,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創辦了自強學堂、三江師範學堂;政治上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等等。圖為1903年5月14日,兩江總督張之洞奉旨入京陛見途中,在保定府與英軍高官合影。


袁世凱,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字慰亭,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漢族,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袁世凱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可以說,袁世凱是李鴻章去世後,第一位洋務干將。圖為擔任山東巡撫時期的袁世凱。

至1905年北洋六鎮編練成軍,每鎮一萬二千五百餘人,除第一鎮系滿洲貴族鐵良統率的旗兵外,其餘五鎮都在他的控制之下,重要將領幾乎都是小站練兵時期的嫡系軍官。同時,袁世凱還兼任督辦電政大臣、督辦鐵路大臣及會議商約大臣等。發展北洋工礦企業、修築鐵路、創辦巡警、整頓地方政權及開辦新式學堂等方面,都頗有成效。通過辦理新政,他得以“內結親貴,外樹黨援”,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龐大的北洋軍事政治集團。圖為戎裝照。

袁世凱北洋集團勢力的擴張,對掌握中央政柄的滿洲親貴集團的世襲地位構成嚴重威脅。皇室親貴煽動一些御史上疏屢彈劾袁世凱權高勢重,甚至預言將步曹操、劉裕後塵。雖然袁主動辭去各項兼差,並將北洋軍交陸軍部直接管轄,又被調離北洋等。但攝政王載灃還是以足疾為由將他“開缺回籍養痾”。圖為袁世凱在河南安陽洹上村“隱居”時的留影。而這,似乎加速了大清的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