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自己被三件事所控制:過去,別人和名利|中年之悟

別讓自己被三件事所控制:過去,別人和名利|中年之悟

安靜地獨處,是一種難得的自由。西哲叔本華這樣《論獨處》:“人們聚會的場面越大,就越容易變得枯燥乏味。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熱愛獨處,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

國慶放假七天,我難得清閒,就宅在家中,輕鬆愉快地讀書。

我一邊讀書,一邊反躬自省。忽然發現:人到中年,很容易被三件事所控制。這三件事,分別是“過去”、“別人”和“名利”。

別讓自己被三件事所控制:過去,別人和名利|中年之悟

對於過去,許多人耿耿於懷。他們無法忘懷過去所受的痛苦與屈辱,無法放下已經發生的悲劇與錯誤,進而自困於“記憶與回憶的牢籠”裡面,走不出來。

被“過去”控制的人,就像一臺控制系統出現紊亂的汽車,無法按正確的方向、正確的道路前行。

別讓自己被三件事所控制:過去,別人和名利|中年之悟

我們常常羨慕別人的成功、別人的光鮮、別人的強大、別人的幸福。羨慕之餘,我們還有意無意地逼迫著自己成為像別人那樣的人。可是,每個人只能成為他自己。“我就是我”,誰也無法去做不像自己的別人。一個人不用活得像別人一樣,一個人只要活成自己就行了。

被“別人”控制的人,永遠無法做真實的自己——一個有尊嚴有追求有夢想、也有軟弱與頹廢的真實自我。

別讓自己被三件事所控制:過去,別人和名利|中年之悟

關於名利,無需我贅言。就像《紅樓夢》中的“好了歌”所唱: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名利如韁鎖。被“名利”控制的人,就像一頭蒙著眼推磨的驢,自以為走了很長的路,其實只是圍著磨盤轉了很多圈而已。

別讓自己被三件事所控制:過去,別人和名利|中年之悟

有人問一位大師:“什麼是修行?”

大師說:“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那人疑惑道:“就是吃飯睡覺?”

大師說:“就是吃飯睡覺。”

那人很失望,面露不屑的神色:“如果這就是修行,那豈不是所有人都在修行?”

大師說:“ 一般人吃飯時不好好吃飯,有種種思量;睡覺時不好好睡覺,有千般妄想。而我和他們不一樣,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

我安靜讀書,越讀越明白。

是啊,活在當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你一直生活在過去和未來,生活在別人眼睛裡,一直在“得不到”和“已失去”的痛苦狀態裡徘徊——那麼你的當下,就是抑鬱的、焦躁的、緊張不安的。

別讓自己被三件事所控制:過去,別人和名利|中年之悟

人到中年,越活越明白。

我時常告誡自己:一切都會隨著時間而流逝,回憶越來越淡薄,痛苦也會越來越少。

活在昨天的人,抑鬱著;活在明天的人,焦慮著;活在別人眼裡的人,不安著。

抑鬱的人糾結於過去無法挽回;焦慮的人恐懼於未來無法掌控;不安的人時刻關注別人的眼光。

人生就是如此。別自輕自賤,也別太自戀。大家都忙,哪有那麼多人閒著沒事關注你?

別讓自己被三件事所控制:過去,別人和名利|中年之悟

中年夜讀,我用《羅蘭小語》提醒自己:

“不值得回憶的事之所以常常縈繞腦中不能忘去,是由於生活太閒散和太單調所致。在這種情形下,你應該為自己找點事情做,或者出去走走,使生活有變化。生活有變化,那原來令你困擾的事就不會再顯得那樣突出和重要了!”

別讓自己被三件事所控制:過去,別人和名利|中年之悟

我用盧梭《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安慰自己:

“如果世間真有這麼一種狀態:心靈十分充實和寧靜,既不懷戀過去也不奢望將來,放任光陰的流逝而僅僅掌握現在,無匱乏之感也無享受之感,不快樂也不憂愁,既無所求也無所懼,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處於這種狀態的人就可以說自己得到了幸福。”

別讓自己被三件事所控制:過去,別人和名利|中年之悟

我還用阿德勒《自卑與超越》勉勵自己:“人可以有兩種活法:一是活在自卑之中,被外界推著走;二是克服自卑,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小天地。”

————

作家寄語:以文會友,同悟中年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