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中筠丨新公益出現的必然

本文為2015年9月9日《財富的責任與資本主義演變》首發會上資先生的演講,標題為編者自擬。

資中筠丨新公益出現的必然

資中筠:張維迎老師是很有見解的,他的絕大部分觀點我都同意,只是想做一點補充。資本主義本身和自由市場是創造財富的,我絕對同意。過去認為富人就一定是罪惡起家,這些都是錯的。但是,有一點,在現實社會里,自由市場這個規律本身並不是像理想的幾何的點面線一樣,線是絕對沒有面積的,面是絕對沒有體積的,沒有那麼純而又純的自由市場經濟。我剛剛說的代際的公平常常是會被打破的。因為在現實社會,在接力賽的起點是一樣的,第一棒的人跑得特別快,接第二棒的人就佔便宜了。雖然第二棒的人跑得慢,但第一棒跑得快,他的起點就不一樣了。在現實社會里,過了幾代以後出現了並不是由於公平競爭而產生的差距,這是需要補足的。

大部分人發財是由於他的努力,由於他的聰明,由於他的機遇。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財富和他的努力都是相稱的。我經常引用巴非特的一句話,我覺得非常精彩,他說模範教師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學生,他得到的報酬是家長的感謝信。一個在戰場上冒著生命危險救了戰友的士兵,他回來得到的報酬是一枚勳章。有一個人從不同的證券定價中看出了毛病,得到了好幾百億的財產,那就是他自己。他覺得這不公平。人家付出這麼多的代價就得到這麼點回報,可是他只是靈機一動,忽然就得到這麼多的財富。他感覺自己得到那麼多錢不是太公平。所以他把90%的錢都捐出來。他是從這個角度出發,他覺得自己並不是從非常公平的情況下應該得到的,相比模範教師和士兵,到底誰的貢獻大,這個很難說,可是他一下子得到那麼多的錢。我的意思是說,在一個自由市場,並不是所有收入都是公平的。

另外,我也同意不能培養懶漢。一個家族裡有一個人特別有出息,發家致富了,所有那些吃喝嫖賭的家族都要靠他,覺得他理所應當的應該幫助我,這是中國最大的陋習,我是很同意的。但是,並不是所有願意努力和非常優秀的青年人都能夠有機會找到合適的職業,特別是在失業率比較高的情況下。在這種情況下,公益事業給他提供幫助是必須的。在現實社會里,並不是說只要有了市場經濟、只要有了資本主義,一切就都公平了,這是不可能的。

我比較反對社會達爾文主義,自然界的達爾文主義,條件是完全一樣的,一場暴風雨、水災過去之後還能生存下來的物種就是適者生存。但是,在人類社會,一場暴風雨來了,有的人已經蓋好房子了,有的人沒房子,後果有不一樣。生一場病,有人能看得起,有人看不起病,這又不一樣。在人類社會里,社會達爾文主義是不太能夠站得住腳的。在這種情況下,外界的干預,政府適當的制定一些法律、規則還是必要的。也就是說,社會發達到這個程度,放任自流的經濟都沒有了。計劃時期的干預已經完全失敗了。

我知道張老師是完全反對福利國家,但我覺得開始還是起到一些作用的,在改良社會,而不是造成社會革命。那種暴力革命推翻原來的制度,建立計劃經濟,這已經證明完全失敗了。民主主義的福利社會在開始的時候還是起到好的作用的,但現在已經弊端叢生。只有像瑞典、北歐這些國家已經造成了一種文化,人的心態就跟別的國家不一樣,它

就是非常安靜。法國工會的力量實在太大了,使得政府寸步難行。舉個例子,法國郵電工會就不允許快遞的出現。

新公益裡就有這樣一條,過去有很多造成社會不公平的原因,治理方式有很多,現在都已經到了效率不高的地步,所以要出現新的公益。但是,它的前提是承認在資本主義社會之下是有不公平的,不是說自然而然就一定永遠公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