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楠谈共享:人人共享的城市,既要全民共享,也要全面共享

第三次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提出了一个目标:人人共享的城市,倡导“所有人的城市”的理念;在国内,共享发展的理念也深入人心。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每一位共享者在均等地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该反思一下,共享的背后有哪些社会责任和社会成本。

本文字数:1424字

阅读时间:5分钟

石楠谈共享:人人共享的城市,既要全民共享,也要全面共享

共享不是新概念,不过近年来这个词很热,去年曾有人把它列入年度十大流行词语。

石楠谈共享:人人共享的城市,既要全民共享,也要全面共享

从国际上看,联合国“人居三”大会提出了一个目标:人人共享的城市,倡导“所有人的城市”的理念,今天的城里人,或者未来新增的城市居民,不管你的社会背景如何,都同等享有居住在城市、追求品质生活的权利,也同等享有参与城市建设、发展经济的机会。联合国从权利的角度入手,希望保障每位公民平等共享的权利,同时也隐含着每个人对于经济发展和品质提升的责任。其背后是希望通过城市规划等手段,提高城市的社会包容性,消灭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种歧视。

石楠谈共享:人人共享的城市,既要全民共享,也要全面共享

在国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共享发展的理念。所谓共享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全民共享,人人享有,一个不能少。这些年推行的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正是从制度上破解身份化管理模式可能存在的歧视性安排,而精准扶贫则是着眼于补短板,让每个人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共享发展的另一层含义在于全面共享,让人民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从建设法治社会,到环保督察,着眼于各个领域的基本制度建设;从解决温饱问题,到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说的不只是数量提升,而是小康社会的全面要求。共享发展还意味着共建共享,共建就是共享参与的权利与责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成为共享发展的基本路径。此外,共享发展还包含着渐进共享的内涵,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逐步实现共享。

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已经先富裕起来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

缩小区域差别,全国人民全面奔小康。城乡之间可能存在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但在享受公共服务和生活品质方面,不应该存在制度性不平等。每个家庭的住房区位、面积上可能有差异,但在制定住房政策和规划时,应该保障每个人得到同等重视,享有平等的机会。很明显,平等,讲的是权利、机会和规则的公平,讲的是权利与责任的平衡。共享发展不是绝对平均,不是自我中心,不是坐享其成,不是一夜暴富,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有趣的是,这些年出现了不少以共享为名的新鲜事物,其中不乏扛着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大旗,而实际效果却可能引发隐隐忧思的事物。以共享单车为例,一方面人们在欢呼,理念创新让更多的人重新回归骑行,可以促进低碳出行,有助于解决公交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家感受到了资本的巨大推力,触目惊心的共享单车坟场,形象地展示了无视资源环境代价的恶性竞争,让人们体会到资本的盲目与贪婪。同时,大家难免感叹制度和管理的滞后与缺位,使得原本美好的愿望,被现实洗刷得遍体鳞伤。其中的原因固然复杂,简单地指责投资者缺乏社会责任、监管者缺乏担当意识,未必解决问题,更不应该因为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对这些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加以一概否定,重要的是,每一位共享者在均等地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该反思一下,

共享的背后有哪些社会责任和社会成本。

石楠谈共享:人人共享的城市,既要全民共享,也要全面共享

对于规划师而言,共享既是一种基本理念,也是一个基本方法,细究一下会发现,这涉及到规划的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还是倡导公平正义?也涉及到规划的价值导向,是身份化地区别对待,还是强调人人平等?这类看起来抽象枯燥的概念,如今变得非常实际,值得每位规划师仔细琢磨。

石楠谈共享:人人共享的城市,既要全民共享,也要全面共享

今日话题

你眼中的“共享”是什么样的?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刊载于《城市规划》杂志2018年第7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