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產能配置,高庫存來應對,成本怎能這樣來節約?

2018困難中的中小製造業工廠,堅持中的工廠老闆們,別讓自己的錯誤讓工廠走入困境。

民營生產型企業,特別是汽車配套企業,特別容易犯一個錯誤:產能配置不合理,又擔心耽誤交期,因此提前生產大量庫存產品。

結果,一佔用流動資金,二產品呆滯風險,三成本可能更高。

低產能配置,高庫存來應對,成本怎能這樣來節約?

很多民營中小製造工廠產能配置時,過度節約成本,人員能少則少,每天交付量300套,產能配置時乾脆200套。

差的產能怎麼辦?平時、週末拼命加班,淡季瘋狂做庫存。

結果資金被大量佔用,直至資金週轉不過來,拖供應商貨款,工資延遲發放,帶來一系列問題。

本來企業的運轉就需要良性的現金流作支持,現在資金全在庫房的一堆貨上。

低產能配置,高庫存來應對,成本怎能這樣來節約?

提前生產庫存,你考慮過這些問題嗎?

1、別的工廠都能拖供應商貨款,我為何不可?供應商心中對客戶貨款拖欠都有一個承受度,別的工廠承受程度是500萬,你是小工廠,可能50萬時供應商就拼命追款或斷供。

2、有些材料得花現金購買。作為中小工廠的你,鋼材你不用現金?能欠款超過1個月嗎?提前生產,客戶給你漲價嗎?給你利息嗎?

2、資金成本非常高,你一邊在找貸款,一邊把錢壓庫房?感嘆,利潤還剩多少?

3、提前把產品丟庫房,場地需不需要成本?防護需不需要成本?倒庫、轉運需不需要成本?管理的人員需不需要成本?盛具需不需要成本?以上過程中不小心帶來返工、返修需不需要成本?

4、提前生產大量庫存,恐怕客戶訂單並未下給你吧!客戶未來訂單量減小怎麼辦?設計變更怎麼辦?客戶產品下線怎麼辦?

不知道工廠的成本核算環節考慮這些問題沒有?過度節約人力,降低產能配置,提前生產大量庫存產品,就真能“節約”成本嗎?

低產能配置,高庫存來應對,成本怎能這樣來節約?

看看:

一汽車座椅工廠,旺季日交付量在300套左右,老闆為節約人力成本,實際配置產能在200套/天。應對的方式便是在淡季瘋狂做庫存,別人放假我生產。最終庫存狀態是:成品3000套左右,半成品還有3000多套。

座椅非常佔用場地,場地不夠再租,租了1000多平米的臨時庫房,一個月20多萬的費用,3個月六七十萬,沒了!

租的場地距離工廠1公里距離,轉運費用呢?5、6萬吧!盛具不夠怎麼辦?直接放地上,仿塵還需PE膜,還需人員管理......這成本啊,算不清楚了。

結果呢?連續兩個月交付沒問題了。

但兩個月後,老闆資金壓力陡增,供應商回款週期陸續到達,追款不斷,客戶的回款週期又未到。

更致命的,第三個月開始,因市場銷售原因,客戶降低了該車型的生產量。直到停產,庫房還剩1000餘套的半成品,產品變呆滯品,最後估計就是報廢品。

一年下來,成本提升上百萬,庫房呆滯200多萬,工廠還能賺錢?

低產能配置,高庫存來應對,成本怎能這樣來節約?

多少中小型製造業老闆們,在高談學習外資企業管理模式,豐田模式,大談精益化管理、jit生產、拉動式生產時,想沒想過在實際中你的思維轉變過來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