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古郡涅槃

正定:古郡涅槃

這裡是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自晉代至清末的1500多年間,正定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是當時中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歷史上曾與保定、北京並稱“北方三雄鎮”。

這裡被譽為“中國古建築博物館”“佛教文化博物館”。現存隋、唐至民國時期文物遺存38處,其中國保9處、省保6處、縣保23處,為國內縣級城市所罕見。

這裡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南城王”趙佗、“常勝將軍”趙子龍、“四部尚書”梁夢龍、“北洋三傑”王士珍等均籍正定。

這是正定,一個曾經中國北方第一個糧食“過江”的大縣,現在的文化旅遊的重鎮,它一直走在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路上。

一座城,就是一座“古建築博物館”

正定:古郡涅槃

混沌為開,這塊土地便烙下了舊石器、新石器時代的文明標記。逐水而居,滹沱河哺育了這塊土地。農耕文化、遊牧文化、中西方文化在正定碰撞融合,逐步形成了正定開放包容的人文精神,這種精神成就了這方水土的歷史輝煌。

1600多年的建城史成就了正定古城的“千古之美”。穿梭正定城,繁華熱鬧的市井街巷,布幌搖曳,令人產生穿越古今之感。斑駁的城牆見證著城市的古老,“九朝不斷代”的古建築讓這座城變成了“古建築博物館”。1994年正定被公佈為全國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隆興寺,被梁思成先生稱為“京外名剎之首”,是正定古城的驕傲和象徵;

臨濟寺,作為佛教臨濟宗的發祥地,是研究中國佛教史和朝、日、韓及東南亞各國文化交流史的歷史見證;

開元寺鐘樓,是我國現存的唯一一座唐代鐘樓;

倒坐觀音,被稱為“東方美神”,讓全世界都為之驚歎;

此外,天寧寺凌霄塔、開元寺須彌塔、廣惠寺華塔等均造型奇特,建築精美,具有極高的建築學、美學價值。

人們在這裡感受過往,人們在這裡觸摸歷史,人們更是將它們視為珍寶。

“正定真是一個有精神的地方,正定人在歷史長河中曾多次把中華文明託舉到令人驚歎的高度。”正定縣委黨校原常務副校長、正定古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樊志勇說。

一群人,讓文物“活過來”“活起來”

正定:古郡涅槃

朱博華(右)與王志敏(左)就正定古城保護在南城牆上交流(郭慧巖/攝)

歷代戰爭、風雨剝蝕、地震搖撼等,對正定“九樓四塔八大寺”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有的甚至是不可挽回的。

這讓上至國家下至地方的許多文物研究者、保護者感到深深的惋惜,這也激發了這些人保護文物的決心。

正定縣委辦公室原副主任朱博華就是其中一個,現為正定古文化研究會的的一員。今年85歲的他,致力於正定古文物研究已有25個年頭。在他看來,正定是一部厚重的史書,這些文物遺存是中華根脈的一種載體,它們不光是一個古塔、古寺的問題,更是我們先人創造的文化結晶,對這些文物我們必須有敬畏之心。“咱們文化的根不能丟。”

像朱博華這樣,讓文物“活過來”“活起來”的人,在正定甚至在全國不計其數。

為確保文物保護有最佳修繕保護方案,他們敢跟政府“較真兒”;為傳統文化能得到最好的傳承,他們在全國“鼓與呼”。為讓更多的文物得到保護,他們尋遍每一個角落。

在這群“較真兒”人的眼裡,“中國有多長,正定就有多長”,只有讓這些文物“活”起來,“才能延續自己的根脈,更好地為今天的發展服務。”

5年來,正定完成20項古城保護項目,還有5項工程正在推進,這其中凝結了多少人的結晶,恐怕數不過來。

正定古文化研究會會長趙建軍說,這些文物遺存增加了正定的城市文化底蘊,它們也是正定的城市氣質所在。但讓正定古文化研究會深感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古城牆的角樓未能修復。

正定:古郡涅槃

一粒“種”,讓文化旅遊興縣“破土”

正定:古郡涅槃

正定榮國府

從20世紀80年代初時起,如何發掘歷史文化潛質,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營養,便成了正定歷屆縣委、縣政府重點思考的問題。

從“旅遊興縣、帶動三產、服務省會,把正定打造成距石家莊最近的旅遊窗口”到“登得上城樓,看得見古塔,記得住鄉愁”,這些發展思路的提出與落實,則是最好的註腳。

1983年,中央電視臺籌拍《紅樓夢》,與地方政府共建“榮國府”臨時外景基地。當時的正定縣委、縣政府從中看到了商機,這就有了現在的“榮國府。”

歷時1年8個月,這座仿明末清初的古建築群落成,隨著《紅樓夢》熱播,更是聲名遠播。1987年當年有130萬人次前來參觀遊覽,門票收入達221萬元,旅遊收入1761萬元。

“榮國府”的成功運作,是改革開放以來正定旅遊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如今,《紅樓夢》劇組那幫娃娃們都老了,正定卻在古老中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圓了更多人的“紅樓夢”。

而正定的旅遊也從一顆種子,逐漸成長為“參天大樹”,一步一景在正定成了現實。

一種鄉愁,構建全域旅遊大格局

正定:古郡涅槃

作為一名老正定人,75歲的王志敏見證了這座古城從當初的破敗到現在輝煌,從當初人們“搬磚墊院”到現在人人都是文物保衛者,這讓他們老一輩人感到欣慰。

同時,作為正定縣委辦公室原副主任、正定古文化研究會的一員,王志敏深知“文化”對一個城市的重要性。

每天生活在國寶身邊,轉在城牆之上,走在古塔之下,這種習慣已深深印在正定人的骨子裡。只要得空,王志敏就會到古城牆腳下去轉轉,到古塔古寺去看看,“看了大半輩子,就是看不夠啊!”王志敏說。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近年來,正定緊緊圍繞“登得上城樓,看得見古塔,記得住鄉愁”的思路,深層次謀劃,建設“古城古韻、自在正定”,構築全域旅遊大格局。

正是厚重的歷史文化為正定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深遠、持久、極具魅力的元素,讓其走出了古城文化與旅遊開發深度融合的“文化+旅遊”的新路子。

看著這座千年古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讓老一輩人看到了傳承的希望。

正定這隻古老的鳳凰,浴火涅槃,古老的文化孕育出新時代風雨。國家乒乓球訓練基地、滹沱河景觀帶、園博園、農業產業園區、奧體中心……這些新潮在這座城市與古老碰撞出和諧的火花。

歷史的記憶寂靜無聲,可它的迴音卻振聾發聵;斑駁的城牆記錄下滄桑過往,新興的地標預示著燦爛未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則昭示著一座古城可能達到的高度。(郭慧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