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國民黨高級將領,駐榆期間三訪延安

他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驻榆期间三访延安

鄧寶珊(1894—1968 ),名瑜,以字行,甘肅天水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傑出的愛國將領、中國共產黨的忠實朋友。他早年從軍、投身革命、追求真理、征戰沙場始終活躍在中國北方的軍事和政治舞臺上,為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歷史貢獻。

他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驻榆期间三访延安

生平簡介

青少年時期,積極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同盟會,歷經辛亥革命、護國戰爭、護法戰爭等,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抗戰期間,鄧寶珊先後任國民革命軍21軍團軍團長、晉陝綏邊區總司令。1937年至1948年,他率部鎮守榆林,堅決擁護和支持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堅持國共合作聯合抗戰。他與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賀龍、王震、習仲勳、南漢宸等中共領導人的交往,與陝甘寧邊區的關係及其貢獻,既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關鍵節點,也是國共兩黨團結抗戰的重要見證。

革命生涯

他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驻榆期间三访延安

少年從軍

1894年

1894年11月10日生於甘肅秦州(今天水市)一個貧寒人家,十三歲父母相繼離世,被迫輟學,與兄嫂相依為命。後迫於生計,西去蘭州謀生,在父親摯友馬尊義辦的“駿川成”水煙廠當學徒。適逢伊犁新軍在蘭州招兵,鄧寶珊以小充大,投身新軍,遠赴伊犁.

伊犁起義

1910年~1914年

1910年7月,經同盟會負責人馮特民介紹,鄧寶珊在伊犁加入同盟會。1912年1月7日,伊犁革命黨人發動了新軍起義。鄧寶珊為新軍司書,在總指揮李輔黃的率領下,參加了攻佔清政府伊犁將軍署和副都統署所在地惠遠城的戰鬥。因作戰英勇,獻策有功,隨被調往將弁學堂學習,畢業後升任參謀。後參加討袁受通緝,被迫逃離新疆,輾轉西伯利亞回到甘肅。

三原起義

1914年~1922年

1914年夏,鄧寶珊在華山腳下的玉泉院與同盟會會員井勿幕、胡景翼等聚義,聯絡各地革命黨人策動反袁,史稱"華山聚義"。

1918年1月24日,張義安、董振武、鄧寶珊等策動"三原起義",討伐北洋政府陝西督軍陳樹藩,促成了陝西護法力量大聯合。起義成功後,鄧寶珊與胡景翼等樹起陝西靖國軍大纛。1918年8月9日,陝西靖國軍總司令部成立。于右任任總司令,鄧寶珊任第四軍胡景翼部前敵總指揮。

1922年,陝西靖國軍接受直系改編,于右任、鄧寶珊執意不從。為此,孫中山致信鄧寶珊,稱讚其“鹹明大義,誓不附和”。

北京政變

1924年

1924年9月,馮玉祥在胡景翼、孫嶽等人配合下,發動“北京政變”,推翻了直係軍閥吳佩孚控制的北洋政府,囚禁了總統曹錕,組建了國民軍。鄧寶珊作為胡景翼的秘密使者,聯絡馮玉祥、孫嶽,襄贊戎機(輔佐軍事),居功至偉。此後出任國民軍第二軍七師師長,與馮、胡、孫聯名通電,敦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國是。

西安解圍

1926年

1926年4月,吳佩孚唆使河南的劉鎮華率領十萬鎮嵩軍,將西安城圍得水洩不通。陝西國民軍楊虎城與李虎臣率部堅守奮戰八個月,史稱"二虎守長安"。西安被圍後,鄧寶珊奉命回陝,參與指揮城外策應。11月25日清晨,國民聯軍採納鄧寶珊的建議,進軍子午鎮,繞南山直搗城東韓森寨劉鎮華的司令部。27日,劉軍潰敗東撤,西安解圍。

此外,鄧寶珊還先後與李大釗、劉伯堅、劉伯承、楊明軒、李子洲等共產黨人密切往來,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入甘理政

1931年

1931年8月,雷中田奉馮玉祥密令,扣押甘肅省主席馬鴻賓,欲取而代之,製造了"雷馬事變",引發甘肅政局動盪。同年12月,南京國民政府任命邵力子為甘肅省政府主席,同時任命鄧寶珊為西安綏靖公署駐甘行署主任。1932年4月,邵、鄧從西安出發,共赴蘭州。

鄧寶珊在任期間,秉公處理甘南"雙岔事件"(即拉卜楞地區雙岔、西倉兩個部落之間的矛盾爭端),維護了民族團結。1935年,鄧寶珊改任陸軍新編第一軍軍長,時逢紅25軍、紅一、二、四方面軍長征經過甘肅,他採取消極圍堵策略,讓出通道,使紅軍順利過甘。

"西安事變"發生後,鄧寶珊積極參與事變的和平解決和善後處理,曾三次親赴南京,在蔣介石面前反覆陳情,促成楊虎城的出國考察。

他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驻榆期间三访延安他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驻榆期间三访延安
他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驻榆期间三访延安

歷史照片剪影

他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驻榆期间三访延安
他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驻榆期间三访延安

鄧寶珊在榆林

榆林,“北瞰河套,南蔽延綏,東連太原,西接寧夏”,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史稱“九邊重鎮”。

抗戰爆發後,榆林成為綏、晉、陝北線戰場的軸心地帶,對於阻擋日寇突破黃河天險,向西入侵陝西,進而逼近四川,向南威脅陝甘寧邊區,起著至關重要的屏障作用。

抗戰初期,鄧寶珊臨危受命,被任命為第21軍團軍團長,轄第86師、新一軍、第165師。1937年10月17日,鄧寶珊率部進駐榆林。

鄧寶珊抵榆後,先住在86師師部的西花廳,後在八獅上巷設立了司令部。因日機多次轟炸榆林城,為防空襲,1939年4月,鄧將司令部遷至“桃林山莊”。

整飭亂局 穩定北線

鄧寶珊初到榆林,面對複雜混亂的局面,想方設法改善榆林同周邊各路國民黨軍隊的關係,團結袍澤,穩定軍心;重視凝聚綏遠蒙古族的抗日力量,反對分裂,團結抗戰;建立與邊區和八路軍的聯繫,從而形成和穩定了北線聯合抗日的局面。

抗戰期間,榆林及其周邊駐有多支國民黨部隊,其中最有實力的當屬高雙成的第86師。這支部隊原為陝北鎮守使井嶽秀的武裝,坐地發展已有20年之久。此外,還有馬占山的東北挺進軍,何柱國的東北軍騎二軍,以及從晉、綏撤退下來的多支隊伍。這些隊伍分屬不同的系統,爭糧搶草,各行其是。

為了妥善安置駐紮在該地的各路部隊,鄧寶珊主動拜會各部隊的主要將領,與他們積極協商並劃分防區,形成"千里河防"局勢,使日寇難於越步。

河曲會議

1938年初,國民政府任命傅作義為第二戰區北路軍總司令,鄧寶珊、馬占山、何柱國為副總司令。9月5日至13日,為了協調指揮各路部隊,傅作義在山西河曲召開了由北路軍各將領參加的軍事會議,協商解決晉、陝、綏共同抗日的問題,史稱“河曲會議”。鄧寶珊出席了此次會議,並作了關於“和衷共濟、抗戰到底”的演講。

成陵西遷

1939年1月,日偽軍向伊盟發動進攻,揚言要攻佔伊金霍洛,奪取成陵。鄧寶珊為爭取蒙族上層和民眾團結抗日,一面建議國民政府設置“蒙族宣慰使署”,保舉伊盟盟長沙克都爾札布(沙王)兼任宣慰使;一面電請國民政府將成吉思汗的靈柩內移,以安蒙古人心。

1939年5月,國民政府下令移靈。6月8日,鄧寶珊與沙王率領蒙族各王公,在伊金霍洛成吉思汗陵舉行了隆重的移靈大典,鄧寶珊為起靈致祭官。移靈歷時兩個多月,途經榆林、綏德、延安、西安等地,遷至甘肅省榆中縣興隆山。

鄧寶珊的紅色情節

抗戰期間,鄧寶珊所在的榆林為國統區,而陝甘寧邊區則是共產黨領導的“特區”。兩者合作作為當時國共之間團結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鄧寶珊以團結抗戰大局為重,堅決擁護和支持我黨的抗戰主張,頂住了國民黨的巨大壓力,抵制了三次反共高潮,始終與陝甘寧邊區保持相互信任和密切配合,維護了穩定和友好的關係,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毛澤東曾稱讚他“保護邊區,為德之大”。

政治互信

鄧寶珊上任伊始,便同高雙成商定,派副官高少白、石佩玖持信與邊區駐綏德警備司令陳奇涵商談雙方協防事宜,並在綏德設立了辦事處,任命開明紳士劉紹庭為辦事處主任,負責與延安方面的聯絡工作。

1938年7月15日,陝甘寧邊區保安部司令員高崗由延安赴榆林,拜會鄧寶珊,面商聯合抗戰問題。之後,中共軍政要員南漢宸、蕭勁光、王震、陳奇涵及愛國人士續範亭等與鄧寶珊頻繁來往,經常協商,雙方就聯合抗戰達成了互助互讓、和平相處的合作格局。

三訪延安

駐榆期間,鄧寶珊曾三次到訪延安,與中共領導人會面並商談與陝甘寧邊區合作抗戰問題。

一訪延安 1939年4月,鄧寶珊赴武功參加胡宗南召集的軍事會議,返回榆林時,途經延安,首次與毛澤東會面。

二訪延安 1943年6月,鄧寶珊奉國民黨中央電召去重慶。重慶方面電示他繞道寧夏赴渝。鄧寶珊接電後,說:“不指定路線還罷,指定了,我偏要走延安這條路線”。

1943年春,習仲勳擔任綏德地委書記。習仲勳同志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積極主動與鄧寶珊斡旋溝通,竭力影響鄧寶珊接受黨的政策主張,促使鄧寶珊對中國共產黨的理解和支持。

6月10日,鄧寶珊與《大公報》記者楊令德、晉陝綏邊區副參謀長於浚都等一行十餘人途經綏德時,抗大總校校長徐向前、綏德地委書記習仲勳等策馬遠迎,並召開了歡迎大會,習仲勳主持會議,徐向前和鄧寶珊分別講了話。當晚,習仲勳安排鄧寶珊在開明紳士劉紹庭家下榻,並作了一次傾心長談。由此開啟了他們數十年的友誼之門。

6月17日,鄧寶珊一行抵達延安。當晚,毛澤東在楊家嶺大禮堂為其設宴洗塵,並請朱德、賀龍、林伯渠、李鼎銘、南漢宸、續範亭等數十人出席作陪。此後幾天,鄧寶珊和毛澤東又單獨會談數次。

三訪延安 1943年11月中旬,鄧寶珊回榆時再度訪問延安。並出席了邊區勞動英雄大會,會上,鄧寶珊說:我是大家的朋友!

軍事互助

1937年9月,日軍相繼攻陷歸綏及包頭。11月8日,太原淪陷,山西大部被日軍佔領。千里河防成為阻擋日軍自歸綏南侵,從山西西犯的前沿陣地。鄧寶珊團結袍澤、精心謀劃,與高雙成等指揮所屬部隊和八路軍河防部隊密切配合,有效協作,同日偽軍進行了一系列戰鬥,遏止了日軍南侵、西犯,從而保護了榆林和陝甘寧邊區的安全。

抗戰時期,榆林與陝甘寧邊區在軍事上的合作是主流,局部的衝突並沒有影響團結合作、共御日偽的大局。

經濟互通

抗戰時期,榆林與邊區都要從對方購銷物資、互通有無,或互相借道對外輸出土特產品,運入外地的日用品等,形成互相依賴、互相補充的貿易關係和互利、互讓的交通格局。榆林當時糧食、武器彈藥、軍服等軍用品必須經陝甘寧邊區進入。因採購軍糧一事,鄧寶珊剛到榆林就親自致電毛澤東,"駐守定邊的部隊急需糧食,請飭縣府代為購辦,款由弟負責,且不拖欠"。

榆林方面對邊區也採取開放的貿易政策,允許邊區的貨物過往同行。

文化開放

抗戰時期,延安抗戰劇團,八路軍後方留守處戰地文工團,曾先後到榆林、神木演出話劇、《黃河大合唱》等文藝節目。大後方有許多文化藝術界人士來榆林進行抗日宣傳,如畫家張仃、陳小漪夫婦,左翼青年沈求我、姚曾依,以及《塞上風雲》劇組等。1938年11月,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訪問延安,後到榆林,與鄧寶珊多次會晤暢談。1939年9月,重慶文化協會總會代表老舍等人隨“前線抗日將士慰問團”到達榆林,榆林當局在榆林中學禮堂集會歡迎,鄧寶珊應邀在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為了革命,痛失親人

鄧寶珊在榆期間,夫人崔錦琴及四個子女生活在蘭州,1941年,日寇轟炸蘭州城,崔錦琴和允文、允武、倩倩兩兒一女不幸罹難。鄧寶珊獲訊悲痛欲絕,三日粒米未進。其時,榆林防務正緊,只得派外甥回去料理後事。國仇家恨,共襲心頭,其狀甚慘,其情甚戚!詩人馮國瑞為此寫下十分感人的詩句:“八年一腔家國淚,迸向軍前灑征衣”。

鄧友梅(1923-1947),鄧寶珊次女,生於陝西三原縣。15歲北上延安,就讀於陝北公學,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17歲因身患肺疾,得到毛主席關照,到榆林養病。名為養病,實則肩負統戰重任,向其父宣傳我黨抗戰主張,給延安傳遞重要情報。1947年3月24日,鄧友梅因病離世,年僅24歲,鄧寶珊為此終生隱痛。女兒病歿後,鄧寶珊將其安葬於"桃林山莊"的後山樑上,並親筆題寫“亡女友梅之墓”。

反對內戰,心繫和平

抗戰勝利後,舉國上下呼籲和平統一,毛澤東系天下安危於一身,親赴重慶談判。然而蔣介石卻背離人民意願,悍然發動內戰。鄧寶珊身不由己,被推向內戰。隨著解放戰爭形勢急劇變化,面對國民黨政權全面土崩瓦解的局面,鄧寶珊和平建國的美好願望徹底破滅,最終走向了和平起義的道路。

1946年3月,鄧寶珊赴重慶先後參加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和高級軍事會議,會上國民黨決意挑起內戰。為了逃避內戰,鄧寶珊離開重慶,藉故滯留三原,抑鬱終日。後因胡宗南再三催促,鄧不得不於8月29日再次重返榆林,被迫捲入內戰。

1947年8月-11月,彭德懷率西北野戰軍兩次攻打榆林城,鄧寶珊於此時撤離“桃林山莊”,退守榆林城內。

1948年4月,國民政府在南京召開“國大”,鄧寶珊親眼目睹選舉中的種種醜態,徹底心灰意冷,至此離開榆林,再無返回。

1948年8月,應傅作義之邀,鄧以“華北剿共副總司令”的名義駐留包頭.

北平起義

1948年12月,華北戰局急轉直下,數十萬解放軍兵臨北平城下,馬占山建議傅作義電邀鄧寶珊來北平商討出路。12月28日鄧寶珊從包頭飛往北平,力促傅作義和平起義。

1949年1月14日至16日,鄧寶珊作為傅作義的全權代表在通州與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就北平和平解放的具體條款進行了最後談判。22日上午北平實現停戰,傅作義通電全國,正式發表《北平和平解放協議》。24日,《新民報》發表了題為《傅將軍的一把鑰匙——和平將軍鄧寶珊》的報道。鄧寶珊由此被後人稱為“北平和平解放的一把金鑰匙”

綏遠起義

1949年2月22日,傅作義、鄧寶珊乘飛機前往平山縣西柏坡中共中央駐地,與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商談綏遠和平解放事宜。9月19日,綏遠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董其武召開綏遠軍政幹部會議,正式通電全國,宣佈起義。

榆林起義

為妥善解決榆林問題,鄧寶珊一方面積極與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習仲勳洽談;另一方面也極力敦促國民黨22軍軍長左協中早日和平起義。1949年5月初,鄧寶珊派86師副師長張雲衢回榆林,帶去了其通過和平手段解決榆林問題的兩種具體方案。經中共代表張經武、曹力如等與左協中多次談判。5月29日,雙方達成《榆林局部和談協議》。6月1日,榆林正式宣佈和平起義。

主政甘肅,屢建功勳

新中國成立後,鄧寶珊出任甘肅省政府省長(主席),主政甘肅十餘年,為鞏固新生政權、推動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

文革中,鄧寶珊受到衝擊,得到黨中央和周總理的保護。1968年11月27日,鄧寶珊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4歲。

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鄧寶珊與習仲勳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1962年,習仲勳因《劉志丹》小說案蒙冤受審之時,鄧寶珊進京對毛主席說:“仲勳是治國賢才,年富力強,能挑重擔,我上次給您說起他的時候,您也肯定我的看法,怎麼就突然成了反黨分子”。表現了他是非分明、敢於直言的政治品格和對摯友肝膽相照、仗義直言的道德風尚。

(↑上下滾動查看內容)

“桃林山莊”是一所難得的國共合作、抵禦外辱的歷史見證地。這裡記載了鄧寶珊當年支撐北線、保護邊區的不朽功績和精神風範,歷經彌久,愈加珍貴。

然而,七十年風雨劫波,“桃林山莊”斷壁殘垣,面目全非。

2014年至今,榆林市委、市政府,榆陽區委、區政府歷時四載,基本上完成了“桃林山莊”舊址恢復修建工程,重現了此地的歷史風貌。

2018年5月24日,鄧寶珊將軍紀念館開館儀式在榆陽區金沙路“桃林山莊”舉行。革命先輩先烈親屬代表習遠平出席,市委書記戴徵社主持,省政協副主席、民革陝西省委會主委李曉東致辭,鄧寶珊之子、甘肅省政協原副主席鄧成城講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