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尋|FF之爭,且看舉牌潮退時

「深尋」,是尋瑕記新開設的聚焦專欄,聚焦公司,聚焦行業,歡迎行業深喉爆料投稿。本期「深尋」聚焦控制權之爭。

深尋|FF之爭,且看舉牌潮退時

誰的FF?AB股和融資同意權

下週回國賈躍亭,坑完了悔不當初孫宏斌,又遇到了跨界首富許家印。兩人牽手於FF瀕危的2017年聖誕節,故事卻沒有一個甜蜜的開始。

10月7日晚間,恆大健康的一紙公告揭開了這段塑料花投資情背後,FF汽車控制權之爭的冰山一角。

股權結構

據恆大健康6月25日公告,公司以67.46億港元從香港隱富趙渡手中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權,時穎持有Smart King45%的股權,而Smart King系FF集團全資股東。

也就是說,恆大健康間接持有FF集團45%股權為第一大股東,FF原股東以FF集團擁有的技術資產及業務入股,在Smart King中佔股33%,剩餘22%則為股權激勵計劃預留股權。

深尋|FF之爭,且看舉牌潮退時

FF集團股權結構圖

AB股設置

恆大健康6月25日的公告中,進一步披露了股東大會的投票權分配並非同股同權。

恆大健康所投資的香港時穎持有一股一票,FF原股東(賈躍亭實際控制)持有一股十票,但按照協議約定如管理層無法履職時,這一以一當十的投票權將回轉到香港時穎。根據股權激勵計劃配發的股份則不享有投票權。

也就是說,按照45-33-22的股權結構,恆大健康雖為大股東,但實際享有的投票權僅為12%,賈躍亭實際控制的投票權則有88%,一旦觸發對賭條款,投票權迴轉,賈躍亭將喪失對FF的控制權。

據接近FF的人士稱,FF91在2019年1季度量產,正是對賭的目標之一。

追加投資

香港時穎於2017年11月30日與FF原股東(賈躍亭實際控制)簽訂併購協議,香港時穎在3年內投資20億美元,佔股45%,其中2018年底支付8億美元,2019年支付6億美元,2020年支付6億美元。

香港時穎在2018年5月25日已提前支付完畢2018年底應付的8億美元。

2018年7月,賈躍亭提出此前的8億美元已基本用完,要求香港時穎提前支付7億美元,香港時穎、Smart King與賈躍亭控制的原股東簽訂了補充協議,同意在滿足支付條件的前提下提前支付7億美元。

雙方的分歧也就出在這個追加投資上。

據恆大健康公告稱,賈躍亭利用其在Smart King 多數董事席位的權利操縱公司,在未達到合約付款條件下就要求香港時穎付款,並以此為藉口向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提出仲裁,要求剝奪香港時穎的融資同意權,解除所有協議,剝奪時穎在相關協議下的權利。

而FF則火速回應稱,在初步投資8億美元后,恆大健康7月份同意較原計劃在2018年增加投資5億美元,但實際上並未按照協議進行投資。同時,恆大極力獲得FF中國以及FF所有知識產權的控股權,並通過融資同意權條款阻礙FF從其他渠道取得融資。

股價表現

需要指出的是,恆大健康作為FF汽車的投資主體,股價在協議簽署後一路走高。在交易完成後的35個交易日裡,恆大健康的漲幅高達202.82%,公司市值則從398億港元上漲至1206億港元。

10月8日,受前一日恆大健康公告賈躍亭提起仲裁欲將恆大踢出FF的利空影響,恆大健康開盤股價重挫35%。

關於這場股權爭奪戰的劇情推演,似乎可以從雙方的公告和回應中瞥見端倪。

一方面,賈躍亭面臨FF91要在2019年一季度實現量產的對賭壓力,否則將喪失對FF的控制權,而FF91的首臺預量產車在8月28日才剛剛從漢福德工廠下線,從首臺車下線到首批量產,依然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長時間的車間調試,因此,賈躍亭希望恆大健康能夠儘快追加投資,並不排除繼續尋找新投資方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恆大健康雖然簽署了補充協議同意追加7億美金投資(FF回應中為5億美金),但由於各方的併購協議及補充協議均未對外披露,無法確認管理層是否達到了補充協議約定的追加投資的前置條件,也不排除恆大健康把持融資同意權,既不允許賈躍亭引入新的投資方稀釋股權,也不願意痛快的追加投資,藉機將賈躍亭踢出FF的可能性。

香港仲裁庭的仲裁週期短則數月,長則數年,這個過程中,雙方還需要在追加投資和FF91的量產目標之間求得一個平衡和妥協。

FF91這款承載了大佬造車夢的超級電動車,最終成就的是賈躍亭的東山再起,還是許家印的物聯藍圖,尚不知結局。

而回顧A股短短不到30年的歷史,股權爭奪戰的戲碼總在醉裡挑燈夢迴吹角之際,不斷上演。

寶能不是萬科遇到的第一個野蠻人

1994年3月30日上午,君安證券的張國慶走進萬科王石的辦公室,開門見山道,“君安證券準備給萬科的管理層提些意見。”

深尋|FF之爭,且看舉牌潮退時

告萬科全體股東書

當天下午,君安證券聯合四家股東發起《告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全體股東書》,建議改組董事會,逼宮以王石為代表的管理團隊。

3月31日,《深圳特區報》上刊登了這一份告知書,萬科旋即申請停牌。

短短數日內,雙方几番較量,萬科向交易所舉報老鼠倉的證據,利用其人脈資源瓦解君安主導的併購聯合體。

4月4日,萬科在深交所復牌,下午,萬科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戰鬥結束。

最終,在深交所的調停下,王石與張國慶握手言和,君萬之爭告一段落。

2004年的萬科春季例會,鬱亮回憶起這段往事時說“在野蠻生長的年代,那是萬科在資本市場上遭遇的最大考驗。”

此後,A股市場的舉牌歷程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先試期):1993年-2005年股改;第二階段(跨越期):2005年股改 -2013年;第三階段(爆發期):2014年至2017年。

源於加槓桿的舉牌潮,遇到了去槓桿

2014年至2017年,舉牌潮興起,據不完全統計,2015、2016、2017年,A股資本市場被舉牌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約為80家、70家、40家。

2016年,從寶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壽不斷舉牌萬科A、南玻A和格力電器,到恆大系旗下的恆大人壽異軍突起掀起舉牌大戰,再到安邦人壽一週內兩度舉牌中國建築,陽光保險舉牌伊利股份和吉林敖東等等,一時間舉牌成為資本市場高頻詞彙和炒作題材。

2016年底,劉主席拋出“妖精論”。

2017年底,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面世,席捲全市場的去槓桿逐步彰顯威力。

股票質押、場外配資紛紛爆倉,私募基金、P2P紛紛爆雷,不少舉牌資金捲入其中。

尋瑕寫過一篇股權爭奪戰的文章,實錄了見證一場股權爭奪戰的全過程,當時發起的大結局投票中,有60%的朋友投給了舉牌方引入新對手或雙方握手言和。

然而,在今年爆雷崩盤的語境下,最終實際發生的結局卻是,

舉牌方因為舉牌資金牽涉P2P爆倉,幕後大佬鋃鐺入獄,大股東不戰而勝。

細數這些年間發生的股權爭奪戰案例,哪些攻防策略真的有效,哪些只是商學院的紙上談兵,且聽尋瑕道來。

雅化集團:涉及公司章程的反收購條款基本無效

2015年,雅化集團(002497)重大資產重組,收購亞洲最大的鋰礦。隨著資產的夯實,雅化集團控股股東的股權比例進一步稀釋,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下降到14%。

為了應對潛在的舉牌方,2016年7月,雅化集團董事會通過的關於修訂公司章程的公告,主要修訂包括:

投資者持股達到公司總股本3%時,應履行信息披露和報告通知義務;將特別決議變更成“3/4通過”,並將特別決議的範圍擴大到“惡意收購”;規定“董事會換屆時繼任董事會成員中應至少有2/3以上的原任董事會成員連任”;將《公司法》中董事長由董事會以全體董事的過半數選舉產生的規定,改變成“以全體董事的2/3以上多數統一選舉產生”;設置了對公司董事和高管人員鉅額賠償金等。

2016年7月23日,深交所發出關注函,8月1日,投服中心批評雅化集團公司章程涉嫌違法,8月27日,雅化集團暫緩公司章程修訂。

2017年5月,投服中心總結了6條不當反收購條款。包括:提高持股比例或設置持股期限限制股東權利;增設股東的披露義務;增加公司收購特別決議、設置超級多數條款;限制董事結構調整;賦予大股東特別權利;設置金色降落傘計劃。

監管的基本邏輯是:公司章程不應賦予控股股東特別權利、不得違反“同股同權”的強制性法律規定。

宋曉明vs天目/新梅:董事席位是焦點,堅持到底是王道

關於董事會席位的爭奪,不得不說“併購教父”宋曉明的兩段往事。一是天目藥業,二是ST新梅。

2012年4月,宋曉明通過舉牌獲得天目藥業的控制權,後由於股東爭端等原因,2013年5月將控股權轉讓給楊宗昌。2015年2月,緩過氣來的宋曉明再次舉牌天目藥業,試圖再從楊宗昌手中搶走天目藥業的控制權。

2015年5月,宋曉明和楊宗昌圍繞董事會問題,進行了精彩的鬥爭。

2015年4月23日,財通基金(代表宋曉明)在2014年度股東大會前,提出臨時提案,要求在2014年股東大會上進行董事換屆。4月24日,董事會審議後,不同意上述議案提交股東大會。5月4日,財通基金(代表宋曉明)提意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選舉新一屆董事會。5月14日,天目藥業公告,準備於5月29日召開股東大會審議董事會換屆事宜。5月19日,天目藥業公告,深圳城匯(代表楊宗昌)、深圳長匯(代表楊宗昌)與財通基金(代表宋曉明)均提交了董事建議名單,但是,由於財通基金提供的建議名單沒有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不予提交股東大會。5月23日,深圳長城匯理和財通基金(代表宋曉明)致函上市公司,要求延遲召開股東大會,上市公司予以拒絕。5月27日,浙江證監局發來關注函,5月28日,上市公司聘請律師事務所出具法律意見書予以回覆。5月29日,上市公司召開股東大會,通過累積投票制選出6名董事(公司董事9名),第九屆董事會以6名董事開始運行。

ST新梅則在“臨時提案—被拒絕—提議董事會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被拒絕—提議監事會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被拒絕—股東提議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的常規拉鋸戰之外,出現了更為精彩的一幕。

2016年6月22日,在舉牌方控制的開南賬戶組自行召集股東大會後,上市公司直接不予認可,事實上形成了兩個董事會班子的局面。

一言以蔽之,董事會,是控制權爭奪的焦點。在董事會爭奪階段,現有的控制方有絕對的優勢。只要內心足夠強大,總有辦法堅持(耍賴)到底。

中科招商、愛建集團 股東大會:移動大巴和全武行

股東大會的召開,處處泛著心機。從召開地點、股東大會通知、投票資格、計票,皆有文章可做。

2018年6月29日,中科招商原定在京郊酒店會議室召開的股東大會,因投資人維權舉報、警方維穩等撲朔迷離的原因,從全國各地趕來的百餘名股東被趕出戶外,最終僅有21名股東登上了酒店停車場的大巴,完成了一史無前例的大巴股東大會。

深尋|FF之爭,且看舉牌潮退時

中科招商移動大巴股東會

2015年9月,均瑤集團入股愛建集團二股東後,持股比例為7.08%。彼時,愛建集團持股12.3%的第一大股東愛建基金,表示支持均瑤集團取得實控人位置。

誰曾想,國泰君安副總裁顧頡辭職後,入職華豚企業,聯合廣州基金舉牌愛建集團。最終,該股權爭奪戰,以平局收場。

2017年8月17日,愛建集團(600643)股權爭端後的第一次股東大會,因兩融賬戶投票的問題,一度演變成了全武行。最核心的問題,是兩融股東投票的問題。

根據規定,券商享有兩融股東的投票權,現在交易所已經給券商開通了網上徵集投票的通道。也就是說,對於一個兩融賬戶,想投票,要到券商開通的系統上去投票,券商進行分拆,然後才能投票。

實際操作中,券商開通這個徵集兩融投票的系統,是需要向交易所交錢的,大概每次投票2000元左右,中小券商大多能免則免,不願意開通這個通道。

如果券商未開通網上投票通道,賬戶持有人需要向券商索要投票授權書,費時費力。且在實際的投票徵集過程中,對於沒有開通網上投票通道的,如一家券商名下有多個持有該只股票的兩融賬戶持有人出席,現場投票時也極有可能因為賬戶未分拆等理由被拒絕。

ST生化、新黃浦 要約收購:打鐵還需自身硬

通過要約收購的方式,實現舉牌的案例並不多。鬧得沸沸揚揚的是2017年ST生化的要約收購。

陳耿,原國泰君安總裁,一個重情義的人,因老婆孩子常年在國外,被人舉報,懶得再參與各種勾心鬥角,去了浙民投當總裁。振興集團,ST生化的控股股東,因為債務糾紛,股份被凍結。浙民投,因為自己也投資了一些血站,看到了ST生化的機會,準備要約收購ST生化。

此後,白衣騎士、舉報信、拉高股價試圖挫敗舉牌、舉報自己兒子內幕交易等等一系列大戲陸續上演。要約收購成功後,又經歷了多輪董事會爭奪,最終,浙民投得以勝出。

投服中心一度褒獎,稱本次要約收購是中小投資者集體積極行使股東權利的結果,對中國資本市場公開要約收購具有標杆意義。

既然,要約收購如此有效,為什麼經歷了這麼多年,唯有ST生化成功了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對於要約收購,需要出具核查意見,對於收購方自身的合規要求和資金來源要求較高。

2014年,中科創舉牌新黃浦。中科創在某棟大樓租了兩層辦公室,其中,樓頂的一層,僅供董事長一人使用,整層均是紅木傢俱,其實力頗為唬人。

後期,當其舉牌超過20%時,由於需要券商出具核查意見,也一度難產,多家券商予以拒絕,究其原因,主要是其資金來源疑似互聯網金融平臺,難以自圓其說。

股東名冊和停牌:其他一些有用的武器

遠至20多年前的君萬之爭,及至近幾年的舉牌案例,大股東都會使用停牌這一招。一是延緩對方進一步增持的時間,二是給對方增加障礙,如果對方是民間配資的資金,還可能會面臨停牌罰息的資金壓力。

但是,從2018年6月開始,交易所對停牌要求更加嚴格,實際上已經否定了“自主性停牌”的絕大多數情形,停牌這個重要的武器失效了。

此外,股東名冊是非常有用的,且只有上市公司可以獲得,舉牌方很難取得。所以在股權爭奪戰尤其是投票權爭奪中,舉牌方除了收集籌碼之外,往往會去股吧裡通過水軍煽動散戶。

按照現在的制度,每隔10天,上市公司可以獲得前200名股東的股東名冊。在這個股東名冊裡,姓名、電話、地址、身份證、是否融資戶等信息非常齊全。通過這些信息,可以形成非常清晰的股東畫像,並有針對性的進行信息攻防。

可以想見,當大股東面臨野蠻人的舉牌壓力時,通過股東名冊獲悉舉牌資金的性質構成、籌碼分佈和持倉成本,借勢市場令存在配資的舉牌方爆倉,未嘗不是一個不戰而勝的良機。

待到潮湧 再戰長空

梳理過這些案例,覆盤過這些劇情,突然有些懷念起早幾年間的市場。

據證券時報,今年國慶後首日A股表現為近十年最差。本世紀以來,國慶節後首個交易日的上證指數跌幅超過今年的只有一個年份,就是2008年。

不僅如此,市場成交持續低迷,外資大量淨流出,兩市總市值單日蒸發1.8萬億,縱有央媽降準強刺激也難挽A股頹勢。

對於每一個身處市場中的機構或個人而言,政策不怕嚴,不怕緊,甚至不怕急,最害怕忽左忽右,前後失度,這樣只會讓信心和預期受損,推升不確定性。

在不確定性支配下,市場的茫然恐慌情緒會被放大,韭菜的錢包可以再鼓起來,但機構的信心需要更多的時間復原。

那些年,雖然魑魅魍魎出沒,妖股縱橫阡陌,但市場交投活躍,每天都有故事發生,上市公司的公告精彩得可以寫成連載小說。

現如今,一邊是巨無霸和獨角獸的四面楚歌,一邊是民營企業和中小創的進退維谷,公告裡不是一聲嘆息,就是一闋悲詞。

待到風起雲湧時,江湖再戰振長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