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捉蠄蚷,廣東一家庭分享「美味」,致4人中毒1人死亡!野味雖好,命更重要啊!

活捉蠄蚷,广东一家庭分享“美味”,致4人中毒1人死亡!野味虽好,命更重要啊!

活捉“野味”,

廣東一家人想著一起分享品嚐,

卻沒想到,

一頓美味,

生死兩隔。

活捉蠄蚷,广东一家庭分享“美味”,致4人中毒1人死亡!野味虽好,命更重要啊!

資料圖。蟾蜍。信息時報 攝影記者 盧舒曼

10月8日,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稱,近日,省內發生1起因個人捕捉並食用蟾蜍而造成家庭聚餐5人食物中毒事故

不幸的是,其中一人搶救無效死亡。

蟾蜍為何如此好吃卻又如此致命?

廣州曾經的“蟾蜍火鍋”,還有街坊記得嗎?

據信息時報記者2007年調查,最旺的日子,廣州某酒家一天能吃掉一噸蟾蜍。

據2007年信息時報記者採訪,多位食客如數家珍般向記者介紹起用蟾蜍炮製出的美味,“乳香、美極、酥炸、椒鹽、火鍋……”蟾蜍菜式竟達10多種。很多女性食客甚至抱著治病、保健心態前來吃蟾蜍的。

活捉蠄蚷,广东一家庭分享“美味”,致4人中毒1人死亡!野味虽好,命更重要啊!

網絡資料圖。“廣東蟾蜍火鍋 聞名省港澳”

據某蟾蜍火鍋店店家介紹,蟾蜍曾經在老廣中如此受歡迎是有原因的,在2013年一次媒體採訪中,他這麼形容蟾蜍火鍋的美味:“由於蟾蜍足夠新鮮,無須再加入雞肉或其它肉類,也可以非常鮮美。在滑嫩的粥底中翻滾一會,就可以動筷子了。蟾蜍是運動控,頻繁的跳躍使其肌肉非常結實,腿部的肌肉狀似一顆蒜頭,堪比健美先生那完美的曲線。入口嫩滑,肉感有嚼勁,連骨頭都是香的。吃罷肉,別忘了品嚐粥水,吸收了蟾蜍的精華,其味道非常鮮美。”

活捉蠄蚷,广东一家庭分享“美味”,致4人中毒1人死亡!野味虽好,命更重要啊!

作為桌上餚,蟾蜍是讓人既愛又怕,貪戀它的鮮美,卻又無法為它的樣子而鍾情。然而,蟾蜍若烹飪方法不得當,食用便會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活捉蠄蚷,广东一家庭分享“美味”,致4人中毒1人死亡!野味虽好,命更重要啊!

網絡資料圖

據專家介紹,蟾蜍的背部及四肢都有突起的綠豆大小的顆粒裝包塊,這是田雞外表沒有的,蟾蜍體內多數毒汁也存於此。剖殺蟾蜍時,必須用專業刀法去掉蟾蜍毒腺,一旦不慎割破毒腺就會造成中毒,對人體心臟、消化道及中樞神經產生嚴重損害。一旦中毒便會頭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者還會導致昏迷,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大部分蟾蜍菜式烹飪製作,只是去除了蟾蜍耳下腺、皮膚腺等部位的劇毒,而其毒性物質還存在於肌肉、肝臟和卵巢,這些部位尤其是肌肉中的毒性物質則無法去除。

活捉蠄蚷,广东一家庭分享“美味”,致4人中毒1人死亡!野味虽好,命更重要啊!

↑↑↑這不是蠄蚷,這是個蛤乸。

蟾蜍雖美味,

但如果處理不當,

毒性真的能讓人把一條命搭進去!

留意一下新聞,

就能發現

類似自行抓捕蟾蜍食用致死的事故並不少見

↓↓↓

活捉蠄蚷,广东一家庭分享“美味”,致4人中毒1人死亡!野味虽好,命更重要啊!活捉蠄蚷,广东一家庭分享“美味”,致4人中毒1人死亡!野味虽好,命更重要啊!

為此,省食藥監局就有關食品安全消費提示:

廣大群眾要從正規渠道購買食材。

不購買、不自行捕撈和食用河豚魚、蟾蜍、織紋螺、野生蘑菇等法律明令禁止食用的有毒動植物。

同時,也不要貪圖新奇去嘗試未曾見過或不常食用過的“野味”或不明食品。

另外,我國法律法規明確規定,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不得采購、加工和銷售河豚魚、蟾蜍、織紋螺、野生有毒蘑菇等有毒動植物。消費者若發現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有采購、加工和銷售上述有毒動植物的,請及時向12331或110投訴舉報。如果因誤食有毒動植物而發生疑似食物中毒後,應立刻到醫療機構就診,以免耽誤治療有效時機。

此外,據北京青年報,癩蛤蟆雖然沒有被列入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名錄,但進入了“三有動物”名錄,同樣受法律保護。所謂“三有動物”,是指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對於“三有動物”,我國刑法及相關法律規定,未經批准捕捉1只(條)就違法,捕捉20只(條)以上就構成犯罪,捕捉50只(條)以上就屬於重大刑事案件。

常見有毒動植物

(一)河豚魚

河豚魚,因其含有河豚毒素,食用後易因中毒而導致神經麻痺,進而發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無力等症狀,嚴重者可能會因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河豚毒素潛伏期一般為0.5~3小時,目前尚無特效的解毒藥和治療方法。

建議:應從合法渠道採購和購買河豚魚及其產品。禁止任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經營養殖的河豚活魚和未經加工的河豚整魚;禁止加工經營所有品種的野生河豚魚。

活捉蠄蚷,广东一家庭分享“美味”,致4人中毒1人死亡!野味虽好,命更重要啊!

(二)織紋螺

織紋螺,俗稱海絲螺、海獅螺、麥螺或白螺等。織紋螺含有河豚毒素,每年春夏季毒性更大,食用後可產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狀,潛伏期最短為5分鐘,最長為4個小時。

建議:對食用織紋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解毒藥物。千萬別吃。

活捉蠄蚷,广东一家庭分享“美味”,致4人中毒1人死亡!野味虽好,命更重要啊!

資料圖。圖自生活報

(三)蟾蜍

蟾蜍俗稱癩蛤蟆,身體表面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其分泌出來的黏液含有劇毒,對人體心臟、消化道及中樞神經產生嚴重損害。症狀主要表現為頭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的會出現昏迷,甚至導致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目前尚無特效療法。

建議:為防止中毒,切勿隨意食用蟾蜍,購買食用蛙類時要辨清青蛙與蟾蜍;餐飲單位禁止加工製作蟾蜍。一旦發生誤食蟾蜍中毒,應立即採用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皮膚染毒也要迅速用溫開水沖洗,並儘快到醫院就診。

活捉蠄蚷,广东一家庭分享“美味”,致4人中毒1人死亡!野味虽好,命更重要啊!

信息時報 記者 張秀麗 通訊員 石耀軒

往期精彩回顧

活捉蠄蚷,广东一家庭分享“美味”,致4人中毒1人死亡!野味虽好,命更重要啊!

把我們設為星標 重磅新聞隨時報!

活捉蠄蚷,广东一家庭分享“美味”,致4人中毒1人死亡!野味虽好,命更重要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