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釣行程的正確時機 根據具體魚情實施

釣行程是一種全水層垂釣方法,從浮漂入水到站立,一直到底的整個過程中進行全程垂釣,需要我們讀懂各種漂像,最終確定魚層,或者說最終想把魚定在哪個層面,比單純的釣浮、釣底具有更大的挑戰性,無形中增加了我們垂釣的樂趣。接下來,小編從具體的層面進行分析。

掌握釣行程的正確時機 根據具體魚情實施

浮漂入水

一、什麼時候可以釣行程

我們在垂釣時,很多時候會用到散炮,入水即炸,輕麩、雪花粉類餌料在上層或者中層形成霧化帶,小米等大顆粒狀餌料緩緩下落到達底層,魚通過氣味和霧化帶進窩,形成了上層、中層和底層都有魚在覓食的狀態,這個時候如果選擇釣底會出現沒口或者蹭線的狀態多,或者出現半途的蹭線或者接口,說明魚在全水層覓食,此時可果斷選擇釣行程。

二、浮漂的具體使用

釣行程的浮漂使用漂尾漂腳等長的最佳,行程穩,找口準,如果沒有這種浮漂,可把鉛墜整體上移20-50釐米,讓下落過程變慢,調漂可用我們正常的調漂狀態使用。

掌握釣行程的正確時機 根據具體魚情實施

吃餌

三、餌料

使用拉餌會讓行程走的更時間更長,也會使入口變的更好。搓餌可以起到更好的聚窩作用。帶散炮需要熟練掌握散炮的霧化層,如果入水即炸或者中層炸開,就形成了人為的把魚打到起浮狀態,會讓釣行程的時間持續更久。餌料儘量要輕。

四、漂像

從浮漂入水、站立、下沉、即將到底、到底,整個過程中隨時都會出現魚口,具體表現為橫移、加速、停頓、點動、上送、下頓、黑漂,在我們垂釣中能夠遇到的漂像都會體現出來,請把握好提竿時機。

五、線組

比平時使用線組相對增加一個型號,因為魚在上層、中層或者接口狀態下吃餌比較兇猛,掙扎力度比較大,用小線組容易切線。

掌握釣行程的正確時機 根據具體魚情實施

浮漂狀態

在釣行程一段時間以後,慢慢會發覺上層和中層魚口變少或者幾乎沒有,更多的魚口是在浮漂即將到底或者到底以後,恭喜!魚已經被壓在了底層,請及時釣底,畢竟釣的都是底層魚居多,並且魚在底層吃餌,更容易捕捉浮漂語言,上魚幾率增加。

讓我們一起發掘垂釣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