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早產爲啥說「七活八不活?

與海有約2


這個問題我太有發言權了。

在產房,在搶救一些早產兒的時候,一些老輩人,就經常說,七活八不活。意思是七個月孕齡的早產兒的存活幾率高於八個月孕齡的早產兒。

按照常規的想法,這話當然沒道理了,怎麼可能呢?但是,從臨床上看, 七活八不活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都知道,胎兒從受精卵開始,在母親肚子裡,2個月就初具人形了,之後,各個組織器官才開始慢慢發育,到了懷孕7個月的時候,胎兒的肺便具備了基本的呼吸功能,這也是新生兒能否存活的最基本條件。因此,7個月以前的早產兒基本上很難存活。而懷孕7個月以後的胎兒分娩,在暖箱裡,加上先進的護理技術,基本上是可以存活的。

8個月的胎兒為什麼不容易存活呢?因為是胎兒本身出現問題,比如基因缺陷,惡性腫瘤等,在8個月被迫分娩的大多數胎兒自己有問題導致無法繼續生長。而這時間出生,就比較難以搶救成功。

因此,所謂七活八不活,是個偽命題,更準確的說法是,如果胎兒本身沒問題,7月和8月早產都容易存活,如果胎兒自己有缺陷,就都不好保全。


小紅姐的產房故事


生孩子早產為啥說“七活八不活?

在過去,農村裡有很多和孩子出生相關的老話,比如“男怕三六九、女怕一四七”、“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等等,這些都是和孩子出生日期相關的俗語。而在農村裡對於孩子早產也有說法,那就是題主所說的這句“七活八不活”。

這句農村老話的意思是說,如果孩子早產的話,一般七個月的孩子更容易存活,而八個月的孩子存活率會更低一些。換言之就是孩子早產了,那七個月的成活率要高於八個月的孩子。那這種說法靠譜嗎?

在民間的一種普遍看法是當嬰兒在媽媽肚子裡七個月的時候,已經滿足了正常分娩的條件,而在這個時候分娩的小孩就算是早產,也是正常分娩的。但是八個月的就不一樣了,其往往是由於胎兒本身在母親體內出現了問題,所以才會導致分娩。由於這樣的胎兒自身有缺陷,即便是分娩出來了也是不容易成活的,因此也就有了“七活八不活”的說法。

也有人認為,在過去醫療條件不行,孩子分娩都是在自家接生婆來接生。七個月的寶寶因為體型偏小一些,方便分娩,不太會出現難產的情況。而八個月的寶寶則不一樣了,容易出現難產。

不過,這兩種說法其實都是沒有什麼依據的,無論是七個月、八個月、九個月等,分娩出來的孩子,只要孩子健康沒有疾病和缺陷,都是能健康成長的。而古人之所以有這種說法,不過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而已。


農夫也瘋狂


“七活八不活”毫無疑問是個假命題,而且是個偽命題。

正常胎兒八個月,呼吸等重要器官系統基本成型,分娩的話有存活的可能。但要注意,這是基於現代醫療保障前提的結論。事實上還是有很大風險的,若不具備良好醫療條件,風險更大。所以說盡管“八不活”雖有點絕對但也不太誇張。

“八”活且難為什麼“七”能活呢?絕對是說不通的。從醫學上說不通的 就要從別的維度上找答案。提示一下,從社會生活的角度上分析。一般懷孕到顯懷多久?籌辦婚禮多久?明白了吧……

所以,八是真的八,七未必是真的七,也許是九也許是十。穩婆能看出來,但誰會嚼那舌頭呢。


只有香如故24


民間流傳七活八不活,一個意思吧。

認為早產兒七個月的出生後比八個月的早產兒更容易存活。

其實在肚子裡呆的時間越長,發育越完全,所以沒有科學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