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訓,傳遞先人最初的信仰


家訓,傳遞先人最初的信仰



家庭教育在傳統文化中是重要的一環,而家風所依賴的是家訓。不過,在日常生活中,對家訓的理解和關注少了些,這是因為在“小家庭時代”,很難形成由家訓成為家風,而更多的是依賴於現代教育的進步。

有關家訓的內容,是由來已久,且散見於不同歷史時期的各種著作中。在《孟子》《韓非子》等專著中,都有一些古人家教經驗的記載和論述,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更是出現了專門的《顏氏家訓》,隨後歷朝歷代幾乎都有“家訓”問世。

據《中國叢書綜錄》所列書目記載,中國古代公開出版的“家訓”總共有一百二十多種,到了近現代的《梁啟超家書》、《曾國藩家書》與《傅雷家書》,則並稱我國“三大家教典範文本”,三人的子孫也個個成才。

家訓所傳達的是傳統家庭教育文化,其核心在於“重德修身”,比如《顏氏家訓》中所說的“篤學修行,不墜門風”等等。這樣的家訓在今天,跟當下的教育相融合在一起,就構成了現代教育上的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它所傳遞的是最初的信仰,因此,“家訓”在今天有必要重讀。

《顏氏家訓》:傳統中國家風宣言


家訓,傳遞先人最初的信仰


二十多年前,在書店見到一冊《顏氏家訓》,很好奇的是古人所說的話放在今天,也有其價值。倘若追尋現代社會的種種弊病,或許可追蹤到家庭教育這些年的落伍吧。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齊思想家顏之推為了告誡子孫不可自恃門第、驕逸怠惰,同時也希望子弟能將士族門風維繫不墜,寫下約四萬多字的《顏氏家訓》。

這本書融合了顏之推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其內容涉及許多領域,強調教育體系應以儒學為核心,尤其注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並對儒學、文學、佛學、歷史、文字、民俗、社會、倫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在眾多“家訓”當中,《顏氏家訓》首開先河,將家庭教育給以高度,並全面詮釋家庭教育的意義,全書二十篇,各篇內容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結合實際,且以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講如何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反對空談高論,不務實際等。這一種精神也是家庭教育的範本。

教育家稱這本書是“古今家訓,以此為祖。”這並不為過,宋代朱熹的《小學》,清代陳宏謀的《養正遺規》,都曾取材於《顏氏家訓》。這“家訓”也影響著後世的“家訓”書寫。

《朱子家訓》:傳統家教名著


家訓,傳遞先人最初的信仰


家訓之所以被不同人家提及,就是能夠結合實際,從教育的角度提出修身治家之道。在眾多家訓當中,《朱子家訓》之所以常常被提及,是作者僅用522字就精闢地闡明瞭修身治家之道。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依然有現實意義。

觀察《朱子家訓》,我們不難發現,它通篇意在勸人要勤儉持家安分守己。在講中國幾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時,它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可以口頭傳訓,也可以寫成對聯條幅掛在大門、廳堂和居室,作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銘,因此,很為官宦、士紳和書香門第樂道,自問世以來流傳甚廣,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清至民國年間一度成為童蒙必讀課本之一。

在現今流傳的《朱子家訓》中,版本有二,一為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朱柏廬所作,二為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所做。前者原名為《治家格言》,而後者則題為《紫陽朱子家訓》。不過,朱柏廬所寫的《治家格言》更為通俗易懂一些,因之,在兩種家訓中,其流傳和影響也更大一些。

《曾國藩家書》:教兒女輩“勤儉謙”

家訓,傳遞先人最初的信仰


在清代名臣中,常常被提及的有曾國藩、李鴻章等,倘若我們從教育的角度去看,曾國藩所做出的貢獻或許更大一些,一部《曾國藩家書》將他的思想表露無遺。他立志求學,要求極嚴,抱負很高。哪怕是在後來的為官過程中,也極為重視家庭教育。

據說,蔣介石的案頭有兩樣東西是少不了的:一部是《聖經》,一部就是《曾文正公家書》。毛澤東青年時代也推崇曾國藩,《湖湘文化與毛澤東》一書中就有較詳實的論述。

《曾國藩家書》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包含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在其家書中,立志之論甚多,立志之後,據此求過,自律自勉。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國藩主張勤儉持家,努力治學,睦鄰友好,讀書明理。他在家書中寫道:“餘教兒女輩惟以‘勤儉謙’三字為主。”

曾國藩還留有著名的的治家八字:“早、掃、考、寶、書、蔬、魚、豬”,他給兒子紀澤的信中說:“昔吾星岡公最講求治家之法,第一早起,第二打掃潔淨,第三誠修祭祀,第四善待親族鄰里……故餘近寫家信,常常提及書、蔬、魚、豬四端者,蓋祖父相傳之家法也。”

在曾國藩的一生中,他所追求的是修身平家治天下,至於他的功業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後人。比如他常對子女說,只要有學問,就不怕沒飯吃。在“讀書無用論”的時代,這樣的話語自有其價值所在。

對《曾國藩家書》的評論或解讀這些年很有不少。這家書所傳達的信息,看似傳統,實則是很接地氣,總能讓不同的讀者從中找到自身的缺點,而以此映照,才能夠發現自我。

《傅雷家書》:中國知識分子的家教心得


家訓,傳遞先人最初的信仰


家書在自由的交流中,其中所形成的氛圍是家的溫馨,而這樣的溝通也特別有效。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傅雷家書》可謂是風靡一時。記得我在書店裡遇見這本書時,即買回家閱讀,儘管這時不大懂得其中的英文,也讀得津津有味。這是以書信傳承家風聞名的經典案例。修譜續譜哪家強,家譜國際修譜王,《傅雷家書》是著名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從1954年至1966年5月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186封書信,其中最長的一封信有7000多字。

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多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在家書中,傅雷的名句讓人難忘,比如“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著眼,馬拉松才會跑得好”,“孩子,可怕的敵人不一定是面目猙獰的,和顏悅色、一腔熱血的友情,有時也會耽誤你許許多多寶貴的光陰”……讀這樣的話語,總讓人動容。

讀《傅雷家書》,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因之,樓適夷說它不光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這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無疑,家訓正是對點滴生活的總結,是對未來的期許。說到底,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所缺的那種精氣神正是對傳統家庭教育的選擇性遺忘。當我們重拾家訓時,或許能夠遇見美好的未來。從某種角度上看,家訓所承載的是先人的智慧,或許我們今天能夠通過家訓,才能夠讀懂每個時代的風氣和風度。

文章出自:北京姓氏圖騰文化交流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