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給老人讓座了?

lotea


聽過農夫與蛇的故事嗎。

可以說現在的公民素質是遠遠超過過去的,一是因為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覺悟提高了,二是因為現在自媒體較發達,宣傳得比較到位了。所以說,現在公民的認知是高於過去的。尤其是對於尊老愛幼這件事情,更是如此。

我們可以在很多場合看到這種尊老愛幼的行為發生,這都說明問題。

那怎麼會出現不給老人讓座的情況呢,我覺得有幾個問題:

第一、上班高峰期,老人非要擠著出門。

大家都知道,尤其是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上班高峰期的地鐵和公交,那可以說是人山人海的,別說坐了,可能連站的空隙都很小。但是就在這麼惡劣的條件下,一些老人還要選擇在這個時間段出行,他們可能就是去菜市場買菜,或者去爬個山,去公園遛彎等等,因為是免費的,所以就隨便坐,因為年齡大,所以上車就有人讓座。他們是這麼想的,但是又沒有想過這個時間段出行會給他人帶來很大的不便利。

本來平時寬敞的時候,或者作為不那麼緊張的時候,還有人讓座,上班高峰期,就不怕被擠出問題嗎?有的人可能是上了一晚上的夜半才下班,你讓他們讓座嗎?有的人可能專門坐了幾站路去終點站坐,因為路途遠,為的就是有個座位,您這一來,就要讓座,這說得過去嗎?



第二、有的老人不值得讓座

其實若是正常情況下,讓座也就讓了。但是有的老人,得理不饒人,就覺得應該讓他坐,不管是上班高峰期還是下班高峰期,自己上車了就得讓座。也不管是不是殘疾人,是不是剛上夜班回來的人。所以這就讓人寒心了。


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怎麼辦?

老王語錄:親愛的讀者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別忘給老王點個贊哦~關注老王,老王分享世界給你!


老王偵查記


此前,一個讓座糾紛發生在上海的地鐵2號線車廂內。

事情發生在去年的10月份,只見視頻裡一位年輕女子隊一位坐在愛心專座上的老人說到“憑什麼讓給你?你態度好一點的話,我生病了也會讓給你的”。

隨後,車廂內的群眾也看不下去了,紛紛指責這位老人,說他是耍流氓。

這位老年男子反應激烈,破口大罵,怒慫全車人。

根據當時在場的群眾的描述,年輕女子一開始坐在愛心專座上,老年男子後來非要讓她讓座給自己。

遭到女子的拒絕後,老年男子憤憤不平,就開始辱罵並拉扯女子,甚至還坐在年輕女子的腿上,逼她讓座。

該舉動引起眾多乘客的不滿,紛紛對其進行指責。

老年男子當仁不讓,直接與乘客互慫。


老弱病殘專座本來是關照那些需要幫助的群體的。

但是現在有個別的 老人倚老賣老,為老不尊。

甚至,當年輕人身體不適的時候,還不予以體諒和理解,用這種無賴和耍流氓的方式逼對方讓座,試圖道德綁架對方。

這並不是值得我們尊重的老人。

我們尊重那些值得我們尊重的老人。


當然,我們還是願意相信,在大多數情況下,當年輕人主動讓座時,老人也會友好地表達謝意,甚至謙讓著拒絕。

設立“愛心專座”並不是給某一部分人特權。

而是呼籲社會群體互相理解,互相體諒。

這才是設立“愛心專座”的初衷。


曾敏敏老師


讓座是情分,不讓是本分。只有在中國這個具有尊老愛幼光榮傳統的國度裡,讓不讓座才會有如此多的爭論。

在很多國家,給老人讓座,老人會有一種被侮辱的感覺。在老人的意識中,我既然能出來坐公共交通,就能夠生活自理;如能生活自理,就沒有必要給別人添麻煩;能和大家一起乘坐公共交通,證明自己和大家一樣,還沒有老去,還保持著良好的狀態。

一個老人,如果到了坐公交車需要人讓座的時候,他未必會乘坐;如果他乘坐了,一定會有人給他讓座。很多時候,我們爭論的不是該不該給需要讓座位的老人讓座,而是該不該給倚老賣老的老人讓座的問題?

早晚高峰,是工作一族上下班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裡,一些晨練完的老人拎著菜兜一起擠公交,會讓很多人無法理解和接受;有時公交車上的大爺大媽,肆意聊天,甚至在比著誰年輕、誰跳舞好,聽著他們的談論真的後悔讓座;上班一族起早貪黑工作,壓力非常大,坐在公交座位上是一種難得放鬆,有老人站在身邊,如果再嘀嘀咕咕,即使坐著,心情也不會好到哪裡。

隨著媒體發達,經常會曝光一些為老不尊的老人,在公交車上做出各種讓人側目的事情,也讓年輕人對一些老年人的看法悄然發生了變化。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真不希望再看到老人求讓座的事件發生,如果能出行,那就心平氣和的做個安靜的老人;如果有人讓座,那就面帶微笑的道一聲謝謝。老年人要理解年輕人,他們創業工作,才有大家穩定的養老金啊!

年輕人給老人讓座的越來越少,這種事情是沒有統計的猜測。我們不能道德綁架年輕人要給老人讓座,依然那句話:讓是情分,不讓是本分。


入青0601


從前幾年就不斷出現在大家眼中的“給老人讓座”的新聞,不斷刷新大家的三觀。到底是怎樣一種原因導致這樣的現象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不給老人讓座,這是為什麼呢?




1、各類相似新聞的影響。

整個社會本可以說是井井有條的,年輕人每天出去工作賺錢,老人出門逛逛鍛鍊身體。但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老人在坐公交車的時候,因為年輕人不給他們讓座,就開始罵罵咧咧,更有甚者直接坐在年輕人的腿上,這是多麼為老不尊的行為。本來這樣的事情發生一次兩次也就夠了,可是越來越多的新聞,真的是刷新了很多人的三觀,也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讓位了。



2、法律並沒有明文規定年輕人必須要給老人讓位。

對於這一點,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法律並沒有明文規定,給老人讓位是我們年輕人必須要做的事。讓座是我們的美德,並不是我們的義務,只是道德義務,非法律義務。老年人無權要求年輕人給其讓座,年輕人讓不讓座全憑個人意願,不應勉強而為之。道德是需要公眾自覺遵守的,如果用法律手段來強制遵守道德,那麼道德也就變了味。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需要大力傳承這樣的美德。在公交車上遇到老人依然是需要讓位的,但是,對於那些為老不尊的人,大可不必理會。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更多問題歡迎關注交流,成長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許悠然


這個問題雖然自己在這個方面沒有什麼權威性,但畢竟這個社會民生現象現在越來越嚴重,作為社會人也想就當下公交或地鐵”不讓座“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的一點看法,如果不妥請大夥批評指教。

記得這個不成文的規定應該最早出現在售票公交車上,當時的售票阿姨上車後,都會大聲喊道:”這有一位老人家,哪位給老人讓個座”,基本上都會有很多乘客主動起身給老人家讓座,久而久之,公交車讓座成為文明禮貌的一種標誌。

愛心專座侵害消費人權

隨後國家的不斷髮展,後面公交公司就以為讓座時必須的,為了體現自己公交公司“尊老愛幼”的做法,甭管有無徵求過乘客們的意見,就強制把一些公交座位變成了“綠色座位”,而指名道姓的標識為特殊人群專座,公交廣播也就習以為常將其作為告知的”規定“,當然乘客們看到這樣的規定,也明白公交公司初衷時好意,大家也有默許遵守了。可是這樣的規定,方便了來乘坐公交的老人及特殊需要幫助的人群,可是一些老人家就把社會大眾的愛心當成是必需讓座,只要上車甭管什麼時間,只要上車就必須搶座的意識形成,所以在各城市都市新聞和大家的上下班期間,開始發生老年人上車搶座、佔座以及強制要求讓座的社會現象發生。一些老年人就把社會大眾對老人的這份禮讓和愛,綁架到自己的身上應該的和必須的,我想這也不是公交公司當初提議和設計”愛心專座“的本意吧。隨後還有老年人之間為了座位在公交車上相互謾罵甚至動粗的新聞,大家說是不是呢?

記得,在一年前,我在新浪博客裡曾看到過一位從事法律工作多年法制編輯關於”設立愛心專座到底對不對?”的文章,從法律的角度來看,不論是男女老幼,只要是付錢乘車消費,就有權平等享受服務機構公交公司提供的服務,但公交公司自設立專座後,形成了道德綁架,討好了少數群體的老年乘客,但侵害了大眾消費者的權益,到底這樣的討好最終是好還是不好呢?


便民愛心卡到底是方便還是依賴

各地政府交管部門和老齡委,紛紛為了服務好中國日益增長的老年社會人群,傳承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中華美德,開始對6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放公交/地鐵愛心卡,目的是方便老年人出行,也體現出社會關愛老年人的舉措,可是大家注意到了沒有,自從有了免費乘車的愛心卡後,不少老年人就開始與上班族搶奪“公交乘車服務權”了,特別是在上下班出行高峰期,老年人和年輕人瘋狂的搶奪乘車,導致不少年輕的朋友不好意思與老人擠公交,因此上班遲到開始因此演變成一個讓上班族糾結的問題。而部分老年人嫩,

拿著國家政府給TA們的愛心開始肆無忌憚搭便車起來,很多老年人在擁擠的高峰期乘車至乘坐一站就下車,到了高峰期時,明明車上已經人擠人,可是因為下車的問題,經常與公交車司機、乘客發生口角,經常因為等待老人家從前門移動到後門下車,全車人等待老人家下車的時間耗費,我想這一點各位上班族比我更有感觸,更像吐槽這樣的老人吧。

忍無可忍,年輕人用行動抵抗道德綁架

久而久之,開始有不少的年輕人實在對這樣的想象忍無可忍,所以就發生了不讓座的現象發生,這是對部分老人家不文明沒素質的一種反抗,當然這樣的做法也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針對這樣的處理方式,個人認為,一方面國家應當通過媒體多引導宣傳,告知老年人,讓座不是必需,而是他人的愛心,國家不會強制乘客必須讓座;另一方面,公交公司也要注意以人性為本,不能為了討好一部分的乘客而損害大眾的共同利益;再則,作為職場中的小夥伴和年輕人們,我們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確實遇到老年人腿腳不便、行動困難的或者特殊人群,應當主動幫助讓座,畢竟你也有老的時候,樹立社會主義的正能量;最後,就是老年人們,也要體諒一下當下年輕朋友和職場小夥伴們的不易和辛勞,如果出發地和到達地不是特別遠,十幾分鐘的路程,就儘可能的步行鍛鍊吧,出行前儘可能避開上下班的高峰期出行,上車後不要搶座、霸座和佔座行為,更不能惡語謾罵或者出手傷人,遇到主動讓座的年輕人應禮貌表示感謝,如果自己身體沒毛病,而且乘客路線非常短,那就儘可能的不再高峰期或人多擁擠時坐下,一方面方便到站下車,另一方面也給這些辛苦一天的職場小夥伴們休息一下,這樣大家彼此理解和體諒,和諧社會、文明出行不是很好嗎,利國利民更利己。


職場戰鬥力


原因很多,具體如下:

1、倚老賣老的老人越來越多。很多老人,一上公交車,就覺得,別人應該給他讓座,倚老賣老,殊不知,讓座不是責任和義務,也不是本分,而是情義,但很多老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反而覺得,自己就是老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給老人讓座!理所當然,如此,則會讓人反感。



2、壞人變老,做一些有損公德的事情,影響了這個群體在人們中的良好印象。現在動不動就出現老人猥褻女孩、不讓座就打人、摔倒好心人扶起來反而被訛詐、司機沒有及時停車就砸車窗玻璃、高鐵嗑瓜子保潔員阻止瓜子扔一地(下圖)等事件的發生,部分壞人變老,而做的一些壞事,影響很壞,導致其他老人遭殃被連帶。


3、人越來越冷漠。很多做好事後,得不到回報,甚至被訛詐,如前不久浙江滕先生扶摔倒老人反而被訛詐事件頻繁發生,讓人們傷心、心寒,乾脆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助人、也不讓座。心,變得越來越冷漠。

4、自私,缺乏愛心。大多數人還是讓座的,但還是有一部分人認為,我幹嘛要給你讓座?我站著不累啊,所以,見到老人,當做沒見到。


5、活的太累。很多年輕人,上班太辛苦,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位置,一上來就是一群老人,要讓座,就意味著要站好長時間,甚至好幾個小時,不願意。

6、老人貪小便宜上班高峰期集體出門,讓人糾結、著急。上班高峰期,老人們為了去買一公斤便宜幾毛錢的雞蛋,也要集體出沒去擠公交車,讓年輕人很糾結,讓還是不讓,不讓,別人說沒愛心,不尊老愛幼,讓,自己上班夠辛苦,委屈,最後,乾脆不讓,臉朝窗外,假裝沒看到。



7、沒有第七了,我生活的這座城市,只要老人上來,大家爭先恐後給老人讓座,別問我是哪座城市,它叫烏魯木齊。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社會的賭氣現象。尊老愛幼是傳統美德,但是不法定義務。給你讓座是美德,不給你讓座是本分,偏偏不給你讓座是我生氣了。

先講兩個極端的例子。林肯的父親每次見到農夫就脫帽彎腰致敬,農夫根本不回禮。林肯的父親說,我有禮貌是我的素養,對方回不回禮那是他的素養。反面例子,新聞說,一位女孩加班很累,坐在座位上休息,一位老人一把把她揪起來,還罵她沒教養,不知道主動讓座。女孩生氣了,偏偏不讓座,老人竟然一屁股坐在女孩大腿上。網上掀起對“為老不尊”的聲討。

一些網絡專門炒作“代際衝突”,主要就是老人跳廣場舞搶奪青少年籃球場啦,老人強迫年輕人讓座啦,老人責罵不讓座的年輕啦,然後有人總結了,不是現在老人變壞了,還是40年前那批壞人變老了。老人們不幹了,難道這樣“晚節不保”了,許多老人自發地到公交車上發起“老人要給年輕人讓座的倡議”,因為年輕人工作壓力大,應該讓他們休息。老人反正閒著沒事,不如心疼一下年輕人。

人間正道是滄桑,世上還是好人多。年輕人主動給老人讓座的還是很多,老人不讓年輕人讓座的也不少,如果社會上老人和年輕能夠互相體諒,這些問題根本不是問題,極個別的為老不尊或者不尊敬老人的個例,也不要否認整個中華傳統美德。

網上對這些少量的負面例子進行了炒作,主張了代際衝突,加劇了代際矛盾。有些年輕人看了這些報道之後,故意不給老人讓座了。年輕人心想,我也是買票坐車,我有權坐著,讓不讓座,全憑我的個人意志。任何人不得侵犯我的合法權益。我讓座,就是應該的,得不到感謝;讓的動作慢了,還被老人責罵;如果不讓,就是大逆不道。反正年輕人怎麼做都是錯,索性我不遵從你們老人眼裡的遊戲規則,愛咋地咋地。

對待這些代際衝突,都是社會發展的必須現象,沒有必要大驚小怪,也沒有必要過分悲觀。如果社會上多宣揚一些正面事件,就像一些老人自發組織給年輕人讓座的行為,都在一點一滴傳遞著正能量。我們應該對社會公德抱有信心。


職場火鍋


之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給老人讓座了,是因為很多地方政府沒有合理的估計老年人免費乘車政策對早晚高峰年輕人乘車的衝擊!

本來對老年人免費乘車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但是如果完全不加限制,就會造成很多老年人在本不應該出行的早高峰去和辛苦上班的年輕人爭搶稀缺的公共交通資源。如果年輕人將座位讓給老人,他們只能拖著疲憊的身體去完成一天的工作。顯然這是一件大家都非常反感的事情。但是,有的老年人又在公交車上進行道德綁架,認為他們就應該被讓座。從而使得很多年輕人進退維谷!

實際上,地方政府是時候對老年人的免費乘車卡,進行限制。要求他們只可以在早晚高峰時期以外的時段使用。這樣就可以將本已非常稀缺的早晚高峰公交車資源讓給年輕人,使得他們能夠相對輕鬆一點的去開始一天的工作。老年人無論是去超市還是去公園,完全可避開早晚高峰,不僅乘車環境舒適,而且安全性也高!

總之,老年人自己舒服的同時也應該體諒創造社會財富的主力軍——年輕人的不易。畢竟,只有他們工作好,您的退休金才可能持續增加!


地震博士


讓座是情份,不讓座是本份!

但在不少老人眼裡,讓座是本份,不讓座是不尊老!沒有公德心!

尊老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老人值得我尊敬,而且需要客氣的表示感謝,可惜,有的老人心安理得,不僅不知道感謝,還出言不遜!

尊老後面還有兩字:愛幼,只要求尊老,老人卻不愛幼,這就是殘缺了。

一些老人心態很差,脾氣暴躁,真的很難讓人尊敬,所以,也不要來綁架他人!

年輕人工作壓力那麼大,一身疲憊回家還要讓出座位,很是無奈,老人閒來無事,請不要在上下班高峰期去湊熱鬧。錯開時間,大家方便。


穿著棉襖不洗澡


這個問題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給老人讓座了?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昨天乘車目堵一個真實例子一位老人上車後,其中座在位置上的一位老人真好下車,那麼這位老人站起來叫這位老人座,就在這老人要去座了旁邊一位老人搶著一步座下了,然後這位老人沒有座站著她說了一句話我是老人81歲了應給我座講完之後,座在位置上的一位老人是她女兒陪著上車的,這位女兒也說了一句我母親也81歲了,講完之後旁邊一位女青年讓位給了這個老人座。通過這件事情上我通過反思確實老年人不管到什麼地方我是老年人你們都要照顧我,他們不知道讓座位不是什麼硬性規定要人家讓座的,人們看到你老人人們主動讓位給你座,只要人家願意前提下給你讓座,老人不懂只感覺吃虧了,所以說;我們老人人雖然老了要分清什麼事情可以照顧什麼事情要人家願意,多多接觸社會不要悶在家裡使自己保持腦細胞活躍保持正常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