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教齡湖南女特級教師的一路艱辛:從水泥黑板到電子白板


38年教齡湖南女特級教師的一路艱辛:從水泥黑板到電子白板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章清清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攸關國家發展、民族興衰的“大計”,也是寄託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教育大步向前。40年來,基層教育的每一步變遷,都是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顯著成就在教育領域的一個印證與縮影。

譚國湘老師在基層從教38年,從一名普通的鄉村小學老師成長為湖南小學數學特級教師和常德市第二屆翦伯贊教育突出貢獻獎獲得者。

打開譚國湘老師的人生履歷,伴隨著她步步攀升的教育事業發展階梯並行的,還有基層教育發展和變遷的歷史足印。


38年教齡湖南女特級教師的一路艱辛:從水泥黑板到電子白板


譚國湘和學生們在一起,很開心

舊時光:

難忘粉筆三角板直尺的年代

“當時的學校環境還是挺簡陋的,只有一棟青磚蓋的兩層樓房的教學樓,老師住的是沒有天花板直接可以看到瓦梁的平房,師生加起來不到500人。教室裡是簡單的木頭桌椅,操場都是土路。”雖然已過去38年,57歲的譚國湘對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回憶起從教的第一所學校時,依然記憶深刻。

1978年,譚國湘進入常德市桃源師範學校就讀,1981年畢業後分配到常德市南坪崗鄉東風小學當數學老師。

她回憶,當時黑板是水泥做的,表面抹上黑油漆,擦黑板時粉筆末飄得滿教室都是;下課鈴聲全靠手動——學校院子裡的一棵樹上掛著一根廢棄的鐵軌,每當上下課時,門衛師傅就會拿著鐵棒去敲鐵軌,當、當、當……聲音迴響在面積不大的校園裡。

當然,課程也十分簡單,只有語文、數學、歷史、地理,沒有品德、科學、音樂課,課外書籍更是少得可憐。當年,19歲的譚國湘在東風小學教的是數學課,一支粉筆、兩塊三角板、一塊直尺就是所有教具,激情滿滿的譚國湘還自己用白紙板自制教具來輔助教學。

不過,相對於學校環境的簡陋,讓譚國湘感受更深的是——當年部分人對教育的漠視,“對男孩子的學習,有的家長也許還較為期盼並提出要求,不少家長對女孩子的學習無所謂,只要求認識幾個字,有的甚至只盼著她小學畢業回家去帶弟弟妹妹,再大點就嫁人。”

彼時,年輕的譚國湘很有主張,為提升家長、學生們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她向校長申請破天荒地組織了東風小學第一次家長會,“當年校長還笑話我說,只有生產隊長才組織開會,你一個老師開這麼大的會,比隊長都牛。”


38年教齡湖南女特級教師的一路艱辛:從水泥黑板到電子白板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東風小學

新氣象

“素質教育”走上臺前

到了上世紀90年代,譚國湘調到了常德市區的育英小學,教學條件也開始大有改觀。

在這裡,最讓譚國湘記憶猶新的是,學校居然有了幻燈機,這讓她大為興奮。這種幻燈片是用專門的透明塑料製作而成成,上面可以寫字畫畫,然後用幻燈機投影到幕布上。她可以把數學題目的解題思路在幻燈片上一步步向學生展示出來了,這可比以前一遍遍向學生口述解題思路簡單明確得多了呢。

在課程觀念上,基礎教育開始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和發展權,逐步破除將學科分成主科、副科,把歷史、地理、音樂、美術、體育劃為副科、小學科的觀念,也逐步減少任意擠佔或不學這些學科的錯誤做法。許多中小學還開設了電腦課和教育心理課,加強了外語教學,甚至引進外語教材和教師。

教學方式上有了很大的變化,譚國湘說,“最開始是滿堂灌,學生死記硬背,後來我調到市裡來教課後,開始注重學生的反應了,但那時候盛行的更多是‘表演式教學’,即課堂看著很熱鬧,但學生真正的需求卻並不能被重視。”

1999年國家首次提出“素質教育”,這標誌著“應試教育”開始向“素質教育”逐步轉變。這時課堂老師們也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再是那個“我來教你來聽,我來說你來記”的刻板老師。校園生活也變得多姿多彩起來,“我記得當年有個校長,給孩子們專門開了冬天滑旱冰夏天游泳的課外活動。”


38年教齡湖南女特級教師的一路艱辛:從水泥黑板到電子白板


現在的東風小學氣派漂亮

新時代

老師可以坐飛機去參加培訓

2005年,譚國湘開始擔任小學校長。她非常重視對老師的業務培訓,只要有適合的機會,就支持老師們出去交流學習。

教育部門有專門的經費,但金額有限。譚國湘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為了爭取讓更多的老師都能享受相應的機會,她想了個法子,讓兩個老師在外擠一個“床位”住宿,這樣就能把節省出的一部分費用給其他老師。譚國湘記得,一位老師得知後,在寫一篇小小說要塑造一個“摳校長”形象時,就以她作為了人物原型。

“在小說裡,那個校長也姓譚,我說你不用寫小說了,這就是我了。”譚國湘笑著說。

不過,到2009年以後這種情況就不復存在了。

譚國湘說,相關部門給教育的撥款越來越多,老師出去學習培訓的費用,除了可以按國家標準報銷補助外,現在如果有需要還可坐飛機出行——老師的各項待遇都得到了全面提高。

而在校園,隨著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頒佈,以及2006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無論鄉里、城裡,無論貧窮、富有,小孩子都能從“有學上”到“上好學”了。

在充裕的教育經費支持下,譚國湘老師開啟了校園免費自主選修課程:琴、棋、書、畫、體育五大板塊;讓每一名孩子都有興趣愛好,讓每一名學生都有不同的收穫。

近年來,在“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攻勢下,教育資源更是不斷改善:老師以前需要到處尋找的教輔書,如今網絡上應有盡有;以前需要將備課內容一點一滴全部書寫到黑板上,如今不僅可以用電腦備課、製作漂亮形象的課件,並且隨時可以在課堂上用“班班通”在“電子白板”上進行播放……隨著“互聯網+”和學校的雲平臺運用,啟發、討論、參與式課堂逐漸深入應用,更讓學生學習突破了藩籬。

改革開放40年,譚國湘以38年的教育歷程親眼見證了教育環境的巨大變遷。現在,她雖然早已卸任了校長的職務,但依然擔當武陵區第五片區的督學,對未來教育的發展滿懷信心和期待,“在科教興國的大背景下,我們必將會成一個教育大國發展為教育強國。”

湖南教育小百科>>

專任教師數不斷增加

1978年專任教師數為46.38萬人,2017年增加到58.96萬人,增加了27%。

小學入學率趨近100%

1978年小學入學率為97.5%,到了2006年後小學入學率均超過了99.50%,近年來已經穩定在99.90%,到2017年小學入學率達到99.98%。

高等教育發展迅速

四十年來,湖南高等教育實現了由精英型高等教育向大眾化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性跨越,高中及以上學歷人口比重從1982年的7.0%上升至2010年的23.02%;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比重從1982年的0.45%上升至2010年的7.60%。

湖南省歷年萬人在校研究生數增長很快,從1978年的0.03人大幅上漲到2017年的23.02人,是1978年的767倍。湖南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彰顯湖南“教育強省”建設、“人才強省”戰略取得了重大進展和重大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