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們都有錢了,但是爲什麼卻借錢難呢?

抱著星星的月亮76725304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這是一個多年來不變的道理。然而,在實際情況下,現代人借錢,有誠信按時還錢的人不多,而不少人更是熱衷於以各種理由拖欠還款,由此一來,借錢的人喪失安全感,越來越多人不願意借錢,即使現在居民的財富水平水漲船高,但借錢的人越來越謹慎,要想借錢的人也更難借錢了。不過,另一方面,隨著各種互聯網借款渠道的開通,人們借錢的渠道一下子拓寬了不少,但需要承受一定的高利息成本,而更多人熱衷於向熟人朋友借錢,實際上更看重了無息借款,但除非真的應急需求,否則一般的借錢投資,實際上還是讓人感到借錢的恐懼感。


郭施亮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可能有三個因素導致了借錢難。

第一個,現在人們都有錢了,但是錢大都投資到房地產,股票,和理財產品等裡面去了,所以個人的估算資產是實現了快速的增長。但因為人類對錢的渴望是無限的,所以大部分會賺錢的人都會將賺來的錢再次投資到“生財”的行業中去了,其實手上可流動的現金並不是很夠,如果遇到非直系親屬借錢的時候,一般很難說會變賣或者放棄掉投資的機會將錢借給別人(關係很鐵的除外),很多人誤解有錢的人手上就一定會有大量的流動資金,其實並非如此,很多人的有錢是靠房產估值的;

第二個,很多人講究面子工程,看上去有錢了,其實私下活得很拮据。我們家裡的風俗就是如此,平時看上去風風光光的人,有車有房,私下一起吃飯玩耍的時候瞭解。其實手上的錢都用於自己的這些表面工作了。能存下來的寥寥無幾,怎麼可能借錢給別人呢,現在拿著一般的月薪,玩著年入百萬的調調的人大把;

第三個,借錢的人借錢的數目和姿勢不對,現在不同以往,借錢的數目往往都很大,80年代,你借個10塊錢可能就能維持一個月。現在不一樣,借錢的數目越大,成功的概率就越小,另外現在社會普遍渲染借錢大多不還的“科普”。所以一些即使有錢的人也是對這類事件小心謹慎,畢竟不還的錢是小,不還的事件特別影響人的心情,相信借過錢然後被還的人拖欠的人深有體會。

所以借錢這個事就如支付寶一樣,你得在你的圈子裡建立自己的信用度,你的信用度決定了你借錢的額度。譬如說穩定的收入,不錯的人品,固定資產,以往借錢都定時歸還的記憶。這就跟交朋友一樣。怎麼會你隨便跟朋友開口借幾萬,就一定會借給你。那些很鐵的關係都是以往點點滴滴彙集起來的,信任的是你之前建立起來的“額度”。

小夥伴都有哪些借錢的奇葩事,也可以在評論區跟問者一起分享。(張X,還錢!)


最牛解答


首先,咱們得知道,有錢了和容易借錢之間沒有必然的邏輯和關係。這就好比,一對家長問蒼天:現在美女多了,為什麼我的孩子仍舊沒有對象一樣。


有錢,意味著人們的創富能力在逐年提高,但大家也要知道,大部分人的錢掙來的都不容易,自己憑著天時地利人和掙到錢,為什麼就要、就可以輕易的借出呢?恐怕這個問題的潛臺詞就是,你都這麼有錢了,借你點錢怎麼這麼費勁?小氣。如果真有這樣想法的朋友,那隻能說,emmm,你開心就好。


第二,如今社會進步飛速,物價水平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年增加。經常會看到一些菜價、肉價、物價上漲的新聞。人們掙的錢多了,物價也高了,生活水平也提升了,那這所謂的有錢,又代表著什麼呢?


第三,借錢難並不是取決於對方是否有錢,而是取決於他人對借錢者的信任程度。信任感與借錢才是正比關係。


最後,也想跟大家交流,你認為什麼樣的人問您借錢,您會同意呢?是否有一定的標準?家人好友借錢真的就每借必給嗎?如果對方(特別是好友、親人、同事)向您借錢,您是否會要求對方留下借條等證據呢?


家族企業雜誌


印錢越多越錢荒,這是個經濟規律,但很多經濟學者不知道。他們還建議用多印錢來緩解錢荒呢。

對這個規律,張維迎教授是這樣解釋的:在印鈔的時候,人們對經濟很樂觀,尤其是基建工程等,格外樂觀,於是投資攤子很大。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什麼東西都漲價了,發現這些攤子維持不下去了,於是需要投入更多錢來維持攤子,於是就是錢荒了。

我的解釋和張維迎教授不太一樣。我認為,所謂通貨膨脹,就是虛假的貨幣增加。什麼意思呢?就是多印鈔票相當於在每張鈔票上乘以同一個數字,所以並沒有增加貨幣,只是改變了貨幣的計數方式。

但是在多印鈔票的過程中,改變了原來的債權債務關係。比如我原來欠你100萬,多印鈔票,翻倍,那我等於債務減少了一半,這樣你就虧了。由於債權債務中的不確定性增加,使得真實信用不得不萎縮。於是,人們會看到,錢印多了,借貸反而變困難了。

這個時候,相對比較穩定的資產——房子,價格上漲,就不奇怪了。

最近股災,又有很多“專家”呼籲貨幣偏向寬鬆,以緩解資金緊張。那麼,未來人們會看到,錢荒進一步加劇。

只有穩定的貨幣環境下,信用得到尊重,借貸才會變得容易。


鄧新華全面回憶


借錢這個話題,似乎是一個永不會過時話題,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借錢遭遇的心酸史,不論是借給別人錢,還是自己有困難借錢,都越來越不容易要回錢或者借不到錢。

借錢難,我相信這是這個社會必然發生的一個過程,由於越來越多的經濟往來素質觀念提高後,借錢就難了!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懂得了拒絕,懂得了交友尺度與界限。要相信一句恆古不變的話,借是情分,不借是本分,有多少人認為別人有錢了,向別人借錢就應該是別人的本分,別人不借,就認為別人不顧情分了呢?

借錢發生的種種奇葩事,我相信每個人都深有體會,不論是多年信任的至交好友,還是親如骨血的兄弟姐妹,都曾讓許多人那輕易為別人著想的心摧殘的支離破碎,而最終不僅吃力不討好,反而落得個裡外不是人,而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自己借了錢。

不得不說,借錢,讓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國家越來越富足,人們的收入水平不斷上升,不是因為借錢難了,而是因為金錢的思想觀念提高了,才不願意借人錢。

反之,在這種水平條件下,還不努力的人又憑什麼去向人借錢?

如今社會,別說什麼借錢難!借別人的還會欠人情,朋友借你錢,也會擔憂風險,更會怕關係破裂,因此,與其借別人錢倒不如借自己的錢,別人沒義務隨時幫助你,現在信用卡額度都相對來說比較高,向未來的自己預支金額,自食其力,才是一個思想覺悟高的人該做的。

雖然我不排除有的人借錢是迫在眉睫,並且擁有特殊原因,這個可以理解!

但是作為每個人都該知道,人生處處有磨難,與其每次都靠別人幫助,還不如強大自己。


以上個人觀點


文姐


過去人們借錢,都是為了救急,比如說工資掉了,向別人借錢是應付吃飯問題。還有人生了急病,因為當時他有單位勞保,所以上門借錢,只要等他回單位報銷之後,就可以還錢的,再加上社會風氣好,一般情況下老賴相當的少,所以人與人之間的信用度就高。

現在很多人借錢不是來小錢來應急的生活索事,而是問你借錢想去投資或者去炒房,那你就要擔心,為啥他在別的地方借不到錢,非要向我錯呢?我把錢借給他了,以後他投資失敗了,他不還錢了該咋辦呢?

此外,還有您別看咱中國人都挺有錢的,都說自己有多少資產,好象個個都能一下拿出大量資金似的,但是多數家庭的錢都在房地產裡面,還真的拿不出太多的現鈔,您想老一輩人都把積蓄支持子女付首付了,就剩個幾萬元,你問他借他肯定不願意的。而年輕人呢 每月工資都還房貸,吃喝過後所剩的錢都去餘額寶了,也沒幾個錢,您真要問他借個百把塊錢,你也不好意思,但要錯多了,人家肯定也不可能拿得出來。

過去人家借錢是救急用的,最多下個月就還了,現在人家來問你借錢,大家都是老熟人了,你不好意思收他利息,但不收利息就有點吃虧,但要是收利息呢?好像也說不出口,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上的融資渠道又很多,所以多數人是不太肯出借自己的金錢的。


不執著財經


人們的財富越來越多,但是真的有錢嗎?

全國人民的財富是在增大,而且大幅增加。因為一套房子都可能是幾百萬、幾千萬,問題是這是財富,而並非你的淨資產,因為房子還要還房貸、還有車貸等,其實淨資產少的可憐。此外,工資可能要在漲,但是物價同樣也在快速提高,甚至工資漲幅比不上消費提升的水平,所以人們並非真的有錢;

人們都“有錢了” 但是信用卻越來越少了

無論人們有沒有錢,現在獲取錢的途徑和方式是很多的,當親朋需要用錢的時候,其實是可以想辦法通過自有或者其他途徑搞到錢的,但是人們的信用在逐步缺失。借錢不按時還的,不還的,還有朋友之前因為借錢鬧翻的……很多。當然,大部分人信用還是可以的,但是整體的趨勢是信用、信任感在減少……

錢的使用率逐步提升 閒錢逐步變少

很多人可能真的是有錢,但大多數人已經沒有閒錢了。不像以前,其實大家的錢都在手裡,或者在家裡放置,而現在不是做了理財就是投資了其他方向,基本上沒有閒錢在手,即便想借給親朋,可能也需要一定的週期時間……


郭一鳴


真能鬧,你有錢了你就以為人人都有錢,都有錢為啥還借錢,現在錢都在少數資本家手裡。人民手裡沒多少錢,都攢起來不敢花以備不時之需!社會的繁榮只是假象,人民的消費能力已經越來越低了


春野754


結束友情的方式有很多,最徹底的一種就是借錢。

相信大家都有過別人向自己借錢的經歷吧。不知借錢的人是很快把錢還回來了呢?還是拖了好久才還回來?還是壓根就沒還?要也要不回來呢?

借錢不還的人的心思好像就是:錢是靠我本事借來的,為什麼要還?

我身上就有這樣切實的例子:

高中時,我在離家很遠的高中上學。有位小學兼初中兼高中同學問我借錢。說快放假了,不想大老遠回家裡再拿錢,問我有沒有閒錢可以借他。感覺都這麼多年的同學了,人家開口借,我也不好回絕。我問他拿多少,他說二百就好了。二百塊錢在貨幣貶值的現在來說不算大數目,但在高中那時沒有經濟來源只能伸手向父母要的學生來說可以在食堂吃半個月了。

然而放假回家後就還我的承諾並沒有兌現,這一拖就是好幾年,到今天也沒有給我。剛開始我還以為是他忘了,過兩天就會想起來。又出於不好意思問他要的心理,就一直等著。

等到新學期,我終於鼓起勇氣問他要,他卻說:我啥時候欠你錢了?我怎麼不記得了?我又給他說了說情況,他故作沉思了一會兒,說:噢,我記起來了,這兩天沒錢,下星期給你。

下星期、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了,他都杳無音信。等我再問他要時,他說:這都幾百年前的事了,你咋還記得?不就拿了你二百塊錢就揪著我不放了?

我懵了,不是說好的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嗎?我懂了,他其實根本就沒有要還我的意思。

能開口向你借錢,你也能夠放心地把錢借給他。這樣的關係,要麼沾親帶故,要麼是值得信賴的朋友,不然你怎麼可能把錢拿出來?你能借給他,至少在當時,你一定是相信能夠收回來的。

但是後來為什麼變了呢?社會流動性的提高帶來了失信成本的降低,古代社會那種一諾千金、重義輕生的君子之風正在消逝。

現代社會中,借錢人與還錢人的身份好像是顛倒的。借錢的時候眼巴巴地厚著臉皮懇求著別人當孫子,還錢的時候傲嬌地看著別人自己要錢當大爺。

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式借錢――借錢容易,還錢難。

錢是有價的,感情是無價的。無價的東西,說值錢它就值錢,說不值錢它就一錢不值。借給你錢是情分,不借是本分,借錢不還就是過分了。不要總覺得你的錢就是辛辛苦苦賺來的,別人的錢都是大風颳來的。

致那些借錢不還的人:你打著情分的旗子,消耗的是你的名聲,摧毀的是別人對你的信任,等到以後真的有急事需要借錢的時候,估計一分錢也借不到了。

致那些有人向自己借錢的人:借錢有分險,交友需謹慎。


肥柴娛樂


借錢難的問題,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種原因,就是社會財富正在分化,錢正在向少數人轉移,亦即少數人擁有多數財富,多數人則擁有少數財富。而想借錢者,大多認識的都是擁有財富少的這些人。這也意味著,想借錢給別人的人,大多是自身也沒有錢的。而有錢人,則想借錢者一般不認識。或者認識了,也沒有交情,自然,就會出現借錢難的問題了。

第二種原因,就是手中有一點兒錢,但數額又不大者,為了防止自身在需要用錢時借出去的錢一時難以要回,從而耽誤了自己的大事。所以,一般情況下,都不是十分願意把錢借出去。除非關係特別好,而且是遇到過日子急速。否則,也不會借。最終,就形成了借錢難的問題。

第三種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整個社會的誠信度下降。也就是說,社會上出現了太多把錢借出去,要不回來,或難以要回的案例。更重要的,這些事件很多都發生在親朋好友之間,不僅錢要不回來,友誼和感情也不再了。所以,寧可在借錢時“黑”一下臉,也不想在要錢時鬧不愉快。所以,借錢難也就出現了。

最後一種原因,就是不想因為把錢借出去而讓自己失去增值的機會,因為,既然願意把錢借給別人,是不可能收取利息的。沒有利息,就等於失去了增值的機會,甚至貶值。更何況,現在各種理財等回報還比較高,能夠以錢生錢。所以,很多人出於這方面的考慮,也就不願意把錢借出去了,借錢也就越來越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